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题目:这山、这水、这里人</p><p class="ql-block"> 怀念家乡是每个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情怀,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岁月沧桑的轮回变迁,总会不自觉地勾起小时候的记忆。我的家乡在太白山下渭河南岸,儿时的印记里满是依山傍水、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这里的土地肥沃丰润,气候变化温和适宜,地里庄稼的长势格外健壮富实。同样是春天的油菜花,在这里可以长成一米多高,杆粗如树、花蕾繁密,孩子们钻进地里就像进入小树林。上小学的我们常常进到学校后面的油菜地里背课文、猜谜语,空气中弥漫着油菜花香,头顶的蜜蜂盘旋飞舞,那时候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享受大自然,也不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美妙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秦岭主峰太白山脉在我家的南边,直线距离不到二十里路,这座被称为华夏文明龙脉和脊梁的山脉,滋润了我的家乡美丽富饶。小时候站在村头的打麦场看太白山,大人小孩争相比试谁能看到半山腰那个人在割草,谁能看到他穿的啥衣服,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山上有只大黄狗正在撒尿,大家就努力地寻找,惹得大人小孩一片笑声,那种闲暇之余的悠然自得和轻松愉快,对忙于劳作的现代人来说无法复制。那时候看太白山六月积雪只是普通的自然现象,没有更多的感慨与自豪,现在已经成为美妙绝伦的地貌奇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旅游文化的不断丰富,太白山几经开发已成为国家五星级景点,吸引了国内外旅游爱好者纷至沓来,特别是每年的七八月,太白山一日遇四季的奇妙体验成为最大亮点,而紧邻西侧的红河谷森林公园,更是成为各地游客度假休闲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我家的北边紧邻渭河,蜿蜒曲折的渭河水由西向东流入黄河,从村头走到渭河边也就二十来分钟的路程。小时候对家乡印象最深的是丰富的水资源,除了北边宽阔的渭河水域外,村子的西边还有一大片水域,这片水域的源头其实就是一个不起眼的泉口,经过千百年源源不断的涌流形成大片湿地,这种奇特的地理现象就像汹涌澎湃的黄河源头,原来也不过是几个小小的泉眼流出溪水形成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西边水域勾包括东西向的两条小水渠、南北向一条大水渠、一片茂密的芦苇荡和大片稻田,小时候在水渠里捞鱼、芦苇里抓鸟是我们尽情享受的最美好的事情。两米宽的主水渠自南向北流向邻村,汇入该村的多个涝池中,然后并没有直接汇入渭河,而是分三条水渠沿渭河南岸继续向东流淌,无私地滋润着东边四五个村子的北部土地,也赐予了这些村庄享有稻田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家乡人民共享水资源的智慧和气概。秋季收获水稻的劳动景象记忆犹新,受当时的条件所限,收割水稻完全是人工劳作,每一块稻田里放置三到四个两米见方、大口朝上的立方梯形木斗(形似过去农户计量粮食的木升子),妇女和体弱劳力负责割稻,强壮力大的男人围着木斗四角,手握一簇水稻连续摔打,稻粒就落入木斗中。一片连一片的稻田里全是忙碌的人群,啪啪啪的摔打声伴着劳动者的欢歌笑语,营造了繁忙热闹、喜迎丰收的恢宏场面。都说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人的聪明才智从劳动中升华,类似这种原始有效的劳作方式还有很多,比如从水渠里打水浇灌稻田,用一个木制的四方水桶,拴上两根绳子,水渠两岸各站一人抓住绳子一端,通过两人的协同动作,一起松绳是舀水、拉展绳子往外倒水,一桶一桶地向稻田送水,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水泵供水的基本原理,只是连续工作的速度快慢不同。</p><p class="ql-block"> 说到家乡的水,不得不说渭河。记忆中小时候的渭河宽阔得望不到北岸,靠近我家南边区域的河水较浅,但清澈见底,站在岸边可以清晰地看到小鱼儿在水底欢快地游荡。渭河的中间区域是一片干枯的沙地,过去一直是轰炸机部队投弹训练的靶场,小时候经常听到飞机的轰鸣声和炸弹的爆破声。说来很有趣,我大学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竟然与这类飞机密切相关,应该是缘分使然吧。渭河北边区域靠近扶风武功一带,水比较混浊,但比南边水域大,小时候我们经常越过沙地在北边水域游泳。