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王裕祥古砖图录出版

漫步西江

<p class="ql-block">四极精舍主人王裕祥兄的金石拓片精品集《年积音徽》终于出版了,这是台州收藏界的一大盛事,也是裕祥的朋友们期待已久的一大喜事。这是裕祥兄在前年金秋时节举办了“年积音徽”古砖拓片展览引起省内外甓界(金石界)轰动之后,在黄岩博物馆的支持下完成的又一件大事。</p> <p class="ql-block">我是收藏的门外汉,但我是裕祥的老同事,老搭档,好朋友,所以我不仅参加了前年展览之后举行的座谈会,而且受邀在座谈会上做了个简短的发言。我讲不了内行话,所以我只能讲裕祥兄台州古砖收藏、释读、拓印、展览的历史价值。我说,台州有大量明确的文献记载的历史,要从唐初年开始。唐以前的台州文明史,至今尚不能精确书写,处于一鳞半爪的混沌状态。裕祥兄有意识地、有系统地对汉晋南北朝时期台州古砖的收藏和解读,为台州唐以前的历史提供了物质文献的佐证。起码从黄岩这个区域的历史来说更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黄岩在唐初年建县,这是有史可据的。但即使建县之后的整个唐代黄岩县的历史,传至今天的文献很少,所以后来历代的黄岩史志,对唐代及唐之前的黄岩历史,叙述都极为简略。但我坚信,黄岩建县虽然是在唐初,但县治(县城)的形成,是经过了很长的一个历史过程的。也就是说,远在黄岩设县之前,后来成为县治所在的集镇,就已逐步形成了人口集聚和一个较大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正是因为有了这个集聚和辐射能力,所以朝廷在设立黄岩县的时候,才把县治设在这座永宁江南岸的繁华集镇上。一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台州市主城区之一黄岩区的城市中心。</p><p class="ql-block">裕祥兄的好大一部分晋朝古砖,都来自于九峰山——方山的西麓,这里当年正是黄岩城的近东南郊,也是黄岩城百姓的集中丧葬地之一。在这里出土这么多晋代古墓砖,说明了远在唐以前三四百年前的晋代,黄岩城就已经有了相当的人口规模。</p> <p class="ql-block">但是,在前年展览和现在西泠印社出版了这本书之后,裕祥兄的努力又收获了另一重要方面的意义,那就是台州古砖在中国尤其是南方古砖学术上的价值和地位。以前台州古砖仅有零星发现,台州古砖在中国古砖界没有任何地位。说起浙江古砖,人们总是提起湖州古砖,这是因为湖州古砖出土多,而且有名家在整理和研究以及出版了这些古砖图录的关系。湖州古砖图录的影响力甚至到了这样的程度:凡是研究中国古砖的,都要先翻一翻湖州古砖图录。而裕祥兄的《年积音徽》的展出和出版,犹如空中一声惊雷,使古砖藏界和学术界为之一震:他们没有想到台州有那么多汉晋南北朝时代的古砖出土,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台州古砖的品类那么丰富,不仅有文字砖,更多的是画像砖,而文字砖里又分纪年、职官、地名、吉语等砖刻,画像砖里又有人物、神人、龙纹、虎纹、龙虎纹、神人瑞兽、生活风情等砖刻,它们具有文献考古的历史价值和台州书法、绘画史的认知审美价值。这就意味着古砖学术台州板块的崛起,“台州古砖”将作为一个学术名词,进入中国金石界的学术版图。</p> <p class="ql-block">至于裕祥古砖收藏的艺术价值,这里引用下西泠印社理事唐存才先生序言中的一小段话:</p><p class="ql-block">我们此次得见的古砖精品,包括“龙虎鹿砖两品”,砖侧之鹿或立或奔,姿态各异,又有狩猎、哺乳、格斗等场景,足见绘画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侧有铭文“元康元年八月廿日造”,为台州地区之古砖精品。又有“伏羲女娲图砖”,描绘了中华民族始祖的图腾,浙江出土的古砖鲜有此图案。此砖在黄岩地区偶尔得见,堪称古缘。</p> <p class="ql-block">裕祥兄是一位资深摄影人,电视人,至今尚供职于黄岩传媒集团。他涉足古砖领域的年头并不算很长,但他有个特点:做事有恒心,有毅力,他又有深厚的文化功力。早在部队里服役时,他就是全军有名的摄影师和书法家,而转业到黄岩电视台之后,他又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像师和节目编导,长期担任专题部主任。他不甘于做一名普通的古砖藏家,古砖仅仅是他研究历史文化、发掘历史文化的新对象。为此,他节衣缩食,在贤惠妻子的支持下,倾尽全部资财和心血,积年累月,孜孜不倦,并广泛结交天下甓友,请教交流,所以他不仅功底深厚,而且视野宽阔,难怪金石界对他的收藏和研究有如此热情的赞许!</p><p class="ql-block">2021.2.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