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朋友都知道福州有一片古街区“三坊七巷”,但不一定知道还有一个“上下杭”。有兴趣的朋友,今天就跟随我的镜头,去了解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下杭”其实就是福州台江区的上杭路和下杭路及其附近街区的简称,俗称“双杭”。指的是从小桥头到大庙路之间的两条平行的横街,在这片街区中间还有一条与这两条横街平行的内河“三捷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下杭早年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杭”其实是从“航”音衍化的,这里有一个地理变迁的历史过程。古时闽江水绕过大庙山,上下杭便是上下航的津口埠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片曾经以商业的繁华而闻名的古老街区,一直以来是民俗、史学专家们研究福州商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地方。现在还成为市民休闲游览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说三坊七巷是达官贵人会聚之处,那么上下杭毫无疑问是百年前福州的“中央商务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廓南有市,灯火夜眠迟”说的便是上下杭被称为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百年前万商云集,人来客往,门庭若市。最繁华的时候,聚集着10多个商帮会馆,仅上杭路就有80多家商铺,具有浓厚的闽商特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经过一百多年的风吹雨打和时间摧残,已经破烂不堪,经过福州市政府的融资改造,现已逐渐找回当年的模样,焕发出昔日曾经有过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修复改造的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由三大板块组成,第一是以三捷河沿河两岸的娱乐、休闲为主题的“酒吧一条街”。第二是以传统手工艺和老字号商铺为主的东路段,和以富有台江特色的小吃餐饮为主的隆平路南段的夜间美食传统小吃一条街。第三是以闽越王文化古迹为亮点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龙岭顶闽文化古迹游览区板块。</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下杭的修复工程,得到修复和保护的旧民居院落共有72处。青砖古厝,雕梁画栋,有的以旧修旧,有的焕然一新,古今中西合壁,功能设施齐全,不仅再现上下杭的旧时面貌,也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 “闽商精神” 和 “福建海洋文化” 的重要发祥地,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三捷河是闽商生意往来重要运输渠道,也是这片街区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捷河上横跨着三座古桥:三通桥、永德桥和星安桥。它们承载着上下杭的厚重历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通桥靠近中亭街西侧,桥长36.7米,宽3.1米。三通桥并非桥通三方,而是为三水相通交汇之中。三通桥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了,但原桥所处位置并非此处,落户在现在的位置只有十几年时间。那么一座距今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古桥为什么说落户到现在的位置却只有十几年呢?请看下面介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原来,在2000年时,三通桥正处于中亭街开发施工的范围之内,因开发商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了三通桥枬塌,引起群众强烈不满,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责成责任方承担了三通桥的修复任务,考虑原三通桥河道已成了箱涵,在原址修复意义不大,便决定将三通桥旋转90度西迁十米,移到了现在的位置,修复后的三通桥保留了原貌,并釆用原有的石构物件,鉴于三捷河河道较窄,三墩三孔无法安置,便拓宽了河道,拆迁了旧居,直到2004年,三通桥才正式修复完成,成了现在的模样,这对于有恋旧情结的人也是一种安抚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永德桥位于三通桥和星安桥之间,永德会馆的前面。至于该桥有什么来历,似乎没有资料介绍,估计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因为桥南有座永德会馆,桥名又称永德桥,所以说不定该桥是为永德会馆而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星安桥就比较有故事了。它初建于清乾隆51年(1786年),属于老古董级桥梁。经嘉庆9年(1804年)、光绪16年(1890年)、宣统二年(1910年)、民国14年(1915年)等多次重修。桥长18.3米,宽2.1米,花岗石三门拱桥。桥二侧石板有 “乾隆丙午新建”、“嘉庆乙丑年重修”、“垂裕堂张重修憔善社监督” 等题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传当年星安桥是入福州城的重要通道之一。古时从仓前山龙潭角搭渡过闽江,在苍霞洲渡头上岸,星安桥是入城通往陆路的唯一通道,上龙岭顶,分路入城,或西去洪塘。那时候,三桥周围聚居了无数的渔民。夜晚,从桥上远眺,万家渔火闪烁,水天相照。明代有诗人写诗赞道:“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部帆樯近半牛。” 可见当年这里的夜晚景致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完桥之后,再来说说上下杭有名的古建筑。首先请大家看看三通桥北的一座造型雅致的建筑 — 陈文龙尚书庙,亦称“万寿尚书庙”。庙不大,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民俗文化内涵。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文龙不是福州人,而是福建莆田人,但在福州却有上十座专祀陈文龙的庙;陈文龙不是“神”,而是宋代的一位官员,却被历代福州百姓敬为神明;陈文龙生前没当过“尚书”,而且历史上朝廷有吏、礼、兵、刑、户、工等各部,并没有“水”部,但陈文龙却是“敕封水部尚书”。这些都是福州民俗文化中很奇特的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文龙是宋咸淳四年(1268年)状元,当过镇东军节度判官、崇政殿说书、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杭州知府、左司谏、侍御史、参知政事等。