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人林将军传(五)

李进勇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夫妻1948年6月在监利新沟咀与孩子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47年10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大别山取得了高山铺大捷。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李先念率第十二纵队南下与刘邓大军会师。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第十二纵队与李人林所在的中原独立旅向平汉路展开,创建江汉解放区。李人林被任命为12月新成立的江汉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他受命再一次去开辟襄南地区。老领导李先念对他说,“李人林同志,你们进入江汉,白崇禧绝不会坐视不理。你们三分区的任务可不轻噢!”李先念还说:“你带的部队的确是一支好部队,就是骨头多肉少,瘦了点,希望你们尽快有一个大发展,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当年襄南根据地生产自救时用过的纺车</p> <p class="ql-block">  襄南地区是江汉三角洲,地理位置突出、特殊,南临长江,是国民党军江防重地;东扼武汉,自诩“小诸葛”的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长白崇禧坐镇指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西控荆、沙,又通巴蜀要道。因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成为双方必争之地。12月中旬,李人林率领由中原独立旅第一团约1200人和干部大队约300余人组成的襄南分区部队,从大悟县境内出发,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略,一路上到处张贴“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大字标语,摆出要渡江作战的架势。国民党军果然中计,误以为我中原部队要打过长江,慌忙从大别山抽调整编第八十五师跟踪李人林所率部队进入襄南,并重占潜江城。第三十三旅一部顺速由武汉西进,会同交警第四纵队和湖北省保安部队对长江构成封锁线,形成对李人林所部四面包围之势,开始第一次“清剿”。面对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军,李人林审时度势,认为:在我中原部队转入战略进攻的新形势下,已完全不同于解放战争初期中原突围时的情况,只要我们敢于斗争,完全能够粉碎敌人的“清剿”。他决定采取敌进我退,避强击弱,内线坚持与外线出击相结合的方针来粉碎国民党军的“清剿”,并作出如下布署,由军分区副司令员张水泉和副政治委员罗通率领分区主力大部向西出击,调动敌人。李人林与政治委员杨殿魁、副司令员钟春林率少部分兵力向东横扫国民党地方保安部队和土顽,在内地坚持与敌周旋,并指挥各县动员全区军民,全力以赴,进行反“清剿”斗争。同时还提出要求:原则上要做到县不离县、区不离区,依靠群众,就地坚持,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p> <p class="ql-block">  李人林所率部队首先把斗争矛头指向沔(阳)东地区。于1948年2月4日连夜顶风冒雪,奔袭有“小汉口”之称的仙桃镇。国民党武汉警察局直属的驻仙桃水警队百余人枪,盘锯龙华山据点,凭借坚固的钢筋水泥工事负隅顽抗,致李人林所率部队突击队伤亡20多人。李人林遂下令用炮击、火攻等手段攻击。经激战,顽抗之水警第六分局局长陈筹等,被我悉数聚歼,无一漏网。这次战斗震慑了周围据点的水警队,打出了李人林所率部队的军威。接着李人林率部乘胜进击彭家场、杨林尾和沙湖一带的国民党保安部队,他们如惊弓之鸟,一触即溃,纷纷逃窜。在人民群众中关于“我们的军队又回来了!”的消息又不胫而走,迅速传向四面八方。