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国—我的故乡“扬州红桥”—2021年春节纪行

赵太平

<p class="ql-block">我的故乡,扬州市东南角的红桥,距长江十公里。</p><p class="ql-block">2003年10月,红桥与头桥两镇合并,现名头桥,镇政府在红桥。全镇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4.48万人,近两年的GDP均超过40亿,即人均接近10万,低于江苏的平均水平(12.7万元)。</p> <p class="ql-block">扬州,我是常回的。自大学毕业后30余年,多是借工作之便,来去匆匆,少则1-2天,很难有3-5天的。</p><p class="ql-block">今年因为我姐身体不太好,假期也长,专程回去陪陪她。初一下午到,初九上午离开。期间,在老家的门前屋后转悠转悠,拍了些照片。</p><p class="ql-block">扬州是个好地方,最美的季节是在清明至立夏,春暖花开、姹紫嫣红、杨柳依依……正所谓,烟花三月(农历)下扬州,绝美!而寒冬季节和春节期间则显得苍茫。但风景在任何不同的时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我将它们汇集成一个美篇。谨此记录生活,分享故乡风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封面图片是邻家宅院,非常有地域特色</p> <p class="ql-block">正月初二下午,应外甥女之邀去她夫家晚餐,相距8公里,我一路走走拍拍,甚是心悦气爽,途经太平、玉成、济福、国庆、新华五个村子。</p><p class="ql-block">愉悦身心或创作思考,经常需要一个人,静静地去琢磨、去品味、去享受……</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我小时候新开挖出的红桥河。</p><p class="ql-block">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水利工程,大多依靠人工。儿时的寒冬农闲季节,家家户户都要出劳力“挑江堤”、兴修水利。</p><p class="ql-block">记得我的小姨娘,她外嫁到江心洲(镇江市丹徒县于长江中的小岛),每次回娘家,提到“挑江堤”,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那时的生活,确实不是人过的日子呀。共和国的建设,农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不晓得这是哪家公司的厂房,纳闷为什么起名“翠京元”而不是“翠景园”?</p><p class="ql-block">我们那儿的人,大体有四类:乡村干部和教师等事业编有固定工资收入的,有钱的、开工厂的老板,遍布全国各地推销产品、买卖东西的营销人员,在工厂打工的(按日、按月或按工作量结算工资)。</p><p class="ql-block">地方乡村工业的主打产品有两类,医疗器械和电器线缆。</p> <p class="ql-block"><br></p> 这样的民居很多,楼房率普遍在70%左右。 <p class="ql-block">每家每户的门牌号,都有微信二维码了!</p><p class="ql-block">我试了下,可以进入市、区、乡镇的相关服务机构或公众号。扫一扫二维码就能解决很多问题,是我万万没想到的。互联网和便民服务,在这里已经几乎没有城乡差别,这方面已走在了广东省的前面。</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四十年前,比较常见的青砖青瓦或红砖青瓦房,现在已极其少见(不到10%,大多属于儿孙不肖或家庭不幸、老弱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p><p class="ql-block">沿路偶尔遇到的这些老房子,唤起我童年的记忆。</p> 拍这张照片的时候,路边几个闲聊的大妈,问我是哪里的记者,似有警惕地问我,为什么不拍好房子而拍这破旧的房子? <p class="ql-block">农村的房子多很宽敞,但平素居住的大多是老弱病残,连妇女和儿童都很少,大多在扬州市区生活、读书,或在全国各地跑生意、摆摊设点甚至定居在做生意的地方。如果在扬州市区没房,找对象都很困难。</p> <p class="ql-block">初二的天气不是很好,多云转阴。</p><p class="ql-block">有水就有灵性,好构图;没有风,给人静逸和安怡。</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福成村,是从前的济福村和义成村合并的。这里和双丰、玉成、国庆、新华都靠近长江,土地质量不如我们村那一带。但穷则思变,这一片的人比我们那片的,更能吃苦、更会勤俭持家。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这一片的变化比我们那边要大,发家致富的比例更高。</p> <p class="ql-block">现在农村的婚丧嫁娶、生日节庆之类的事儿,都有专业服务团队,服务周至,锅碗瓢勺、桌子板凳、车队乐队.......一应俱全,不用雇主费心费力。</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所谓高新技术,估计不太复杂。</p><p class="ql-block">在我们那,商机多,就业机会也多。只要脑子不太傻,身体不太差,人稍微勤快点,养家糊口并不难。发大财嘛,要看各人的本事和造化。