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书海徜徉,线上研讨</b></p><p class="ql-block"> 假期间年级组的老师将书中我们急需学习的篇章整理发送至年级组群,并组织教师们下载学习,引导教师们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教师们将自己的所想所悟发送至年级组群。</p><p class="ql-block"> 2.8号和2.10上午在汤珂老师和丁颖组织下大班老师进行了以《如何让幼儿更好的参与到班本化课程的环境创设中》和《在班本化课程建设中如何提升幼儿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及实施执行力》为主题的线上研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聚焦问题,我思我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读了什么</b></p><p class="ql-block"> 课程目标的确立在整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要架构“幼儿想要”的课程,和幼儿一起创设主题环境,了解他们的需要,教师在设计时要事事想着幼儿,时时想着幼儿,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优化家长资源的利用,教师要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追随他们兴趣点,深度挖掘课程的教育意义和价值,<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让班本课程成为他们的“小幸运”。</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为什么读</b></p><p class="ql-block"> 班本化课程是基于本班幼儿、教师、家长等班级资源,以满足本班幼儿发展需要为宗旨,由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开发的课程。我们在班本课程设计中,会大量的关注生成而忽略了预设的重要性。当班本课程指向幼儿时,我们要分析思考幼儿的特质,精心预设细节也是很关键的。那么,如何基于幼儿的经验、兴趣、需要,将家长资源通过老师专业的运作呈现给孩子,这是我们在实施班本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思考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们的反思</b></p><p class="ql-block"><b> </b>老师们读完了两章的内容,回忆班级实施过的课程,和书中案例进行再一次研讨。</p><p class="ql-block"><u>案例分析</u></p> <p class="ql-block"><u>自我反思</u></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下个阶段的改进措施、实施方向</b></p><p class="ql-block"> 张舒老师:全面的了解了幼儿,才能有效的评估我这个班的孩子目前处在什么发展阶段,还需要怎样提供商支持,所以前期工作的到位和细致,可以帮助我们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省力很多,目标定位也更准确。老师可以将班级里同类职业的家长资源组团利用,另外资源的利用也要结合有效调查,亲身体验,相关区域游戏等来共同建构。</p><p class="ql-block"> 丁颖老师:班本课程的设计中教师对生成的教育资源要进行深度的思考和筛选,在设计中,对资源的选择和利用方式及频率都要有精心的预设,我们在班本课程的设计中,会忽略了预设这一环节。</p><p class="ql-block"> 汤珂老师:如今我们每个人都在做班本化课程,我们也有意识的生成、设计、调整各种各样的课程活动,然后结果有时候会差强人意,孩子的兴趣并不是那么的强烈。但如果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通过观察、调研的方式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和需求,就会让课程真正的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陈燕老师:<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班本活动的行进中,幼儿会遇到各种突发的事件,而多数的事件与当下进行的主题是不匹配的,教师不应被固定思维框架住,要学会跟随幼儿的节奏去发散活动内容,让生成活动变得更随性、自由、广阔,让幼儿收获更多经验和体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宦鹏老师:</span>我觉得首先教师要把关注点放在幼儿身上,发现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点,并及时记录下来,与幼儿进行沟通,尊重他们的想法,共同商量课程实施的方式及材料,进行尝试和探索,再由教师观察后进行的筛选,选择适宜的材料,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之前做班本课程时,并没有完全注意到这些,只尊重了部分幼儿的意见,其他孩子反而没有什么参与感了。</p><p class="ql-block"> 朱熠澜:教师要根据班级幼儿特点进行调整与完善,思考哪些更适合本班幼儿、哪些需要替代、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转换形式、哪些必须删除、哪些可以开发利用,哪些可以再造、再选、再创、再拓等问题。</p> <p class="ql-block"> <b>根据大家的热烈讨论,总结出以下几点内容:</b></p><p class="ql-block"> 1.教师要提前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预设目标,确保幼儿在班本课程中有所收获。</p><p class="ql-block"> 2.在班本课程实施中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随时调整、再生成,对幼儿的需求实时把握。</p><p class="ql-block"> 3.主题环境的创设要实现儿童参与,主题材料基于主题,在环境创设中体现课程内容。</p><p class="ql-block"> 4.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引进”家长资源。</p><p class="ql-block"> 5.追随幼儿兴趣,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的需求,将幼儿的学习从引导转化为主动,促进幼儿怀有一颗保持探索的心。</p> <p class="ql-block"> 在实施课程中需要经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体验,在反反复复的实践反思后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成长。班本课程是动人的、既贴近幼儿、水到渠成又具有教育的美感和延续性,教师要有意识地调整、设计、生成,架构“幼儿想要”的课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