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干校-七里湖-沙洋之一

孙老师

2013年的杨花三月,几位老同学相约去沙洋原湖北省五七干校旧地去看看,获得了好几位的响应,于是有了这次的之行。自1974年高中毕业后从干校下放到相距不远之地的旧口,回干校故地时间就不多了,这其中分别于九十年代中期,随原二中六排的同学到故地探访过两次,那时侯用的都是胶片机,所拍的相片有限,故对沙洋七里湖有图片的记述不多,这在老同学谷佳冬的美篇中有记载。现在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相机已经普及,所以记实手段大大的丰富,也就有了我的照片回忆。<div>  沙洋-七里湖-干校,这地方对我们是一种异样的感觉,说它是故乡,似乎不对,我们其中没谁历史上和这丝毫的联系,一个劳改农场还真和咱搭不上边。说它不是故乡,似乎也不对,我在这及附近生活了七年,怎么都沾染上了这里的沙土气,虽然现在离开这地方近五十年,哪过去留存在脑海中的记忆永难忘,还常回想这里的沙土扑面,大雨狂袭;这里的湖水荡漾,笑声清新;这里的茅屋简陋,冰冷酷热;这里的受教惑解,沐淋师风。于是乎,这不是故乡的地方到成了我们这一批久居城市的人常想去看看的地方,虽然哪无亲无故,没有自己的寸瓦寸地,但那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哪一草一木还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年轻的笑声、哭声藏在这里,候着我们来继续的聆听,我们年轻的魂灵在这,还需要它继续对自己歌唱。</div><div> 2013年以后,我陆续又到过这里三次,为更好的描述,也为需要素材的绘画班的同学,应同学们之约,将分几次来回述我的记忆。</div> 这是2013年的校门,现在去已经有所改变,但它的模样倒是几十年没变,与我们过去在干校中的记忆差不多,变化的是大门前面的这个桥,当时可没这么宽敞气派,也没有什么栏杆扶手。 大门后面的这个玻璃墙和房子,显然是后来盖的,我们当年在的时候是一个平房。 这是大门柱的细节,显然有50年代的痕迹在上面。 另一个角度看大门。 大门边上修建的花园。 大门的背面。 这是过去的校部大礼堂,门面换新了,后面可是没改。 哪个平房是校部领导们住的,在当时我们都住芦席棚和红砖房的时候,这可是高级房子了,记得当时的省委书记来这视察也住这个地方。 后来我们留校的人住的地方,现在看已经破旧。 这条路是通向我们最后中学的。干校中学从最开始的几个团都有,到70年就合并成三个,到73年底就合并成一个,也就是从这条路走到后面的几排红房子。13年去的时候这个路已经断了,从路的终点看过去,红房子都已经无存,成了一片油菜地。 校部存在的房子,可能我们有某位同学过去的家就在其中了。 这里倒是很干净。 有随行的同学找到了过去的家,不过好像不持有它的房产证,呵呵。 校部礼堂的侧面,你是不是曾经从这翻窗进去看电影《三本五十六》。 依然是原样,砖木结构,红瓦铺顶。 离开了。 侧面图。 大门所对的大路,直通公路,这左边是过去的校部服务部,你在这买过什么东西吗? 这个院子是过去的校部招待所,1996年我们来干校的时候在这里住了一晚,现在这个院子还在。 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二团水塔,13年的时候手中还没有广角镜头,所有没有摄及全貌。 这个构图我很喜欢,一种说不上来的静静的美。 原来监狱的大门,上面的门楼已经拆了,13年这里是制板厂,用周边伐下的杨树制板。大院已经不通,应该是西门早已封闭了。 院墙的一角,监狱痕迹残留。 院内一角。 院内一角,铁丝网痕迹残留。 院子北面的道路,两边都是晒板搁架。 这幢房子是合并成二团后的食堂,如果这个时候你还在这里,这里的饭菜你总是吃过的了。 这个门我的记忆是,当年听9.13事件文件传达就是从这进去的。哪天,天寒地冻,下油光凌,地面结冰,走路不小心就容易摔跤。 <p class="ql-block">可惜这房17年去的时候就没有了,看哪个气窗,食堂特有的哟。</p> 这个房子应该是过去的二团团部所在地。 这是站在团部门口水塔下面对公路的一条路。 这是站在团部门口水塔下面对公路的一条路。 老团部门前的路,过去通向公路。 这条路是通往公路前去校部的,现在已经不通,它是切的三角斜边。路的右边是我们二中学校的芦席棚所在地,现在是一片空旷,旧物不存。 一排白线是公路的标志。 打谷场及仓库。门前是篮球场,也是我们学生的运动场。 在这里你听到了你曾经的呐喊和吼叫吗?是不是还在哪回响? 这档头就是我过去的家,岁月流逝它还在,过去的生活历历在目。 大名鼎鼎的作家徐迟先生就住这幢房子的后面一栋。 这路边过去是一条沟,沟两边树木参天,过沟上搭一个跳板,可惜现在都没了,没有过去可坐树下纳凉的感觉了。 大家曾经的屋。 大家曾经的屋。 大家曾经的屋。 大家曾经的屋。 大家曾经的屋。<div>我们很多同学应该没有这红瓦房的概念,这只有1973年后还留在干校的同学才拥有。按当地农场人的说法,干校在沙洋劳改农场做了三件坏事:一把地种荒了,二把牲畜卖了,三把农机整废了。干了三件好事:通电、通水、盖房子。</div> 这沙土,你还记得吗? 这是老六团通向七里湖的路,这条路的描述美篇 这照片是沙洋岁月的封面。 农场的农田,我们曾经劳动过的地方,去寻寻,你的脚印或许还在。 这块地,咱们春点棉种夏拔草,秋摘棉朵冬播麦。 这或许是你过去的身影。 通向心中洁净的地方。 前面似乎是一片幻想之地了。 一种静静的美,坐在这沐沐春风,也是一种心灵的愉悦。 朦胧中的七里湖。 对面就是汉江大堤。 麦田,远处水塔是老二团的。 田中的小花。 通七里湖的机耕道。 这路的档头的左边是当年老六团的芦席棚学校,在第一次团团合拼后就消失了。 这路是老六团通机耕道的口子,路两边的房子是过去牛棚马房的所在地,哪大青牤和小青牤在这打架的声音你听见了吗? 老六团团部所在地,团部卫生室就在这里。 这地方可以吃饭,有七里湖的鱼。 六团通向公路的道路。记忆中过去不走这天路,而是走它左边的一条路,哪条路现在还通,可惜车行不方便,现在是后面的村落抄走拖拉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