</p><p class="ql-block">打工是辛苦的,报酬大概在10-20元/小时不等。一般人很难承受15-20元/小时的劳动强度。据我姐说,一天下来厕所上不了1-2次,因为都被汗流掉了;老弱病残大抵只能干10-15元/小时的活儿。</p><p class="ql-block">去年疫情初期,我们那大干快上生产口罩,有个人为了多赚钱连轴转,在两个地方打工,累死了……😭</p> <p class="ql-block"><br></p> 现在的村委会都叫“党群服务中心”,服务意识增强了,附近一般有村民广场或休闲健身的公园。 <p class="ql-block">江浙一带的乡镇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前闻名全国。而改革开放以后,基本都倒闭、破产或改制了,说明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需要政府的主要是服务,把社会治安搞好,维护好公平正义,重在创新激励机制和监督制衡体制。</p><p class="ql-block">目前我们那的大小企业,主要是个体或家族式的,很难富过三代。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管理体系的现代化,甚至和国际接轨,应该是今后的方向。</p> 农民们大都说,这些年共产党为农民办了不少实事、好事。比如,医疗可以报销50%,老人们每月可以领到100-200元的养老金,不用缴农业税还有补贴,水泥路面和汽车几乎可以进到每家每户...... <p class="ql-block"><br></p> 左上角是个鸟窝。我们那杨树特别多,喜鹊是常见的鸟类,它们经常在高高的杨树枝上搭建鸟窝。儿时缺吃少穿,经常攀爬树枝掏鸟窝,抓鸟蛋或小鸟吃,现在大概是犯法的事情了。 <p class="ql-block">柳树已经吐出了绿芽,依然没有显露出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路遇两个小姑娘,看我拿个相机拍照,很是警惕又好奇。</p><p class="ql-block">人确实不能太天真、太善良,不然容易被忽悠、蒙骗了。</p> <p class="ql-block">新农村建设的新面貌。做乡村干部也不容易。</p><p class="ql-block">遇到一个村干部,他告诉我每个村有6—7个可以拿工资的干部名额,他退休后能拿到2000元/月。如果考上公务员编制,那工资待遇比翻倍还多。</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外甥女在我快到她夫家的时候迎接到我,带我到长江边转了转。</p> 跃进闸,建设中的沿江(长江)风光带 <p class="ql-block"><br></p> 外甥女比我小不了几岁,但显得比我年轻太多了。 <p class="ql-block">太阳落山后,我来到外甥女家。让我感到吃惊的是,竟然还有这古色古香的民宅,越参观越惊羡,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迎接我的长者,90岁了,是我外甥女的家公,看上去像70多的人,除了耳朵不大好使。</p> 庭院,面积不大,精致、机巧! <p class="ql-block">敞开式的茶座</p> <p class="ql-block">墙面上展现了房屋改造前的旧居</p> 围墙 <p class="ql-block">户外的水井(装装样子的,用的还是自来水😆)</p> <p class="ql-block">屋后自家的田园,诱刹人也😍</p> 保留有传统灶台的厨房 <p class="ql-block">客厅</p> <p class="ql-block">卧室有三个</p> <p class="ql-block">茶室</p> <p class="ql-block">外甥女和其夫婿是中学同学,恋爱则是再他们各自大学后。原先都在张家港建筑设计院工作,他把自家的宅子能捣鼓出这水平确实不简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正是需要他这样的设计师?相比之下,其它很多民居设计简直是一堆……😜</p><p class="ql-block">据他们介绍,平时这房子也没人住(三个姐外嫁,一个哥在另一处宅基地上),经常在春秋两季带朋友到这里耍几天。</p> <p class="ql-block">酒足饭饱后,外甥女婿周先生(左)请来他的发小黄先生(右)陪我喝茶聊天。</p><p class="ql-block">黄先生特地拿来他的黄金茶招待我,味道确实不一般。外甥女婿送我几包我从来没见过的高档烟,抽了也不觉得多好。</p><p class="ql-block">也算江浙人的特点或陋习,来往交际的香烟都非常的高档,春节期间有钱没钱的大都是百元一包的,黄金叶居多,在外地流行的黄鹤楼却少见,软、硬中华都不好意思敬人,呵呵</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初稿完成后,外甥女又发来几张照片,很好!</p> <p class="ql-block">家和万事兴,勤劳最根本!</p><p class="ql-block">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p><p class="ql-block">由衷祝福他们全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看看我的出生地和周边0.5平方公里范围的景致。</p><p class="ql-block">老家的房子已经更新过2-3轮,目前是我二哥拥有。多数时候他们不住在这里,而是住镇上的房子或扬州市里其女儿家,只是为了让老家不显得破败而不得不翻新改造,许多房间是出租给外来打工的。