宋末,端宗赵昰在福州称帝,陈文龙和文天祥一道护驾抗元,并被任命为闽广宣抚使兼知兴化军。陈文龙因兵败城破被捕,不屈不降,绝食死在杭州岳王庙,被端宗谥为“忠肃”,庙号“昭忠”。正是这种“惟有丹心天地知”(陈文龙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让百姓对之倍加敬仰,深切怀念,成为百姓心目中的英雄。望着庙门上的“履仁”、“蹈义”题刻,就会感悟出百姓对陈文龙的感情所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文龙的清正廉洁为人们所崇拜。陈文龙中状元后,权相贾似道想拉拢他,就予以栽培、提拔。然而后来担任监察御史的陈文龙,却一再上疏揭露贾似道亲信贪污渎职的劣行,要求严惩。这种刚正不阿的精神,正是百姓所敬仰的,并代表老百姓对清廉官员的期盼,所以历来福州尚书庙香火都很旺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文龙死后,民间传说海上商船队遇狂风巨浪,行将倾覆,有挂“水部尚书陈”旗帜的船相救,使商船逢凶化吉,平安到达目的地。人们又考证出这个“水部尚书陈”就是陈文龙,于是就奉陈文龙为“水部尚书”海神,与妈祖一样,成为海上保护神。明朝统治者利用民间信仰治民,索性把陈文龙作为“有功于国家及惠爱在民者”,指令让福州奉祀,并敕封为“水部尚书”,加封镇海王。清道光皇帝还特别题赐“护国佑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文龙是人,也是民间信仰的神。陈文龙,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至今仍需继承和发扬的爱国爱民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陈文龙尚书庙沿三捷河岸向西走几十米,便见一座红墙黛瓦的张真君祖庙,在灿烂的阳光下,张真君庙显得气宇不凡。从河的对岸看过来,与蓝天碧水交相辉映,更显光彩照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真君祖殿是道教寺庙,始建于南宋,殿前的河水涨潮时,水流会从该河两头汇聚于殿前,这种独特的水文景观,被视为 “财源不尽随潮来” 的福地,在 福州 绝无仅有。昔日商帮奉张真君为“商神”,香火绵延至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张真君祖殿奉祀的是永福县(今永泰县)月洲人张慈观。</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张慈观生于</span>唐天祐年间,出身农家,长大后当过佣工。五代十国时期(907—960),王审知开疆治闽伊始,瘴气疫疠流行,茅草初垦,加上乡村暴徒到处扰乱,村民深受其苦。这时张年轻气盛,体魄健伟,精通武术,且为人急公好义,爱助弱者打抱不平。后被“闾山大法院”祖师许旌扬的数传弟子收为门徒。学法数载,张艺成下山,为民除害,做了不少造福桑梓的好事、善事,深受群众景仰。张慈观曾在白云寺当头陀,及老,在闽清金沙溪大石上“坐化升天”。为纪念这位行侠仗义修成“正果”的善士,人们于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在闽清金沙建“张圣真君之堂”。在福州他活动和居住过的地方,也建有“张真君祖殿”。堂、殿建成,地方政府官员上报朝廷,皇帝嘉其恩义,赐张为“大化真人”,并“旨奉祀典”。从此群众称他为“张真君”或“张圣君”。这两座堂、殿都有近千年的历史,至今尚存,诚为极珍贵、极难得的文物古迹,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明朝起至新中国建国前,福州及各地商贾云集在上下杭地区,组成经济实力雄厚的“商帮”,进行频繁的商贸经营活动。他们把张真君奉为“祖师爷”,称之为“商神”,顶礼膜拜,虔诚至极。并把福州“商会”、“金融公会”和“商事研究所”设在殿内。以此为中心,辐射到其他地区,成立各商业同业公会的分支机构。由此可见,“张真君祖殿”实质上是各商帮、各行业在商务活动中议行论市、互通商业情报的信息中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星安桥旁的 “星安楼”,是一栋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书店加咖啡吧,布置很温馨,临窗的座位还可以看小桥流水,这里阳光明媚。看书,听轻柔的音乐,恬静安宁。是个休闲小憩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星河巷里有座 “观音庵” 庙,红色墙体甚是壮严,庙门两边墙面写有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芸芸众生,匆匆行人,佛度有缘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时,凡是商业贸易繁荣的地区,都会有很多地方的会馆云集,上下杭也不例外。在这里我们可以见到许多不同特点和风格的古老会馆。如古田会馆、永德会馆和<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群会馆等。</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田会馆是民国4年(1915年)由古田籍商人在福州集资建造的、具备停宿、储运、交际功能的一个场所。会馆坐北朝南,四面红墙,占地690平方米。会馆内分东西两落,东侧为主落,内有戏台、谯楼(含钟、鼓楼)、天井、中厅、正厅等。会馆由20根方、圆石柱布局,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馆内的木构件、石柱、石栏都保存较完好。特别是馆内的3个藻井雕饰物,精雕细刻,巧夺天工,在福州绝无仅有。会馆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式结构,重檐歇山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会馆建成近百年,因住户频繁更迭,无人管理,受损建筑未及时修缮,十分破败。2006年3月,会馆东侧部分围墙因裂缝又遭大雨连续侵袭,发生墙体坍塌。8月又发生火灾,所幸没有破坏会馆内主要文物。事后,台江区政府将古田会馆的修缮列入了为民办实事项目,拆迁安置了馆内原有住家,筹资220余万元,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会馆进行了抢救性修复。修复工程历时两年,现已告竣,会馆馆貌焕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古田会馆建筑颇具地域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文物价值,它是研究福建省近现代建筑的珍贵实物。1996年9月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永德会馆坐落于下杭路张真君祖殿斜对面、永德桥南桥头处。永德会馆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光绪间重修,民国20年重建,均为永春、德化两县的陶瓷、木材等商帮集资所建。