</p> <p class="ql-block">1948年李人林夫人邓启群和儿子战平在襄南根据地留影</p> <p class="ql-block">  这时,中原突围时隐蔽在沔东一带一大批干部战士纷纷归队,有的挖出藏枪,有的策动起义,短时间便组织起五支游击队,不出半个月,川汉沔的局面就被迅速打开。1948年2月中旬在杨林尾附近的晓阳村,正式宣布成立川(汉川)汉(阳)沔(阳)三县及其人民政府。与此同时,转入外线的分区主力一路故意大造声势,横扫国民党保安部队,相继解放河溶、十里铺等地,切断襄沙公路,直逼荆沙重镇,将国民党军整编第八十五师牵到了襄西荆(门)当(阳)远(安)地区。他们还利用战斗间隙,在荆南地区休整部队,度过春节。</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夫妻和儿子战平在襄南根据地留影(1948年)</p> <p class="ql-block">  白崇禧部组织的第一次“清剿”失败后,紧接着策划了第二次。为此,调来第一六四旅,第一九二旅,连同原来的整编第五十二师第三十三旅,共七个团的兵力。这次白崇禧部改变了战术,运用东西南三线配置,逐步推进压缩,逼李人林北渡襄河,将其赶出襄南。乍看敌布阵严密,气势汹汹,实际上战线过长,纵深很浅,这就给李人林部留下了极大的机动空间和歼敌机会。如何应对白崇禧的第二次“清剿”,李人林召开战术研讨会。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李人林总结了大家的意见,提出:“战场态势是实施指挥和运用战术的客观依据。两军对垒,先下手为强。”李人林决定,赶在白崇禧部前面,迅速采取行动,以打乱其部署。</p> <p class="ql-block">1948年6月7日,湖北监利县新沟咀镇召开祝捷建军大会,军民万余人参加</p> <p class="ql-block">  1948年2月15日,江汉军区第三军分区驻监利汪家桥的江监石部队经一天激战,击溃了由太马河袭击他们的国民党军交警部队。翌日,江汉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二营配合江监石指挥部,对太马河之敌实行钳击。国民党交警部队猝不及防,死伤过半,夺路而逃。李人林部紧追不舍,于17日晨占领刘家铺,遇敌通讯兵架线,当即将其击毙,使用其已接通的电话,和他的上司通话,诈称:“共军机关部队被我包围,望火速派人运送弹药增援。”然后,第二营在荷花池设伏,全歼20余名送弹药之敌,缴获了大量弹药。第三军分区所属其他县武装也积极出击,捷报频传。此时,第三军分区主力部队已酝酿围歼驻白马寺的湘保第一旅所部,以挫败其进攻的势头。</p> <p class="ql-block">  白马寺位于江陵东南约40公里处,守军为湘保第一旅第一团三营加一个乡公所,共290余人。第三营为湘保第一旅主力,士兵较老,战斗力颇强,并筑有较坚固的工事,不易攻取。李人林派侦察部队了解到,该旅防线较长,各部相距较远,难以相互支援。因此,只要动作迅速,完全可以歼灭该部。李人林进行了周密部署:以第三军分区第一营和江监石领导的县武装担任主攻。第二营为预备队,防敌增援。地方政府也大力配合,组织民工支前,筹担架、派向导。一切准备就绪后,于2月下旬的一天拂晓,参战部队向白马寺保安军发起进攻。第一营三连一马当先,利用夜幕和地形的掩护,神不知鬼不觉地插入守军南边的前沿阵地,未等守军发觉,密集的手榴弹已在他们中间开花。各部也同时打响。顿时,枪声大作,杀声震天。很快,第三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固守白马寺街头的一个排,直捣街心。与此同时,江监石部队全歼了敌在街心白马寺里的排哨,占领了该寺。最后,固守榨房的守军一个排见大势已去,乖乖地放下了武器。至此,守军第三营全部就歼,副营长肖楚被俘。</p> <p class="ql-block">1948年4月1日,襄南军分区在老新口召开军民庆功祝捷大会</p> <p class="ql-block">  白马寺一战,大震了江汉部队声威。国民党军遭此沉重打击,阵脚大乱,纷纷后撤。李人林部乘敌慌乱之际,乘胜追击。白崇禧部队的第二次“清剿”,即告失败。</p> <p class="ql-block">  江汉军区第三军分区的不断胜利,更加深了白崇禧对襄南的忧虑。他决心不惜一切,将江汉军区第三军分区逐出襄南,为此抽调10个团的正规部队,发起第三次“清剿”。