</p> <p class="ql-block">我出生时所在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大外甥家的宅基地比较大,门口和院子里停上十部车没问题。</p><p class="ql-block">即便如此,只要有点空地都被种上庄稼或花木、蔬菜,家家如此。如果不是,无疑属于不会持家或比较懒惰的。</p> <p class="ql-block">让每一片土地、任何时节都发挥作用,不只是勤劳与否,也与动不动脑子有关。</p> <p class="ql-block">晚间的灯光与照明,是能反映社会文明和经济发达程度的。</p><p class="ql-block">在我外甥家,好多地方安装的太阳能声控感应灯,是我从来没见过的,似乎也不是很贵。</p><p class="ql-block">华为手机拍夜景,效果还是蛮好的。</p> <p class="ql-block">我的出生地,叫太平村,与我同名,现在与红桥村合并,叫红平村。是为减少农民负担,大部分乡镇也都合并了。</p> <p class="ql-block">美丽乡村计划,使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方圆500米到1公里,多有一处娱乐场地和健身设施。</p> 日落时分,拍照的黄金时间。 <p class="ql-block">从前荒芜的高地和水塘,现如今都是健体、休闲、餐饮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我们那片现在几乎没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土地都租赁给专业种田的,每亩地给500-600元/年,自己买粮吃。</p> 图片中的沟槽是机械化作业车辆行驶的轨道 正在给麦子洒农药的专业车辆 <p class="ql-block">初四下午,我的侄子一家三口带我参观他的同事在红桥的民国时期的老宅,随后又带我到三江营湿地公园看看。</p> <p class="ql-block">业主的祖上在民国时期算是有钱的人。</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及至WG前的民居,大多是篱笆/土坯墙、茅草屋。五架梁或七架梁的都是大户人家,不是小资本家就是大地主,富农肯定是盖不起来的。</p> 地方政府正在着力打造沿江风光带,不少工地都有人在干活了。<br> <p class="ql-block">沿小夹江到三江营,一路风景极好。</p><p class="ql-block">可惜不在烟花三月,油菜花盛开的时候,那个美呀……</p> <p class="ql-block"><br></p> 在新桥附近,路遇一位勤劳、慈善的老人正在劈柴。<br><br>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虽然生活都有改善,但农民、农民工的付出最多,为体制内的奉献了很多很多。现如今,他们的养老保险、医疗等等,都没有太多的保障。家乡70岁左右的人,依然到处打工、干活,比比皆是。 <p class="ql-block"><br></p>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br>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br>——唐朝贺知章《咏柳》 远处是五峰山大桥,中国第一座通高铁的公铁两用桥 内河连通长江的水道 美篇发布后,红高中学兄石春国(78级)赠诗一首<div><br></div><div>在江边<br>文/石春国<br><br>一路低着头,苇草沉默<br>江风陪着我,寻找遗落的浪花<br>江滩上几颗生锈的枯树<br>在春天的翅膀下<br>长出湿润的稚眼<br>认出我背影里深藏的单词<br><br>出生在长江边<br>构成我今生最大的寓言<br>我是大江的儿子<br>在江岸上筑梦、写诗、论剑<br>我的欢乐和痛苦从这里起飞<br>长堤下藏着神密的礼物<br><br>此刻,汽笛响起<br>哗哗的喘息声涌上岸<br>让我想起那些流走的日子<br>似乎还在妈妈的额皱里弹奏</div> 手机拍的 单反相机拍的 <p class="ql-block">离开红桥的前一天(初八)的晚上,独自散步来到我就读了四年的红桥中学(初中和高中各2年)</p> <p class="ql-block">我中学时期的老校长张达明先生。</p><p class="ql-block">他于五十年代师范学校毕业后,从事乡村教育40多年。在我考取大学后,他便调任县中当校长,再创人生辉煌。但这对红中却是莫大的损失,也是致命的一击(好的生源全去了县中)。此后的红中,一蹶不振、每况愈下。红高中的师生们,得加油呀!!</p><p class="ql-block">像张校长这样的能人,实属罕见。教得了书,堪称教育家;管得了人,历经各次政治运动还不倒;创建校办工厂盈利多多,商业谋略,也很在行;他和他那个年代的一帮中小学老师们(包括民办教师、下乡知青等代课教师),白手起家,呕心沥血,克服各种困难,维持了基本的教学秩序,名甲一方,改变了那一方土地上数千名农家子弟的命运……</p><p class="ql-block">如今,他的子女都很出息也孝顺,和老伴在扬州颐养天年,身体硬朗、思维敏捷,烟能抽、酒照喝......</p><p class="ql-block">(张校长的夫人是我小学一二年级时候的音乐老师,钢琴弹得好。本美篇她和张校长竟然都看了,还给点了赞,九十岁的人了,了不得!😄)</p> <p class="ql-block">说到故乡的名人,首推“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教授的老师,中国脑袋瓜最好使的人之一,可惜被政治运动整残、整死了。