在榕建立会馆的目的之一是利用三捷河往闽江的水路,把德化的瓷器运往全国各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永德会馆是一座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元素相融合的近现代优秀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224平方米,东西宽36米,9柱8间排,其中正厅两侧厢房,东厢1间、西厢4间;进深7+2柱,长度34米。一、二层高度各4.5米,西式建筑元素居多。第三层歇山顶,层高5.5米,面积400多平方米,纯属清代古建筑,系民国20年重建时将清代福州会馆建筑中的厅堂部分依原样搬建在顶层,形成中国传统建筑与仿西洋建筑叠加的独特风格。大门门额嵌大理石刻镏金牌匾,榜书“永德会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期以来,永德会馆被作为福州永德商帮堂会、商会、同乡会的活动场所。福州解放后,永德会馆作为公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永德会馆正在展示德化瓷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化白瓷是 “中国瓷器之上品”。德化白瓷因其产品制作精细,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似脂,故有 “象牙白”、“猪油白”、“鹅绒白” 等美称,在中国白瓷系统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有 “东方艺术” 之声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郡会馆位于下杭路92号。清末,由泉州、漳州、厦门等闽南籍商帮集资建造。会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为,四面红砖清水墙。中间大门为青石门框,横匾刻“南郡会馆”四个大字。两边仪门为拱形门框,上面各有一青石额刻“河清”、“海晏”,墙裙为4块浮雕,典雅别致。整个门面保存尚完好。进门依次为戏台、天井(两侧走酒楼)、大殿、厢房鱼池。大殿为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雕木贴金,富丽堂皇,殿中祀天后妈祖。廊柱和柱础场用青石,雕刻十分精致,出自惠安名匠之手。现在于山白塔寺的青石圆雕龙柱便是由此移去的。内仅存“六港集樯帆,波平大海”一根石柱残联。</p><p class="ql-block">南郡会馆解放前曾是地下党联络点,解放后改为小学(即下杭小学),以国际象棋为校本课程。1—5年级都有开设此课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会馆之外,2021年元旦起,<span style="font-size: 18px;">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也在</span>上下杭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展馆以省文保单位罗氏绸缎庄为依托,通过幻影成像、体感互动等新技术,以生动、活态的方式展现最地道的福州本土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时织布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州传统的木雕和根雕艺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州自古以来就是茶叶之乡,也是茉莉花之都,茉莉花茶因此诞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到清朝咸丰年间,由于福州在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福州茉莉花茶逐渐成为贡茶。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在长达两千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逐渐完善,是古人利用环境、适应环境发展农业的典范,是农业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黑人留学生演唱闽剧。闽剧又称福州戏,是现存惟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州畲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州脱胎漆器。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汉族传统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州寿山石艺术品。寿山石是福州市特有的名贵石材,也是中华瑰宝,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寿山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其石质晶莹、脂润、色彩斑斓,色泽浑然天成,色界分明,具有稀有性、人文性和升值性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并于2003年被确定为“国石”候选石。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州传统工艺品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反映福州传统行当(缝纫、木工、磨刀、打肉宴、弹棉花、典当业……)的一组木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下杭•金银里”名字取意 “金厝边,银乡里”,既是对上下杭名店林立、商业繁华、闽商文化得以传承的希冀,也寓意和谐友好的街坊情。步行街紧邻苍霞闽江北岸,地处福州传统历史文化中轴线上,以隆平路为核心中轴串联上杭路、下杭路、三捷河、中平路横向四街,形成“四横一纵”的街区闭环步行体系格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前,金银里的商业步行街,已引进AKB48主题咖啡屋、Tim Hortons、路德维希等、中国首店、福建首店多达10家,业态涵盖特色餐饮、时尚潮牌、美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下杭是个有历史、有积淀的地方,人文历史厚重但却不嘈杂,与三坊七巷相比,这里显得格外清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风雨沧桑的上下杭,斑驳的马头墙,幽深僻静的小巷,古朴坚固的小桥,发光铮亮的石板路,湍流不息的三捷河…… ,古香古色的老街韵味,在这岁月痕迹中无声无息地流淌沉淀。修复改造后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下杭让城市留下了记忆,让人们记住了乡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