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上湖

逸亭軒

<p class="ql-block">  上湖村是漳州市诏安县四都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总人口9586人,是全县人口最多的行政村。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p><p class="ql-block"> 明朝出过胡文、胡士鳌、胡丹诏等进士。特产上湖老菜脯,并有"中华一奇——上湖肉身活佛"。</p> <p class="ql-block">  城墙沉淀着历史的记忆,见证了村庄的沧海桑田。</p><p class="ql-block"> 上湖村三面环海,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为了抵御土匪海盗的入侵,村民们在村边修筑起了一座周长将近6000米、高逾7米的城墙。(注:现在上湖古城环城路长约1400米,城周长6000米,有些不符史实,或许为上湖村户的范围区域以前还有一个外城呢?)</p><p class="ql-block"> 历经400多年的风雨沧桑,目前,古城墙遗留下来的只剩原来的三分之一,为了抢救这一珍贵历史遗存,上湖村村民自筹资金两百多万元,已完成修缮古城墙十分之一的工程。</p> <p class="ql-block">  上湖村虽只是村庄,却拥有一个城的规模。分布有西门、南门、北门,以及宾阳门。每个门都有个土地庙。</p><p class="ql-block"> 上湖村是诏安县建有古城墙、护城河的古村落之一。</p><p class="ql-block"> 另一座是梅洲古城,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城外开凿首尾相连的“七星塘”作为护城河。</p><p class="ql-block"> 因此,上湖古城并不是诏邑“唯一”拥有护城河的古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门】</p><p class="ql-block"> 古城四个城门中,南北西三个城门还保留着沧桑古朴的岁月痕迹。</p><p class="ql-block"> 东门是正门,最为显赫,门上石匾写着"宾阳门"。右上方有"皇明"二字。左侧则是落款"嘉靖庚辛年立"。</p><p class="ql-block"> 相传这是嘉靖皇帝亲笔题写,为此有了"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之说。</p><p class="ql-block"> 村里的红白事都要从这个门经过,这种风俗一直保持至今。</p> <p class="ql-block">【南门】</p><p class="ql-block"> 整个城门都由石头搭建。上部分有封闭式的瞭望台,仅有一扇小门可进入。以及一个直径约20厘米左右的圆孔,可以清楚地看到城门外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这个小小的瞭望台上至今还住着村民。从明朝至今尚未进行修缮改建过。</p> <p class="ql-block">【北门】</p><p class="ql-block"> 有些残破地遗留在新的建筑中间。北门相比其它城门稍为窄小,与其 它城门一样,门下方有厚重的城门。由大原木支撑起上方的瞭望台,长条石块垒横竖排放,简单却牢固。</p> <p class="ql-block">【西门】</p><p class="ql-block"> 圆拱门的上方简单标明了"西门"两字。边上的石块规整排列。部分石块的中间填充过水泥:经过简单的修缮。但西门的原样并不曾被破坏过。</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乱世里,一堵环村而建的城墙保卫了村民的安宁。他们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俗世生活中寂静又精彩。</p><p class="ql-block"> 岁月匆匆,城墙逐渐被推倒,村民踏出了围城。城墙完成了自身的使命在历史中退去。唯仅有的这四堵城门,成为历史的积淀。</p> <p class="ql-block">巨大厚实的老残木门</p> <p class="ql-block">  村里上百年的祖祠更是有几十座。沿着巷子寻访时常能给你意外的惊喜。</p><p class="ql-block"> 古祠堂里精致的石雕和木雕,堪赞,默默彰显当年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太极八卦石敢当</p> <p class="ql-block">风狮爷石敢当</p> <p class="ql-block">这个比较素朴</p> <p class="ql-block">秦川右取堂,嘿嘿</p> <p class="ql-block">  上湖村自古文风鼎盛 ,人才辈出。