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位令人尊敬的人

吴用

<p class="ql-block">  1977年冬,我高中还没毕业,就临时上阵参加了一回高考。作文题目好像是“记一位令人尊敬的人”,我投机取巧,把以前的作文简单改了一下,写的是苦大仇深的老贫农张大爷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故事(人物纯属杜撰,可能是受学校所订《河北民兵》影响的缘故)。本校监考老师出来后、不无遗憾地对我说,放着现成的你不写,就写你爸,肯定能得高分!是啊,当时我咋就没想起来呐!?我的父亲时任我的语文老师,且当过我的班主任,其中确实有不少感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四十多年过去,父亲去世已经一年多了,我也到了退二线的年纪!今天是大年初三,也是情人节,本来计划想去墓园吊念,可一大早挂电话,园方仍说疫情影响暂不开园,无奈只好坐下追思,于是一幕幕、一桩桩,不由得再次涌上心头~~现简要记载下来,一来作为一种缅怀,二来也权作是弥补当年的高考作文的遗憾吧!</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一位令人尊敬的人</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认真”在当地是有了名的,即使是在“四人帮”干扰时期,他也照样认真讲好每一堂课,认真批阅好每一篇作文,没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小时候记忆最深的情景、就是一觉醒来睁眼一看,父亲仍在煤油灯下备课(现在想起来,那绝对像一幅优美的油画)。父亲的意愿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孩子的父母都不容易,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咱起码得对得起他们!后来不管是在教师进修学校、存瑞中学,还是退休后在大连新东方学校工作,父亲都保持着这种“认真”的本色。大家坐下来,每个人都能说上几件吴老师当年“认真”的事!我感叹父亲的记忆,即使过去许多年后,谁的字好,谁的作文漂亮,哪家的兄妹几人谁最聪明,哪位学生还不如他爸学习好~~~父亲仍能说得头头是道!最让他感到遗憾和愤慨的是,有的同学确实是块上学的料,愣是让家长叫回去务农啦。生活所迫嘛,没办法的事。父亲感叹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建校之初,意气风发的团队!</p> <p class="ql-block">中流击水,滦河荡舟</p> <p class="ql-block">当年中学操场,可见西梁骆驼鞍子!</p> <p class="ql-block">提起过去,有说不完的话!</p> <p class="ql-block">学校寄来的校庆画册</p> <p class="ql-block">存瑞中学,一座以英雄命名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家里墙上挂得最多的就是父亲的奖状,——年度优秀教师,——年度优秀班主任,~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等等。那年作为省模范班主任,还去北戴河疗养一段时间。后来听从上面回来的人说还戴着大红花游过街。那年父亲还被母校承德师专请回去做过一回报告。作为一名园丁,几十年如一日,能干到如此水平,实在令人敬佩!! </p> <p class="ql-block">孙犁的《荷花淀》,写的真美,离我们老家很近!</p> <p class="ql-block">教了一辈子语文,最拿手的应该是古文,理当到黄鹤楼看看!</p> <p class="ql-block">最爱老舍的《骆驼祥子》和《茶馆》</p> <p class="ql-block">备课笔记,各种教案,退休搬家都舍不得扔,看,写得多认真!</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p> <p class="ql-block"> 辛勤耕耘几十年,可谓桃李满天下。父亲的学生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各行各业。以心换心,大家对父亲都比较认可!记得父亲抽屉里有许多学生寄来的五颜六色的贺年卡,一捆一捆地用皮筋精心地捆扎着,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珍贵的吗?每次春节我们回家,都会看见有许多学生成帮搭伙来给父亲拜年,对此我爱人很是赞叹!过去这么多年了,每次父母从大连回到家乡,许多同学都积极张罗招待,真情实意、令人难忘!那年一个学生荣获工程院院士,夫妻特意从北京来大连看望父亲,很让人感动!那年,下届同学制作纪念册,请父亲题写书名,父亲见实在推不掉,为此认真习练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我问父亲是不是挺有成就感的,父亲总是说:这辈子倒是没闲着!</p> <p class="ql-block">感受真情实意</p> <p class="ql-block">心胸坦荡,气定神闲</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父爱如山</p><p class="ql-block"> 父亲对我一贯很严肃,平时总是板着个脸,一般极少表扬和鼓励,当然更谈不上领着到哪去游山玩水,但有几件事还是记忆很深刻的!</p><p class="ql-block"> 那还是我小时候,有一次在街里玩、碰见西屯我舅(我姑姥的儿子),他说跟我上西屯玩吧,当时我啥也没想、就上了毛驴车。