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英文名是Gansu Museum,国家一级博物馆,是甘肃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有各类历史文物、民族文物及古生物化石标本约35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44件(含国宝16件)。<div> 《甘肃省博物馆》前身为1939年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利用庚子赔款组建的《甘肃省科学教育馆》,1950年更名为《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正式命名为《甘肃省博物馆》,立馆已经81年了。</div>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 大厅<div>第一部分:《文房雅玩》展(一楼临展)</div> 展陈 展陈 展陈 展陈 展陈 第二部分:《甘肃丝绸之路文明》(二楼)<div> 共分为“丝绸之路的前奏”、“丝绸之路的开拓”、“丝绸之路的繁荣”、“丝绸之路的绵延”等四个单元。汇集了甘肃省全省近50年来考古发现的顶级珍藏,囊括彩陶、青铜、玉石、金银器、木简、木器、丝织品、唐三彩、泥塑、壁画、写经、石造像、瓷器等420余件历史文物精品,可以说是甘肃省博物馆最精华的部分。</div> 展陈 展陈 “秦先公墓金饰片”国家一级文物 “秦先公墓金饰片”<div> 大堡子山秦先公墓群,曾遭严重偷盗破坏,大量文物流失海外。这些金饰片很多是由海外归还。可能曾用作士卒铠甲装饰、马胄饰物、棺具装饰、车辆装饰等</div> 各种“权杖头” —— 质地有彩陶、玉石、青铜等,为古丝绸之路早期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div>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的背上另有玄机。老虎的背部中间有一个正方形的铜插,高五六厘米,宽约三厘米,显然这上面是用来插东西的。那么,究竟用来插什么呢?有人说是铜镜,有人说是屏风。学界也对此也迷惑不解,不得而知?</div> 左下为“镂空鞘青铜短剑”和“人头銎戟”,两件均为国家一级文物,镇馆之宝。 细看“镂空鞘青铜短剑”(馆藏资料) 细看“人头銎戟”(馆藏资料)<div> 灵台白草坡出土的这件人头形銎青铜戟,可能为贵族炫耀战功而专门铸造的特殊兵器。钩戟上的人头像很有可能是与之作战的猃狁等族人的形象。该文物对于研究西周早、中期西北边疆的政治和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r></div> “西周兽面纹铜甗”(国家一级文物) “团花纹铜敦”(国家一级文物)<div> —— 敦是古代贵族社会使用的一种食器。</div> “马络头饰” “编钟” “铜博戏俑”<div> 四俑面部表情刻画细腻,精彩有趣,他们或喜笑颜开,或怒不可遏,或凝神沉思,或忧伤悲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div> 出使并开拓“丝绸之路”的“张骞”造像<div> “陆上丝绸之路”源起于西汉(前202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br></div> “十三盏铜连枝灯”(国家一级文物) “青铜车马仪仗俑队”(国家一级文物)。 该藏品由38匹铜马、1头铜牛、1辆斧车、4辆轺车、3辆辇车、2辆小车,3辆大车、1辆牛车、17个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个奴婢俑,共99件组成。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的东汉车马仪仗铜俑,气势宏大,铸造精湛,显示出汉代群体铜雕的杰出成就。 “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国宝级文物,镇馆之宝。“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bai13厘米,重7.15千克。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丝绸锦绣”—— 陈列中国古代丝绸制品 “红地中窠小花对鸟纹锦” “黄地宝相花织金锦抹胸” “敦煌壁画” 展陈 “三彩胡人控马俑” “三彩胡人牵驼俑” 展陈 “彩塑一佛二菩萨”(国宝级文物)<div> 佛通高105厘米,水波纹发髻,着通肩大衣,结跏跌坐,面型圆润,双耳垂肩,目光下视,神态凝重安详;菩萨通高160厘米,高髻长发,神态安逸,上身裸露,披巾下垂,腰束锦群,褶纹圆顺流畅,悠闲自若地站立于覆莲座上。面相丰润,身姿自然,温静娴雅,属唐代“丰肌秀骨”的典型作品,因为数量比较少,更显得弥足珍贵。 </div> 展陈 “东罗马鎏金银盘”国宝级文物,镇馆之宝<div> 公元4-6世纪时期,银盘直径31厘米,高4.9厘米,重3190克。有铭文,是北魏时期中国与东东罗帝国交往的见证。<br></div> “乐舞翩跹” 乐器 “箜篌”(古乐器) “可兰经” “元玻璃莲花托盏”(国宝级文物)<div> 观其整体,托与盏相得益彰,宛如蓝色夜幕下一朵盛开的睡莲。其器型较大,制作精巧,完整成套,造型华美,色彩艳丽而高贵,是迄今出土较完整的一套元代玻璃托盏,为元代玻璃器皿中的稀世珍品。<br></div> “铜牦牛”(国家一级文物)<div> “铜牦牛”体型巨大,身长118厘米,前脊高61厘米,角长40厘米,重75公斤。铸工精美,造型强壮有力,眼大有神,呈张嘴怒吼状,雄性特征十分明显。从那色层斑驳的锈蚀中,透散出远古苍凉的气息以及“神牛供奉”等藏族图腾崇拜的历史文化钩沉。<br></div> “正德款嵌红铜阿文铜香炉”(国宝级文物)<div> 这件铜炉是明武宗赏赐给当时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教长老的,上有铭文,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教文化和历史的珍贵器物。<br></div> “驿使图壁画砖”(馆藏资料)、国宝级文物<div> 邮驿是中国传统通信组织形式,现代邮政的前身之一。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彩绘《驿使图》,客观真实地记录了距今1600多年前这一地区的邮驿情形,被认为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邮驿的形象资料。此画也作为中国邮政标志物。</div> 第三部分:《庄严妙相》—— “甘肃佛教艺术展”<div> 介绍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东传的过程、发展、沿革。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但是,只要举目望去,屈指数来,佛教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却是那样地渗透骨髓、彻人心睥。以致于我们几乎很难避开外来的佛教文化,提炼出真正纯粹的“国粹”来。不能不说,佛教文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div><div> “佛教东传”,并不只是一个宗教事件。乘着佛教大船而来的,是同样优秀的印度、希腊、波斯和中亚文化。雕塑、绘画、音乐、美术,物产、珍宝、工艺、科技,思想、逻辑、性格、,风气,形形色色,五方杂俎,都借助着这只航船来到中土。使中国人的眼界、知性、文藻、胸襟为之一变。<br></div> 大厅 —— 模仿古人在敦煌修建莫高窟时的情景塑像 展陈 展陈 展陈 展陈 展陈 展陈 “石造像塔”—— 甘肃庄浪县出土 展陈 展陈 展陈 展陈 展陈 展陈 敦煌壁画 第四部分:“古生物化石展”<div> 古生物化石展厅</div> 地球古生物经历了“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这一逐步演变的过程。 “太古宙”生物 “元古宙”生物 “古生代”生物 “中生代”生物 “新生代”生物 “海洋生物” 展陈 展陈 “恐龙化石” “翼龙化石” 第五部分:"红色甘肃"展厅 <div> —— 介绍中国共产党在甘肃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活动与成就。</div> 展陈 展陈 中华文物,承载着灿烂的华夏文明,传承着5000年的历史文化,维系着延绵的民族精神。保护和继承好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这些东西,才能提高文化自信、才有文化的繁荣昌盛。才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