<p class="ql-block">春节是由岁首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以一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年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祈求丰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代民间最初的岁首指的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在历史发展演变中由于历法的变动,新年也就是岁首在日期上有所调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后逐渐改用公历纪年,后来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1月1日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改称为元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节早已不是汉族的节日,很多少数民族都是过春节的,但他们都有自己特别的过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6个民族现在几乎都在过春节,但不少又都融入了本民族的文化元素,进一步丰富了春节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春节文化我知道</b></p> <p class="ql-block">一、春节守岁</p><p class="ql-block">年30守岁,俗称熬年。相传远古荒荒时代,北海有怪兽曰“年”,生得是头角峥嵘,凶猛异常。专吃各种动物,也吃人。后来人们发现,它每隔365天就会从深海里爬出来,扰乱人间,到处吃人,而鸡鸣破晓后,它就逃走。</p><p class="ql-block">每到这一夜,人们就会提前做好晚饭,关好门窗,躲在家里不出门,吃这一顿很可能是最后的晚餐,叫“年夜饭”,而这一夜就是人间的关煞,叫“年关”,因为这一顿吉凶未卜,所以相当丰盛,还要告慰祖先、神灵庇护。人们,整夜不眠,熬过这一夜,就有新的生活了。</p> <p class="ql-block">二、春节压岁</p><p class="ql-block">相传古代有一个小妖名“祟”,黑身白手,每年30夜出来,专门伺机摸睡熟小孩的额头,而被摸小孩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了“祟”。这一年30晚,老来得子的一对夫妻,又在害怕“祟”来祸害自家孩子。</p><p class="ql-block">临睡前,他们用红纸包了8枚铜钱给孩子,小孩高兴,玩着睡着了,红包就落在了枕旁。半夜,一阵怪风吹过,“祟”妖又来了,他的手刚要伸向孩子,枕边一道金光射出,小妖凄厉尖叫一声,就逃之夭夭了。</p><p class="ql-block">第二日,地上一摊绿血,许是小妖被金光所伤。很快,此事传扬开来,从此,每年孩子们都有了“压岁钱”。</p> <p class="ql-block">三、除夕夜</p><p class="ql-block">有了年兽“夕”的捣乱,人们总想除掉它,所谓“除夕”,应运而来。此事为上古神仙女娲娘娘得知,她很想为人间除害。这年,某村庄里来了一位衣衫褴褛却鹤发童颜、目光矍烁的老乞婆。村里的庄民都劝她,夕兽要来了,赶紧上山躲避吧?</p><p class="ql-block">老婆婆笑道,我此来,正为救民于难,你们不必为我担心。人们无奈,只好摇头逃避山中而去。当夜,远处山中,人们远远见老婆婆家中灯火通明,哔哔啪啪乱响。有一怪兽惊慌乱跑,很快逃跑了。</p><p class="ql-block">人们争相下山来看,老婆婆一身红袍,走出了屋门,告诉人们,原来年兽“夕”最怕红色和爆竹的“砰啪”之声,一见到就浑身发抖,后来“除夕”的方法就流传开来,这一夜就叫“除夕夜”。人们就放鞭炮、贴上大红对联等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春节美食我了解</b></p> <p class="ql-block">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在外工作的人都会在除夕来临之前回老家和家人团聚。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对一家人来说最重要的一顿晚餐。</p><p class="ql-block">年夜饭是每年新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还讲究很多寓意。传统上年夜饭是在除夕祭祖后才食用。吃年夜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