</p> <p class="ql-block">1948年襄南军民连续组织四次反清剿斗争,战果辉煌</p> <p class="ql-block">  第三军分区部队虽在反“清剿”斗争中有了发展,但和敌人相比,仍是众寡悬殊。于是,李人林率部忽东忽西,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在襄南地区回旋机动,不断创造有利战机歼灭敌人,将敌“清剿”体系打得支离破碎。当得知郝穴之国民党军第一二九旅第一团,由其团长徐承煊率两个营返回普济观时,李人林即抓住战机,全力南进,组织了普济观战斗。</p> <p class="ql-block">  普济观是一个小集镇,位于监利城西北约40公里处。当时驻守监利城的国民党军兵力雄厚又处长江沿岸,交通方便,利于实施机动,相互支援,处于优势。而普济观守军为第一九二旅第一团的两个营,对我作战部队而言却是劣势,加上当时大水茫茫,敌纵有援兵也无能为力。有利于我围点打援,重创敌人。李人林于5月25日在沙岗召开了作战会议,分析了敌我态势,少数同志认为普济观工事坚固,易守难攻,担心此仗不易获胜。但大多数同志认为只要部署得当,尽管有一定的风险,但出敌意外,可以制胜。最后,李人林综合了大家的意见,决定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进行了严密的部署。先是派出小股武装和民兵频频袭扰普济观驻军,他们不知是计,大动肝火,轻重武器乱放一气。25日当晚,李人林所率部队迅速按部署到达指定地点,将普济观镇团团围住,打援部队也到达麻布拐待命。26日拂晓,向普济观守军发起攻击。普济观守军拼命顽抗,时有反扑,都被堵回。这里的敌人盘踞时间较长,筑有三道防线、外围一道鹿砦,树枝朝外;第二道是水壕,宽、深均约有三米;第三道是高约二米的土墙,周围除南边有一小村庄。其余约为500-1000米的开阔地,不易我攻城部队接近。攻城部队战士英勇奋战,连续发起猛攻,均未奏效。28日拂晓,总攻开始,因天突降暴雨,城滑难攀,外濠水满,我攻城部队伤亡较大,攻城受阻。李人林同几位领导商议,硬攻下去,恐要吃亏,兵不厌诈,当以谋取之。遂决定诱敌出城,在野外运动中将其歼灭。于是,李人林命令,在白天,佯动部分围城部队,网开一面。守敌果然中计,当时,徐承煊召集部属,哭丧着脸说:“援兵出了拐,弟兄们各自逃走吧!”30日拂晓前,敌弃城向郝穴方向逃窜,被我埋伏的攻城部队和当地民众一网打尽,徐承煊被当场抓获。在审讯时,徐对李说:“要不是天气不好和老百姓帮助你们,凭我们的装备,你们胜不了。”李人林笑道:“团长先生,你要不服,马上可以放你回去,再带一个团来试试怎样?”徐羞愧地低下了头。李人林接着又严肃地说:“不过,你也说了一句实话,我们的确得到了老百姓的帮助,我们是为人民打仗,也是依靠人民打仗!”当攻城部队在普济观街上清点俘虏时,敌人的飞机来了,投下不少粮食和弹药,但为时已晚,攻城部队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了。这一仗打得漂亮,受到了刘伯承、邓小平的通令嘉奖。白崇禧的第三次“清剿”宣告失败。</p> <p class="ql-block">  李人林率部队进襄南时只有一个团的兵力,而且进入襄南后铺,又分给四个县各一个连作为县的基干武装,紧接着又给了新成立的川沔县一部分武装作骨干。这样分区主力就只剩下了不到两个营的兵力。但李人林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给了老领导李先念一份满意的答卷,到1948年6月初普济观镇“围点打援”战斗结束,不仅分区主力团恢复到了三个营的建制,而且经过扩编已正式成立了三个团。与此同时,五个县的武装力量也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进军襄南时1200余人的部队,此时已达到7000余人。兵力增加,装备更新,军政素质提高,战斗力进一步加强,斗志更加旺盛,胜利信心大为增长。</p> <p class="ql-block">  襄南形势的飞速发展,大批新战士涌进部队,使一部分党政军干部、战士不同程度地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违反政策和组织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鉴于此,李人林和分区党委及时抓住第三次粉碎敌人“清剿”后的间歇,在部队中认真地进行了以“诉苦”、“三查”和“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p> <p class="ql-block">1948年江汉军区襄南分区部队行军中</p> <p class="ql-block">  “诉苦”,诉说剥削阶级给劳动人民制造的深重灾难。