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高陂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位于大埔县南部,韩江中游,与潮州市饶平县、梅州市丰顺县相接壤。全镇总面积308.91平方千米。2018年末,高陂镇户籍人口87670人。截至2020年6月,高陂镇共辖1个社区、35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设高陂区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区人民政府管辖十三乡。1958年,撤区政府改为公社。1981年,撤公社改为高陂镇和高陂区。1985年,镇区合并为高陂镇。</p><p class="ql-block"> 高陂也是一块 藏龙卧虎、钟灵毓秀之沃土;人杰地灵、英雄荟萃之秀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先生祖籍地是党溪村,香港大亨田家炳先生祖藉地银滩村,两个村落相隔不远,都在通往高陂镇的省道旁边。</p> <p class="ql-block"> 刚刚开通的潮大高速穿镇而过,去往厦门、汕头、深圳和广州,十分方便。</p> <p class="ql-block"> 大埔是“陶瓷之乡”,而高陂则是大埔县最早的陶瓷产地,高陂瓷是一种地方传统工艺。有青瓷、薄胎瓷、釉下青花、釉下五彩等。</p><p class="ql-block"> 著名产品为豆青竹节茶具、豆青竹节笔筒及豆青竹节杯,釉色别为深浅,颇为素雅。薄胎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被称为白玉瓷,精巧玲珑,秀丽典雅。</p><p class="ql-block"> 釉下青花瓷瓶及釉下五彩瓷瓶,色彩斑斓,精巧细腻,绿如翡翠,白胜羊脂。该瓷创始于宋,已历经700余年。又是周边乡镇的陶瓷集散地,故有“瓷都”、“白玉城”之称。</p><p class="ql-block"> 高陂陶瓷生产早在宋朝末年就兴起,并一直持续发展,同时还辐射影响了高陂周围的光德、平原、银江、洲瑞等地的陶瓷生产。</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来,高陂陶瓷业更添生机,在制作、煅烧、上彩等方面采用了先进的新工艺和高科技手段,产品的质量、数量、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影响更大,销售更广,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p><p class="ql-block"> 高陂陶瓷久享盛名,饮誉中外,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访华时,特派英国记者来大埔购买赤山瓷厂生产的45头“柳亭牌”青花餐具和“帆船牌”青花茶具作为访华纪念品和礼品。</p><p class="ql-block"> 高陂陶瓷还被选为国礼瓷和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务院办公厅用瓷。大埔的薄胎瓷是广东省独特名瓷,被誉为“广东瓷器之花”。</p><p class="ql-block"> 目前主要生产日用瓷、工艺陈设瓷、建筑瓷、工业卫生瓷、陶器等6大门类产品。陶瓷产品以出口为主,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29个省市。</p><p class="ql-block"> 高陂镇共有陶瓷企业512间,年产量248万件,产值1.2亿元。</p> <p class="ql-block"> 走进入陶瓷展示区令人震撼,巨大的陶瓷屋、门、墙壁、灯笼、地板…</p><p class="ql-block"> 让你沉浸陶瓷的世界,无法自拔</p> <p class="ql-block"> 在古陶瓷与名家作品展示区,感受由古至今的陶瓷文化的气息,领略古今陶瓷艺术的魅力,沐浴陶瓷历史文化的熏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陶瓷生产线,了解陶瓷的生产过程和陶瓷发展历史与文化。</p><p class="ql-block"> 映入眼帘的是一层层摞起来的素坯,杯子、花瓶、 茶具,一排排整齐摆放。</p><p class="ql-block"> 仿佛看到了它严谨的美, 一张凳子 一个工作台, 这就是陶瓷制作者的全部世界了。</p><p class="ql-block"> 注浆、旋坯、出模、烘干、洗水、上釉、素烧、贴花、手工作画、喷釉、进窑烧制。</p><p class="ql-block"> 在陶瓷制作体验区,有经验丰富的师傅指导制作。</p><p class="ql-block"> 对于钟情的陶艺品不想动手制作的小伙伴,可以直接到陶瓷商店选购。小到几块钱的杯子,贵到百、千、万的陶瓷制品,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 有兴趣的朋友和陶艺爱好者,可以身临其境体验一番,毕竞薪火相传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之一。 </p><p class="ql-block">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p><p class="ql-block"> 出自<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庄子.养生主》:</span>意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古时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多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p> <p class="ql-block"> 儿子给我们选购了几个杯子和碗,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 尽管随着时代变迁,陶瓷生产制作工艺产生了很多变化,但制作过程中精益求精、不断突破的精神,始终被一代代传承下来,有道是:</p><p class="ql-block"> 白玉城中梦幻开,南国瓷都盛世来。</p><p class="ql-block"> 色白花青似烟雨,美仑美奂妆楼台。</p><p class="ql-block"> 月色晕开如玉坚,龙窖千年薪火传。 </p><p class="ql-block"> 鲤跃青花白胜雪,世代相传心相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