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随着党中央、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一声令下,父亲同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挥师“南下”征战,终于迎来了新中国成立。</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父亲转业到了地方。</p><p class="ql-block"> 因为祖国建设需要,父亲经常是一个地方搞建设,完工后又马上到另一个地方开展工作,家是不停地搬来搬去,春节过年,也是随地“就地过年”,从来就没有回“老家”,更谈不上回“老家”过年了。</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的我们,春节过年是一年中非常祈盼的亊。 </p><p class="ql-block"> 因为那时物资短缺,大米作为主粮,国家给每人规定了每月定量,一些饭量大的、家庭人口多的,就把不限购的红薯、玉米、土豆作为副粮。一年里,大家根本就吃不到什么“零食”,只有过春节时,商店,或供销社就会摆出饼干、糕点、糖果和鸡鸭鱼等食品凭票按人口供应,满足大家的味蕾和食欲。有些孩子多的家庭,则会自己动手做年货,如把红薯晒干,做成红薯干;把南瓜晒干,做成南瓜酱;还有把玉米和大米去做“爆米花”;总之,会做很多很多的花样。</p><p class="ql-block"> 那时过年,大人都会给小孩点“压岁钱”,也就几角钱,最多也是一元钱。母亲“小气”,大年三十夜里,在我的枕头底下放个二角钱,那时的二角钱,相当于现在的30元差不多。我一般会用这二角钱到县城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剩下的会买些鞭炮。放鞭炮也不像现在一挂全放,而是把一挂鞭炮拆散,一颗一颗地放,这样就可以多玩几天。</p><p class="ql-block"> 长大后,参加工作,我离开父母亲到了钢厂。</p><p class="ql-block"> 钢厂生产,是大作业生产,一个环节紧扣另一个环节。一年里炼钢炉是不会停下来的,即使设备大检修停产时,生产工人也要进行环境卫生整理。所以,每年的春节过年,钢厂的工人都是在厂里“就地过年”。</p><p class="ql-block"> 在钢厂,我因为工作原因,每当春节期间,都要参与钢厂<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组织开展的各种文娱活动工作,</span>如:春节联谊会,游艺会、猜灯谜、舞会等,因此,<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每年春节都是在厂里“就地过年”。</span></p><p class="ql-block"> 那时大年三十,大家基本都是吃年夜饭、看“春晚”。有家庭的人家,都是一家人守在家中电视机前看“春晚”,单身职工都在宿舍区的电视室里集体看“春晚”;那时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春节大餐”。</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己退休了,孩子在上海工作。为了让孩子在外地安心工作,无牵无挂,我们一家每年都到孩子工作地去过春节。过去,父母亲在那里,家就在那里!现在是孩子在那里,过年就在哪里!让孩子方便工作“就地过年”!让孩子无后顾之忧融入当地!让孩子幸福满满新年快乐!</p><p class="ql-block"> 伴随着人民生活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如今大家生活日子每天都象过春节,每天都象是在过年。因此,春节的年味便逐渐被淡化了,但是春节的生活内容却是大大的提高了。大家春节过节不会仅限于吃和“春晚”,更多的是走出去了,去创业“自谋职业”,去补习班“补脑”,去做志愿者献爱心,去边远山区帮贫扶困,去旅游看大好河山。</p><p class="ql-block"> 虽然,今年春节遇到了病毒疫情二次复发,但我们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面对抗击疫情这场人民战争,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携起手来,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静待春暖花开的日子早日到来!</p><p class="ql-block"> 就地过年,他乡是故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