“三查”就是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在西北战场上创造的迅速提高人民军队素质的好办法。毛泽东将此誉为新式整军运动,推广到全军。李人林从电报中得到上级推广新式整军的指示后,立即抓住时机,结合部队实际情况,在部队进行了以“诉苦三查”为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p> <p class="ql-block">  李人林和政治委员带头诉苦,然后下面的团营连排班各级干部都带头诉苦。因为都是苦出身,人人都有一本血泪帐,加上分区的宣传队,一场又一场的演出《白毛女》,《赤叶河》和《血泪仇》等歌剧,使部队群情激昂。晚上看《白毛女》歌剧时,当战士们看到杨白劳被迫上吊的时候,先是哭声四起,忽然,“打倒恶霸地主!”“消灭国民党反动派!”“为死难的兄弟报仇!”等口号响彻夜空,真是天兵怒气冲霄汉,洪湖碧水翻巨澜!这支部队还有一部分是被俘的原国民党兵,而这些被迫当兵给反动统治者卖命的穷苦人,经常挨打受气。当他们一经诉苦教育,知道了冤有头,债有主,很快提高了阶级觉悟,明白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道理,因此在以后的作战中,表现就很勇敢。</p> <p class="ql-block">1948年,李人林率部重返襄南,再度完成牵制敌三十三个团的重任。图为部队在行军中</p> <p class="ql-block">  在“诉苦”和“三查”的基础上整顿思想、整顿作风、整顿纪律,使干部群众关系,上下级关系变得更加亲切融洽,大家都是阶级兄弟,官教兵、兵教官,兵兵互教,部队内部的民主风气大大浓厚了。作战勇敢的,有指挥能力的,受到士兵拥护的被推选出来作为连排干部的候选人,使干部队伍也得到了补充和加强。在此基础上,李人林又组织部队对三次反“清剿”斗争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根据敌强我弱的斗争实际与毛主席的十大军事原则相结合,进一步明确了“内线坚持与外线出击相结合,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分区主力与县区武装和民兵相结合”的作战方针。</p> <p class="ql-block">  1948年6月以后,中原解放军各主力部队向国民党军发动全线进攻。敌人预感到他们的末日来临,但仍做困兽之斗。白崇禧于8月份纠集其第二十八师、第五十二师、第七师一个旅和原在襄南地区的第一九二旅、湘保第一、第二旅、鄂西四总队共计33个团的兵力,对襄南地区发动了第四次“清剿”。面对严峻的形势,李人林利用河湖港汊作屏障,以菱藕节根作食粮,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不断袭扰敌人,拆碉破路,空舍清野,迟滞敌人的军事行动。</p> <p class="ql-block">1948年部队在洪湖过渡口。当时,李人林任新成立的江汉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p> <p class="ql-block">  9月27日乘“清剿”襄南的敌军一部分北调增援华北战场,内地压力减少之机,第三军分区第十、第十一团在第二军分区第五团配合下,从彭市渡河回到襄南。10月3日下午,当李人林部由毛家场西向潜江城前进,进至杨林口时,发现三江口地区有大批国民党军也正在向潜江城前进。李人林立即指挥部队将其分割包围,经过激战,毙伤俘其副师长、中校通信营长等以下官兵500余名,缴获甚多,仅骡马就有70匹。因通顺河决口,洪水淹没,致影响扩大战果。战斗结束后,得悉该敌系国民党军第二十八师师直及第一五五团与第一五六团一个营。</p> <p class="ql-block">  这次遭遇战,是在第四次反“清剿”中,第三军分区主力部队刚从外线转入内地,缴获甚多的一次战斗。由于决心果断,出敌不意,先敌展开,使敌猝不及防,丧失抵抗。