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暑期在中间区域的沙滩玩耍,踩着纯净细软的沙地奔跑嬉闹,一坨一坨的草丛长的一人多高,把沙滩点缀的美丽迷人,我们钻进草丛玩捉迷藏,经常会发现一堆鸟蛋,也会收获一群还不能快跑的野兔崽,或惊动了大野兔拔腿就跑,我们在后面紧追不舍,这种美好的感觉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经常促使我寻找恰当的词语形容这种体验,直到大学期间读了王蒙先生的一部小说,其中有一句关于美妙感受的描述叫“美好的像是刚出笼的面包”,立即浮现在眼前的是黄澄澄、稣蓉蓉、飘着麦香的热腾腾面包,虚幻的形容词就变得真实迷人,想想我们从草丛中收获鸟蛋和毛茸茸的野兔崽的瞬间,那种美妙的感觉不就是像刚出笼的面包那么沁人心脾!还有小时候邻村种植的大片李子树,春夏交接之际李子树上黄澄澄亮晶晶的李子,密密麻麻形成一串串成熟的果实,那种美妙不也是王蒙先生所描述的刚出笼的面包吗!这种感受一直成为我怀念家乡的永久动力。</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的家乡和伟大的祖国一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西边原有的水域改造成大片猕猴头基地,北边渭河南岸全是各种茂密的花草树木。每当春季时节,整个北边到处布满樱桃花、碧桃花和桃花的粉色世界,还有白色的李子花和各类观赏性花木竞相争艳,身临其境令人心花怒放、激动不已。到了初夏,村子四周一片连一片的猕猴桃发芽泛绿,经过劳动人民的精心梳理,每一片桃园统一布局、整齐规范,齐刷刷平平整整地围着村舍,美丽的乡村大地铺满了一层绿草,好似一片平静的湖面,让人赏心悦目、赞叹不已,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勾画出的美丽景色比任何画师的作品更有魅力、更接地气!进入秋季,猕猴桃快成熟了,站在一人高的桃树地里,望着头顶密密麻麻三两成串的果实,就像看到一串串紫色的葡萄那样欣喜愉悦。家乡人民靠着猕猴桃发家致富,人们的精神面貌、生活情趣也随之改变,纯朴大气、相互信任、共建文明的美好愿景已逐步成为现实。过去谁家有个果树园,主人还要在成熟期日夜守护,现在根本不需要了。我的同事有一次到家乡参观猕猴桃园,我错把他们带到别人的地里,同事们好奇地摸着桃子,兴高采烈地拍照留念,主人进来了热情地打招呼,高兴地给我们介绍他家猕猴桃的品种和特点,并执意要我们自己随便看随便摘,没有一丝的疑心和不满,更多的是自豪和热情,临走时,他从地里拔了一大堆小白菜和香菜送给我们,说这么嫩的菜在城里是不会有的,我的同事感慨地说这里的人真好。</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在八百里秦川的偏西部位,史书记载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周部落迁徙至今天的岐山一带渭河流域,产生了后稷为先祖的神农文化,加之后来的西周崇尚礼制的传统思想影响,形成了这个地域特殊的文化底蕴,厚道谦恭、纯朴善良、勤劳本分、严谨细致,虽经千百年的历史变迁,家乡人民的这种美德一直传承至今。就拿享誉全国的西府臊子面来说,红油清汤一大碗,几筷子就能捞完的细面条沉浸在清汤里,精心熬制的肉臊子伴着细碎的韭菜或蒜苗漂浮在表面,讲究其它的配菜一律不能多放,否则就显得凌乱不清爽,严重影响饭食的品相。客人吃面时,主人会及时提醒你不要喝汤,为的是让你多吃几碗,免得喝汤胀肚子。一碗汤面就能体现西府人精细、严谨和厚道的品性。随着家乡人民生活越来越好,人和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帮衬,乐于让别人高兴的文明理念蔚然成风。有一年春天,我和妻子从老家返回,路过一片樱桃树林,见一个老人在地里修剪树枝,剪下的树枝上花蕾繁密,甚是可爱,妻子试探着问老人能不能捡一些带回去,老人爽快地说拿去拿去,拿回家插在瓶子里美的很,老人喜滋滋的表情中透着自豪,看到妻子挑拣的树枝有些花蕾不好看,老人就说不行不行不要这个,我给你重新剪一些好的,然后就在树边转着圈认真地寻找,仔细挑剪了一大捆给我们,还说多拿些回去给你的朋友同事分一点,看着我们抱了一大捆树枝装进车里,老人高兴的合不拢嘴。还有一件事同样让我们感动不已,有年暑期,我和妻子到舅家串门,看到邻居家门口的丝瓜密密麻麻地吊在藤蔓上,妻子欣喜地赞赏这丝瓜真大真漂亮,邻居家女主人就出来和我们热情打招呼,顺手从门背后拿出一个镰刀,一口气割下五六个丝瓜送给我们,突然又想起来院子里还有南瓜,就急忙说甭急甭急,转身到院子里割了两个大南瓜一起放进车里,我们完全被融入到这种真实、自然、轻松的气氛之中,只能像自家人那样笑着说好好好,这种氛围说谢谢是多么的虚伪,用庄稼人的话就是见外了。</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来,家乡的环境越来越美,秦岭山下以太白山为标志的旅游带热闹非凡,红河谷天然氧吧成为休闲热点。渭河南岸已经改造成宽阔的绿化带,千亩荷塘、百里画廊、万亩树林、平阳湖畔等特色景观绘就了家乡美丽富饶的无限魅力。猕猴桃为家乡人民带来了幸福和富裕,也带来了精神上的自信、和谐与大气。啊,美丽富饶的家乡,你是我牵肠挂肚、挥之不去的情思,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还有这里纯朴善良的人民,永远让我自豪和骄傲。愿我的家乡美丽长久,愿家乡人民富足安康!</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