明代又建了城堡,并出了胡文、胡士鳌、胡丹诏三名进士。</p><p class="ql-block"> 胡文和他的儿子胡士鳌是诏安建县以来的第一对进士父子。</p><p class="ql-block"> 诏安流传着一句古话"无胡(湖)不开诏"。意思是没有胡文、胡士鳌父子就不会有诏安。</p><p class="ql-block"> 诏安人将胡文父子视为诏安的开基始祖。如今矗立在诏安县城县前街的父子进士牌坊,依然昭示着上湖村的辉煌与荣耀。</p><p class="ql-block">【注】:诏安自明嘉靖九年(1530年)置县,胡文、胡士鳌父子登进士的时间分别是,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万历五年(1577年)。所谓的“无胡不开诏”,确实未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亦或功德无量便称呼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诏安县城县前街的父子进士牌坊</p> <p class="ql-block">  【大夫第】原胡文的居所。在牌匾红纸的覆盖下依稀可见"大夫第"三字。</p> <p class="ql-block">  除了大夫第,村里还有不少有来头的老房子。</p><p class="ql-block"> 【郡主楼】明朝时期天高皇帝远的诏安怎会有郡主?是自封的?我们在一块匾额上找到了答案:</p><p class="ql-block"> 《天潢懿戚》:崇祯贰年岁次戊辰为御弟江西德化王以四郡主招赘仪宾胡仲愔立。</p><p class="ql-block"> 胡仲愔是上湖人,是明朝德化王府的仪宾。娶了德化王府的四郡主。即成了崇祯皇帝的侄女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郡主楼一派生活景象。生活场景和当年的皇亲府邸结合,也不失为一幅有意思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胡尖龙</p><p class="ql-block"> 木雕与剪瓷雕传统手艺传承人。从祖上传下来到胡老已经是第六代,而第七代胡老的三个儿子也已接过了衣钵。</p><p class="ql-block"> 胡老说,他从十六七岁就开始学做手艺,祖上六代人都是从事寺庙的花鸟雕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让胡老欣慰的是,他的三个儿子都有出息,接过衣钵后,继续把这门手艺发扬光大,不少庙宇和古建筑的建设和修复都找他们帮忙。</p> <p class="ql-block">  最神奇的是上湖村世世代代都在流传着活佛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相传,上湖“活佛”俗名胡糕果,出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一户贫苦农民家中。</p><p class="ql-block"> 胡糕果28岁时,下池潭沐浴,即行“开悟”,不再食腥荤。</p><p class="ql-block"> 翌年二月初一,胡糕果进寺坐禅,盘坐在覆鼎(煮饭用的大铁锅)之上。</p><p class="ql-block"> 胡糕果清晨上山到活泉前取水,而后用松树的枝叶煮水喝,除了喝松针水,胡糕果不食五谷,不离座,不卧眠。</p><p class="ql-block"> 平日里,上湖村中有老人或小孩生病,“活佛”只要摸摸他的头,病就能好。</p><p class="ql-block"> 胡糕果成佛后,日为乡民消灾解厄,夜修真经著书立说,如此“面壁”十年,于光绪三年(1877年)农历八月十五圆寂。</p><p class="ql-block"> 胡糕果成为活佛的10年中,著有《尊提奉上真经》和《西天明道真经》等8万多字及药签120首。</p><p class="ql-block"> 胡糕果之所以被称为“活佛”不仅仅因为凡人成佛,更有一奇是胡糕果圆寂后不曾使用人工防腐措施,却能自然地在空气中长期保存不腐。</p><p class="ql-block"> “活佛”遗体栩栩如生,披上僧装,盘坐在覆鼎上,被尊为“尊提佛祖”长期供奉于“天悬居中寺”。</p><p class="ql-block"> 让人深感遗憾的是肉身活佛于“文革”浩劫中毁于一旦。</p><p class="ql-block"> 不过活佛悬壶济世的精神不灭,活佛精神已经演化为人们心中忠诚的信仰,如今供奉活佛的天悬居中寺香火鼎盛,声名远播,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感谢(厚德载福)的指导和修正,感恩!!!</p> <p class="ql-block"> 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