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寨游记

渔樵风

<h3>2021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三,正值春节假期,我和家人一起驱车到内乡县桃溪镇东川村看望一位多年的朋友张浩乾,每年的春节我们都会来他家做客。他的家处于伏牛山浅山区,初春的东川还没有消除冬的寒冷和凋零,但是,春天的气息已经在大地上随处可见:路边的树木已经抽出了新芽,沟渠、阡陌附近的黄色的草地的下面,草的新绿正在孕育,田野里的早春勤劳的农民开始春耕,树木枝头的小鸟在唱着歌,所有这些告诉人们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已经来临。东川的主人,一大早就在村口恭迎来自百里之外的客人,春节期间,东川人在兴奋之中,对于客人的到来,他们又平添了一份激动和惊喜。东川村,位于内乡县桃溪镇北10公里左右,这里,山峰蜿蜒,风光旖旎,山清水秀,风景秀丽。远远看去千山叠嶂,云雾笼罩,静谧的山峦,隐隐约约,初春的阳光折射着一种原生态的美,我不禁赞叹大自然造物主的造化之神奇。中午,主人做了一大桌鲜美的菜肴招待我们,张浩乾还叫了一大群亲戚朋友来作陪,在喝酒、聊天中,大家相互祝贺新春,谈着一些轶闻趣事,我们的到来,给这个小小村落的人们增添了不少的乐趣。</h3> <h3>初四上午,在主人的建议下,我们一行五六个大人,四五个小孩一起,开了两辆车驱车十几公里到东川村南的黄龙寨去玩。一路上,蜿蜒的盘山公路,曲曲弯弯,司机是张浩乾的一个弟弟,叫十一弟,开车很疯,坐在车上的人们不时发出一阵阵惊叫。20分钟之后,我们来到了黄龙寨,我们把车停在山脚下,开始准备徒步登山。从山脚下往山上望去,在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座山头,不是很起眼,我认为就是一座小小的山头而已。这里的山海拔一般在400--600米左右,不算太高,山上覆盖的植被在冬天里,很多树木都光秃秃的,只有一些松柏树郁郁青青,葳蕤挺拔,这里的山属于风化岩,石头表面还覆盖着苔藓的痕迹,虽说经历了冬季的催枯拉朽的洗礼,但是,各种树木,植物,无法掩饰大自然固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和顽强的生存意志。登山开始了,几个小孩欢喜踊跃,抢先跑在大人的前头,可能是小孩子们特有的好奇心在支持着他们,想抢先一步看一看山上的景致吧,大人们在后边一步一步向山顶迈进,也许,在我们几个成年人的心中,对这次登山和小孩子相比有更深的思考,思考的是这座山的由来、历史、人文、风景,当然,大人们的思绪是理性的,和小孩子相比,多了一份思考,多了一份睿智。</h3> <h3>说起黄龙寨,这个地方名不见经传,查阅内乡县县志,也没能找到相关的记载。仅仅在当地流传着一些片段的传说。在位于内乡县桃溪镇北5.7公里的万山丛中,有一片连绵不断的山峰,叫九龙山和黄龙山,这里的山其实并不高,属于伏牛山浅山区,平均海拔在400-600米左右,山上的树木有松柏、胡柴、阔叶栎等,树木都长的不高,可能是当地百姓随意砍伐的缘故,没有大树,山上覆盖的是各种不知名的灌木丛和漫山遍野的野草。黄龙寨是坐落在黄龙山上的一处破旧的房屋,我们登上山顶时,看到的是破烂不堪的老旧房屋和断垣残壁,有一处房屋住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房前的山坡上是老人养殖的几箱蜜蜂,还有零散在山坡上的十数只山羊。根据山上这位老人的叙述和我们一起上山的述说,黄龙寨的由来要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前后,在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期间,这里曾经聚集着一股3-5百人的土匪,在这里呼啸山林,打家劫舍,杀富济贫,为首的匪首叫靳少华,绰号叫三阎王。这群人有的是因为战乱、不堪官府的横征暴敛,有的是逃荒要饭的,被山上收留,有的是被财主欺负无法生存逃到山上,他们因为生活所迫才在这里干着打家劫舍的勾当。1947年内乡县解放后,这群土匪被解放军剿灭,匪首靳少华被正法,其他匪众被遣散回家。新中国成立后,这处山林恢复了宁静,经过当地政府号召种树,派专人护理九龙山、黄龙山林区,黄龙寨变成了一处青山绿水、风景秀丽、清幽可人的可供周围百姓游玩的好去处,只是当地没有对这片山区进行旅游开发,整片山头保持了自然的原生态状态,而黄龙寨就成了这座山的名字沿袭下来。我们一行几人和几个小孩,沿着上山的羊肠小路,拾级而上,脚下的小路铺满毛茸茸的枯黄的野草,走起来像地毯一样软绵绵的,小路左右的灌木丛,不时拍打着人们的裤脚,偶尔看到生长在山石缝中的一、两株盛开着满树浓密的小黄花的山茱萸,远处偶尔传来山上鸟儿的鸣叫,山顶上云雾朦胧,山风凛冽,夹杂着山上花香和野草的清香,大家前倾着身体,踏着羊肠小路,看着左右的奇形怪状的山石,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大有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感觉。不大一会功夫,我们已经到了山顶,大家已经是汗流浃背,可是大家并没感觉累,精神依然饱满。小孩子们更是非常踊跃,跳上跳下,几个小朋友还采摘了几枝山茱萸的黄花。大家在山头稍微休息了一会,开始下山,准备到另一山头上去转一转。</h3> <h3>在另一处山上的半山腰,一堵耸立的怪石展现在我们面前,大家走近一看,在这堵怪石前,安厝着一通黑色的石碑,正面隽刻着内乡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蔉诗石刻,落款是:内乡县人民政府2017年立,碑的背面刻着:李蔉诗石刻位于内乡县桃溪镇北偏东4.8公里的黄龙寨村民组,明代,县级,青石林立断崖群中的扞剑崖东南陡壁之上。海拔557米。诗为:“佳哉此山,美哉斯泉,宽哉我心,众哉留恋。”诗句摩刻高0.47米,宽0.25米。李蔉系内乡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中进士,入辅翰林院,授检讨,历任大名府,池州府同知,南京刑部员外郎,礼部仪制司郎中等。</h3> <h3>我们一行游玩了几处山头之后,大家开始有些累了,孩子们已经有些走不动了,不像一开始那种欢呼雀跃了,三三两两坐在石头上休息,从上午9点起开始登山,已经过去三个小时,我抬起手腕,看看时针指向上午11时一刻。大家都说,该回去了。返程的路上,孩子们又开始兴奋起来,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自己在山上看到自己认为最值得高兴的场面,山茱萸花的香气,看到山上漂亮的小鸟,怪石想一尊坐着的老人,等等,不一而足,从孩子们踊跃发言的情况看,他们都是那样的兴奋和激动,大人们从内心说,这次登山收获不小,大人、小孩子们的身心都得到了陶冶,每个人都有切身的感受,这次登山是值得的。</h3> <h3>山水是造物主、大自然的杰作,自古至今,一些文人墨客,都对山水风景情有独钟,大自然对人们身心的陶冶,对世界的理解,对人生的追求,对三观的形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每一次游山玩水,在愉悦身心的同时,我们对人生的看法,会得到一次升华,一次进步,一次对自然认知的提升,这也许是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独有的境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