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

行走的鹿

<p class="ql-block">整理书柜,在书柜的角落里翻出一个样式陈旧的黑皮包,已经不记得里面放的是啥了,打开一看,是一些信件,收信人是自己的名字,大多是高中阶段同学写来的信件,几十年过去了,信封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打开信封,里面是折叠的整整齐齐的信纸,不同的纸张,不同的字迹,开头都是亲昵的称呼,结束都是美好的祝愿。过去的青葱岁月扑面而来,写信者年轻的模样已经许久没有想起来,可随着这些信件又出现了。那些属于遥远的过去,曾一度让我遗忘,可随着这一封封书信,又回来了,这些信现在读来有种初次见面又久别重逢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书信的内容大都很平实,有问候,有想念,有鼓励,有对未来的憧憬,还有一些不如意的小情绪,那是一个十七八岁女孩子的日常,很幸运当时留下了这些信件,保留下了属于我的一段青春记忆。</p> <p class="ql-block">认认真真地写一封信,仔仔细细地折叠起来装入信封,贴上邮票,写上收信人的地址投入邮筒,开始一天天算着对方收信回信的日子,收信时有一份喜悦,猜着信里的内容,守住属于两个人之间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已不记得自己的第一封信写于何时,但很确定的是第一封书信是写给爸妈的。爸妈因工作关系,将我留在老家,让外公外婆照料。我可以说是第一代的留守儿童,在没有电话、网络的时代,与父母联系的纽带就是书信。在我还没上学不认字的时候,都是外公给爸妈写信,等我上学识字后,给爸妈写信的就成了我的任务。小孩子贪玩,每次都觉得写信是个负担,但在外公的监督下,不情不愿地写完一封封书信,这些信的内容已记不得了,想来不过是些琐碎的日常,汇报一下家里的近况、自己的学习。外公是个很节俭、随和的人,对衣食住行没有太多的要求、不讲究,但对写信这件事决不随意,总是买来标准的信纸、信封,让我严格的按照书信的格式,完成每一封家书。</p> <p class="ql-block">信寄出后,剩下的就是外婆的事,她会计算着爸妈收到信的日子,再算着收到爸妈回信的时间。平常的日子,上学放学吃饭玩耍,生活中似乎只有外公外婆和小伙伴……几乎不会想起远方还有爸妈和一个妹妹。有些好开玩笑的邻居经常逗我: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你是外公外婆捡来。每当听到这些玩笑话的时候,特别盼望此时邮差能骑着绿色的自行车,拿出一封盖着邮戳的信:快来,你妈妈的信。一封来自湖北的家书,证明在远方有始终惦记着我的父母。一封薄薄的书信,连接着湖北和老家,信的一端是牵挂,另一端是思念。不是烽火连三月的日子,家书依然抵万金。</p> <p class="ql-block">记不清已经有多久没有写信了,随着科技的发展,QQ,微信,电子邮件……现代化的通信形式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信息的及时性,方便了交流,提高了效率,但好像没有留下什么可追忆的内容,删除聊天记录,清理内存,点击一下就了无痕迹。</p> <p class="ql-block">从前的日子很慢,一个问候,一个消息要等上好多天。如今的信息回复很快,可少了一份见字如面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