其次有“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著名农机专家”余友泰、“民国大律师”鄂森……活着的也不少,如南大校长陈骏院士。</p><p class="ql-block">镇上在市民广场专门建了个名人园,李政道先生亲自题写了园名。</p> <p class="ql-block"><br></p> 麻将,是我们那方土地那方人最主要的娱乐项目,尤其是中老年,而公务员或事业编的大多玩掼蛋。<br>好多中老年、家庭妇女或闲散人员,每天的生活规律似乎是:日出而作,紧张做事、忙饭吃,午饭后赶急赶忙上牌桌,生怕拉下;下午8圈或16圈牌麻将后回去忙晚饭、看看电视或散散步、睡觉。 <p class="ql-block">唱麒麟,是有特色的春节民俗。一般3-4个人,他们抬着扎好的彩色麒麟,配带上锣鼓,沿街走村,挨户而唱。领队师傅肚里货色多,唱麒麟善于随机应变,即兴演唱。唱的内容无非是夸奖、祝福等,使主家欢喜乐意,让他们在欢笑声中拿出红包或两包烟,也有很少不理不睬的。</p><p class="ql-block">挣钱,都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br></p> 镇上的一个居民小区。<br>为保证耕地面积,现在一般不让在原居住地盖楼房,提倡集中居住,有独院别墅,也有如城市一般的小高层、套房。 <p class="ql-block"><br></p> 农村垃圾普遍是定点弃放,集中处理。<br>市区的供电、供水,管线几乎铺设到每家每户。煤气、天然气则是普及灌装的,烧秸秆、柴火的几乎没有了。污水,也有管线连通,大多被集中处理。 <p class="ql-block"><br></p> 初六的早上,与两位中学时的同学相约,去三江营江边拍日出。他们三点钟就起床、早餐,赶过来接上我去江边。延时摄影是鄂同学拍的(虾米同学配乐),我的背影照是张同学拍的。<br>那天最冷,零下四度,谢谢你们的陪伴! <p class="ql-block">拍完日出,我们一行三人沿长江边走走拍拍(一些照片虽不错,但不属于红桥范围,就不展示了,但“五峰山大桥”——中国第一座高速公铁两用桥,实在太壮观了,引用严同学刚发表的一张照片),中午时分到达瘦西湖西门附近午餐,周同学招待。饭后,掼蛋的诱惑力远大于摄影,只得在落日时分于瘦西湖西门附近转悠了半小时。晚饭由另一个周同学招待,接着喝,😜</p> 瘦西湖附近的房价,据说在扬州是最贵的。 <p class="ql-block">初七、初八,天气晴好,在家门口拍拍日落。</p> <p class="ql-block">初九上午10点10分扬州泰州机场的飞机,到广州白云机场飞行2小时。</p><p class="ql-block">从登机桥出来进候机厅就见到五个“福”字,满心喜悦。</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为什么有“妙剪生花”四个字?</p><p class="ql-block">想想也对,生活不易,如何剪裁,需要本领,更需要艺术,方可五福临门!</p><p class="ql-block">例如,在扬州近现代史上,不少官员是不作为或瞎折腾的,对扬州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则是季建业,当地很多百姓经常念叨他的好,挺讽刺也滑稽的,他跟刘志军有一拼!</p><p class="ql-block">社会复杂、江湖险恶,生花需要妙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发微信朋友圈的按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心心念念,故乡风情。</b></p><p class="ql-block"><b>琐事纷扰,不忍卒罢。</b></p><p class="ql-block"><b>草草成就,分享圈友。</b></p><p class="ql-block"><b>缺憾多多,敬请鉴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1/02/25 于广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大地质系77级学兄陈宁,看到我的美篇后跟帖诗一首,非常好!作为本美篇的结束语,蛮好!谢谢学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娓娓道来,殷殷而念,君子有心,故乡无恙。[强][强][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蝶恋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且渡江南沿旧路,</b></p><p class="ql-block"><b>意绪太平,</b></p><p class="ql-block"><b>不觉扬州暮。</b></p><p class="ql-block"><b>漠漠细风天眷故,</b></p><p class="ql-block"><b>红砖黑瓦谁人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柳软梅轻春半树,</b></p><p class="ql-block"><b>更与夕阳,</b></p><p class="ql-block"><b>相望不曾误。</b></p><p class="ql-block"><b>几日乡情留恋处,</b></p><p class="ql-block"><b>心头却把江声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