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通 志 同

愚山

<p class="ql-block">  千门烟火明,田间尘埃舞。又是一年旧岁方尽,新春再回之时,这一天,团聚与思念之情就像如丝春雨,白日饱含离恨之苦,黑夜相携守岁之喜,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仿佛都浓缩到了这一天。</p> <p class="ql-block">  岁月不居,很多记忆的往事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模糊,但在今日,他却如更远还生的春草,再次浮上心头。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祭奠亲人和神灵的钱币是奶奶、外婆焚香净手后,一张一张用木版拓印、晾晒、分类整理出来的,简单的新衣是也是一剪一刀精心裁剪而来的,这一件件貌似无意义的事情,她们做的那样认真,仿佛生怕九泉之下的亲人缺吃少穿,忍饥挨饿,舍不得花销。而那时的烛火,用的是白色的纯蜡或带捻子的油灯,个头虽小但燃烧时间却长,在家里堂屋的神龛上,除夕之夜就是用他们续亮到天明,因为活着的人怕天堂的世界夜太黑、太长,担心除夕思家的亲人看不到家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天职性命,道德自强。除夕的爆竹经久不息,千门万户新桃结彩,舞象之年的孩子们或许还没有春节仪式的概念,感受不到吃年夜饭的喜悦,提不起抢个红包的精神,或许在他们内心,还没有燃起生生不息的精神之火;还没有感触到,九泉之下的亲人根本不认得巨额纸钱上的图案,难以理解带着泡沫的蜡烛在风中会快速燃烬。而这陌生的一切,恰恰是活着的人用温情和敬意对生命和亲人最好的思念和传承。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墓地,这里不仅仅只有墓碑和荒草,还有亲人的灵魂和思想在亲人的记忆中流淌。大爱无言,我们如今所拥有的,除了所谓自身的努力,无一不是亲人的良心之教、苦行之教的结果,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教会我们奋斗、坚守、奉献、仁爱、善良招福、为恶招祸等等人世间基本的道理,用亲情相伴我们成长,给予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p> <p class="ql-block">  粗粝能甘,纷华不染,或许这样的守朴抱拙的人和事在当今已经很难寻觅了,因为日新月异的城市让我们对房子、车子、饮食、甚至卫生的追求越来越高,面对物质诱惑,即使身体素质每况愈下,淳朴的精神渐行渐远,也要让自己、或者孩子过上所谓幸福的生活,在求巧求速的逐物路上一路奔驰。海鸟不知钟鼓乐,池鱼空结江湖心,或许,我们在追求的道路上失去了太多太多。我们今天所谓的“得”恰是明天的“失”,我们所谓的“给与”,恰是对于成长的“剥夺”。白居易曾写过这样的句子:君不见马家宅,尚犹存,宅门题作奉诚园。君不见魏家宅,属他人,诏赎赐还五代孙。俭存奢失今在目,安用高墙围大屋。说的是马燧赀货富甲天下,至孙世却无室可居;魏徵子孙穷困潦倒,但官方因其祖先的英名而赎其祖宅赐予居住。其诗警惕之心,发自肺腑,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  回家看望亲人,不仅是代表自己看望亲人,也是代表企业看望家属。这恐怕是在今年春节疫情环境下最有温度的语言了。一念仁心,惠泽千家,小舍大得,道济见津。因为,每过一个春节,我们挂念的亲人就会增添几许白发,我们日渐坚硬的内心就会得到些许滋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言万年。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亲人渐渐由远方回家过年的游子,变成了等待亲人归来的老人;而我们,也由被疼爱者变成了付出和关爱者;再往后,我们也会变成做好饭菜,贴好春联,期盼孩子归家的老人。人生数转,除了年龄,还有责任的转变,但始终不能改变的,就是爱的传承。“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当年苏东坡以忘昨日、忘今日、忘明日、忘忧患、忘苦闷、忘恐怖、忘欢乐“七忘”为宽天地、坦世路的不二法门,但在亲情面前,也无法忘情而写出了这样的句子,更何况我们这样平凡的人。</p> <p class="ql-block">  长夜思亲,静夜省身。我的祖辈们没出过什么文化人,他们大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都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没有听说立过什么高远的志向,但却都拥有质朴的情怀,向生而做,向善而行。在我的记忆中,他们无论是闻鸡而起,还是不避风雪辛勤耕作,亦或是苦口婆心,一粥一饭的点滴琐事,无一不是在用心血、用真情、用汗水、用热爱去生活,去薪火传承养育我们成长,去善待生命中的每一寸光阴。或许他们并不高尚,但所做的一切于我们来说,却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的大道。他们或许只是为了谋生和爱而活,但却教会了我们,在谋生之外要用心谋智,在谋智之余要潜心谋德,在诱惑面前以亲人的远事为尺度衡量,以家乡的近物为明镜参照,在得失中用平常心取舍!为己,更为以身教会后来者!</p> <p class="ql-block">  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今夜,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爆竹声声已渐渐平息,天地黑暗弥漫,青渠静水细流,旷野万物待生,室内欢声渐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今夜,我有所思、有所念,明日,我依然会有所行、有所止,或许这一切与己、与时无所损益,但亦或许会成为你人生成长之路的精神之粮,因为,家兴家败,在于德行深浅而不在于强弱,在于风俗厚薄而不在于富贫,厚德才能载福;因为,留方寸地,与子孙耕,不仅仅是赠与锦衣玉食,更有君子爱人以德的精神之道。</p> <p class="ql-block">  细云流水,亲恩难忘。或许,什么是思、什么是念、什么是爱、什么是恨,都已经随着岁月的平和而渐渐淡化了,但世间的涧水无声,绕竹而流;枯木无芽,风催再生这些自然景观,虽然不言,但恰恰是亲恩无意,由衷乃发的最好诠释吧。或许,亲恩到了最后,就如李纲在《病牛》所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耕犁千亩实千箱,</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力尽精疲谁复伤。</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但使众生皆得饱,</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不辞羸病卧残阳。</i></b></p><p class="ql-block"> 人生苦短,乍起波澜的庚子年已经过去;生命悠长,源远流长的精神之火必将永恒!</p><p class="ql-block"> 良马见鞭影而行!2021,加油!</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此文,赠与正在理解亲情文化的孩子们!</p><p class="ql-block"> (此文原名:念亲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12日夜于西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感谢儿子配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