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书典记泰山途骑寻鉴 七

帽檐

<p class="ql-block">帝王,本以秦统一后、汉、唐之至明清为之;“史记”记载的山东二位,都与泰山源缘颇深!其中泰山东就隐藏着一座帝王陵,这就是建立大齐政权的著名农民起义领袖黄巢。</p><p class="ql-block"> 黄巢是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 880年攻占唐都长安,十二月十三日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883年4月黄巢率军撤出长安,接连失利后转入泰山,884年6月败死泰山狼虎谷。</p><p class="ql-block"> 祝山以东五里左右的上太和村,此村原名曾叫“狼峪子”东邻就是金井村、与“狼虎峪”粘边,专家言,此与其他黄巢墓传说可信度颇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泰山附近黄巢墓有二:一在祝阳境,《泰山道里记》和《重修泰安县志》中记载的“黄巢坟”,该墓在九顶山南西金井村、此墓高6--7米,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约20余米,当地村民有的称之为“皇上坟”。</span></p> <p class="ql-block">金井村村黄巢墓GPS坐标</p> <p class="ql-block">北向南拍摄的金井村“皇上坟”</p> <p class="ql-block">祝阳明初建村,原名凤阳寨,因该村处祝山之阳,清更名祝阳。</p><p class="ql-block">上二、三图即是祝山,从东向西拍摄,也可说此山是祝阳镇来历之本!</p> <p class="ql-block"> 另一处则在下港镇扳倒井村与黄巢观村之间,距金井村7.3公里,也是现代专家学者比较公认的黄巢墓。墓遗址高6.8米,南北长30米,东西宽16米,据考证,泰山狼虎谷是泰山东麓老公山(今祝阳镇和下港镇的界山)东北侧的下里河和拉马沟一带的一条谷地。旧时墓侧建有黄巢观,惜今倾圮无存,改为黄巢观村。附近还有黄巢扳倒井、拉马峪、点将台、造甲峪(文革改成焦家峪)等踪迹。黄巢观附近农民在翻土造田时,经常发现箭簇、兵刃,说明当年义军确曾活动于此。</p><p class="ql-block"> 相传黄巢并没有自尽于狼虎谷,而是易服脱险,削发为僧,深隐于泰山之谷的黄巢观。在隐居期间黄巢曾题诗:“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危栏看落晖。”诗中提到的天津桥是泰山东北谷天津河上的一座桥,在今山口境内。诗中暗示圆寂后葬于观侧,这就是黄巢陵墓的来历。黄巢陵应是泰山地区现存唯一的皇帝陵。</p> <p class="ql-block">此是黄巢观村,记文所说黄巢隐居地,唯一的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村名,村边山路修好后称为“黄巢路”</p> <p class="ql-block">此图左上即是拉马哇,右下角是下里,中间就是古称“狼虎谷”</p> <p class="ql-block">沿途与黄巢有关地名,村子都在此图左“南”边,</p> <p class="ql-block">沿途与黄巢有关地名,村子都在此图左“南”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沿途与黄巢有关地名,村子在此图右“北”边,</span></p> <p class="ql-block">骑行进入下港</p> <p class="ql-block">此次徒步骑行寻鉴轨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