</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松滋县1948年元月转发省政府抓住李人林、罗厚福等赏金五千万法币的公文</p> <p class="ql-block">  新沟嘴镇位于襄南腹地,在第四次“清剿”中被国民党军侵占,且筑有坚固工事,易守难攻。在新沟嘴镇西南之双鸣寺,周老嘴镇驻有整编第五十二师第八十二旅两个团,为了拔掉敌人安在襄南根据地中心区里的这颗钉子并歼灭一部援敌,李人林决定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以大部兵力部署在新沟嘴镇以南地区,打敌增援,力求在野外运动中歼敌。以第三军分区第十团和监沔县大队围攻新沟嘴镇。10月6日下午7时,各参战部队按照计划部署进入指定位置。随即围城部队战斗打响,经激战,第十团一部已突入镇内,国民党军被压迫至主阵地负隅顽抗待援。为了避免攻坚造成伤亡,李人林下令停止攻城,改为“围而不歼”,待敌增援后歼灭援敌。7日上午,驻守周老嘴镇的国民党军第八十二旅第二四六团三营前来增援,当即被第三军分区第五团阻击于夹河院一线。集结在岳家台之第一团即刻出击,会同第五团将敌全歼。随后国民党军第二四六团第一、第二营在团长、副团长亲自率领下又前来增援,于张家场、胡家场地区再次被打援部队全歼。与此同时,从黄歇口方向前来增援的第二四五团一营,亦被第三军分区司令部警卫连击溃于窑湾。此后,盘踞新沟嘴镇之敌监利县第一保安大队大队长张家新,在李人林所部炮火威力和政治攻势下,又见援兵无望,遂率部缴械投降。我监沔县大队不失时机紧接着乘胜将周老嘴镇第二四六团团直留守人员300余人击溃,俘获一部电台。这次战斗,国民党军除团长、副团长及一小部涉水逃跑外,计毙伤俘敌营长、大队长以下官兵1059人。这是“围点打援”的一个典型战例,受到江汉军区首长的通令嘉奖。至此,白崇禧部第四次“清剿”也以失败告终。</p> <p class="ql-block">  据初步统计,李人林所率部队四次反“清剿”,共作战百余次,歼敌逾万,解放人民120万之多。</p> <p class="ql-block">1948年12月,襄南军分区科团干部欢送李人林调任独一旅旅长时合影。(前排左起:徐希、邓启群、李人林、罗通、郑怀远、张难;后排左起:王朝平、钟春林、许树庭、张水泉、郭伯诚、闫钧、方晶明、潘选才、张泽生等)</p> <p class="ql-block">  在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清剿”之后,李人林11月1日开始,在潜江县老新口镇召开地委和军分区党委扩大会,会议结合实际学习中共中央对新区批“左”防右的若干政策规定,对一个时期违反政策的错误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和纠正。经过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和整顿工作,部队统一了思想,提高了政策水平,克服了骄傲自满情绪,加强了组织纪律性,为夺取襄南全境解放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p> <p class="ql-block">  这次会议结束不久,江汉军区于12月28日组建独立第二旅,李人林任旅长。</p> <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251, 244); 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157, 34, 34);">本文摘自《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21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负责编撰,冯抗胜执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251, 244); 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157, 34, 34);">编辑整理:李进勇,号兰亭轩主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生于李人林将军故里,擅书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