第二天早上我舅笑着问我:你猜谁来了?原来是父亲晚上一看我没回家,到处找没有,就连夜跨滦河吊桥来到西屯,见我睡得挺好,摸黑又赶了回去(第二天还得上班)。奇怪,本来以为父亲能打我一顿,不但没挨打,连说都没说我!母亲教育我说:那天晚上把你爸急够呛,以后不管到哪都得告诉大人一声!</p> <p class="ql-block">重走去西屯的路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p> <p class="ql-block">  上中学时,父亲有段时间是我的班主任,在学校里对我绝对是“公事公办”、“一视同仁”。记得有一次,他上课时讲《海燕》,我在下面有感而发、画了一张高尔基头像,正在自鸣得意之时,猛听得一声怒吼:++翔同学站起来。吓得我一机灵,结果可想而知,一直站到了下课。</p><p class="ql-block"> 高考后,因为家住塞外边远地带,通知书迟迟未到,这一天父亲下班回家仍然一脸平静(当时通知书都发给学校),我一看又没戏啦!岂不知他进屋后,突然像变戏法似的掏出一个牛皮纸信封,高举着说:你看,这是啥!?脸上随之早已露了灿烂的笑容!这是我难得看见父亲最幽默的一件事!</p> <p class="ql-block">登临泰山,精神焕发!</p> <p class="ql-block"> 上大学时,我定期去看校门口的小黑板,我的名字一般都会准时地出现在上面。签字领挂号邮单,就会看见那一字一板的钢笔正楷,像在学校黑板板书一样:天津市河北工学院化工系石炼专业781班,++翔同学收,括号内总会一丝不苟地加个“同学”二字。平时在挂号信附言中总会写到:“家里如常,请勿惦记”或“吃好喝好,注意身体,多多锻炼”。假期前,寄的钱便会多一点,把路费也加在了里面,还不忘在附言中写到:“放假回家不要总惦记给家里买东西。” 一旦挂号信时间拖后,我便在失落中有些忧心忡忡,肯定是家里又遇到什么“瘪子”和“难处”啦!有时也会寄一些榛子、瓜子之类的东西,供舍友们一起分享,那是很幸福的一件事!</p> <p class="ql-block">回故乡,格外亲切!</p> <p class="ql-block">  每次寒暑假放假回家,家里总是力所能及变着花样调剂生活。一次我赞叹说改革开放不错啊,咱家的生活可比以前强多了。记得父母听了此话也没搭茬。之后母亲对我说,小孩儿你咋这么不会说话!原来父母把好的东西都留着等我放假回来吃。为此我自责很长一段时间。</p> <p class="ql-block">始终关心家乡的消息!</p> <p class="ql-block"> 大学毕业分配,几经周折被分到了县里,先后在石油煤炭公司、商业局、县委办公室工作,开始心中郁闷,后来见县里重视,也就逐步心安理得了。亲戚们也都觉得这样不错,只有父亲不断地磨叨:学了半天专业白学了,在这里成天混啥?我们从来不指着你将来有啥权,给家里办啥事。后来几经联系,三年后我来到了大连。记得走的时候,父亲专程把我送到了承德火车站,在兜里掏了半天,居然给了我一盒烟,让我在道上抽(他自己抽烟,却一贯反对我抽烟)。不知怎么,作为长子当时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提起过去,感慨万千,父亲此时好像又成了焦点!</p> <p class="ql-block">  我儿子出生那年,是我母亲来的,说我父亲本来想来,只是不好意思请假!后来又过了一年多,那时我还在厂区家属楼8号楼住,有一天我爱人孩子回娘家了,我正在厨房洗头,都晚上十一点多了,突然听到有试探性的敲门声,这么晚能是谁呀?一个熟悉的声音问:同志,请问您知道++翔在哪住吗?打开门一看,居然是父亲站在了门前!我埋怨说,事先也不写封信(当时都没电话,更没手机),偌大个大连市、偌大个居民区,今晚若我早点熄灯、你上哪找去!?父亲笑着说:挺大个人,我还不会打听!?看见这楼有灯,就爬上来了,一问正好!我相信今晚若找不到,父亲为省钱,会在外面溜达一个晚上。父亲说,事先也不知啥时放假,一放假马上就走,也没顾上给你写信。到现在我还很纳闷,怎么就这么巧,这也许就是天人感应、心有灵犀,或许是仙人指引吧! </p> <p class="ql-block">始终关心我们的企业!</p> <p class="ql-block"> (三) </p><p class="ql-block"> 记忆最深的一件事</p><p class="ql-block"> 小时没少挨揍,记忆最深的是那次“小苹果事件”。此事本不想说,不过说出来也无妨!</p><p class="ql-block"> 那还是小学时的事,一天中午,我跟几个小孩儿在电站沟大杨树附近洗澡,穿上衣服往回走的路上,有两个大点的小孩儿顺道在旁边大队果园里有摘了些许小苹果,也给了我几个品鉴,小苹果很小很青很涩,咬一口便扔了,岂不知被迎面走过去的东头儿“看青”的贫农老大爷发现了,当时大家也没觉得怎样。岂不知,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人捎信儿让我到大队部去一趟,原来是“小苹果事件”爆发了,先批评教育,再开具罚款单,别人多、0.5元,我少、0.2元(忘了是怎么凑够交上的)。后来又过了很长时间,没想到“小苹果事件”再次“发酵”。那一天父亲从学校铁着脸回来,进门二话不说就开始揍我,我大舅在旁边帮腔说这孩子真该揍,是得让他长点记性!好像一直揍到中学大院里节目开场的锣鼓点敲了几轮,我的检讨过关,方才罢了(那天正好赶上上面解放军文工团在中学操场慰问演出。当时我家在中学院里住)。再出门又一看,已是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的,根本就进不去。我爸扛着我看,好像一直到看完。我坚持要下来,我爸没让!!我到现在也不知这件事是谁告诉父亲的,很感谢他,真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点长了,眼花得不行,就写到这吧!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