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辛丑年正月初二去姐姐家,抽空看了永安湃围场殪虎碑,第一次游览了老家村里的景点。</p><p class="ql-block"> 殪虎碑位于围场半截塔镇要路沟村西北一山岗上,始立于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据正史记载,该碑是乾隆为纪念在此处围猎时射杀老虎而立,有民间传说是因为乾隆发现此山梁有“龙脉”,立碑以压住龙。碑文用满、汉文字,记录了永安湃围场的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和围猎的场景,并刻有乾隆写的诗。立碑的同时栽的一棵黑松,如今还长得枝繁叶茂,两个成人才能合抱。</p> <p class="ql-block"> 石碑在文革时期遭劫难,被人用炸药炸倒,碑体散落山下。1978年省拨款进行了复原性维修,后被列为全省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殪虎碑所在的位置位于我们生产队正西方,直线距离不过两公里。不过中间隔着高山深谷,没有路,所以小时候没有去过现地,大人们也不会有闲心带小孩去那里玩。我开始记事后,就在村西面的山顶上,看着不远处山岗上的大松树,听大人讲它的来历,那时已经看不到石碑了。之后只要到这个山上玩或劳动,就会望一望这颗松树。</p><p class="ql-block"> 不过很快我就看到石碑的碑身了。大概是小学二、三年级时,学校所在的生产队(在我家东北方向)很有眼光,不畏艰难,用牛车将石碑拉到村里,然后请来一个石匠,凿石碑做喂牛马的槽子(据说后来用了它后死了很多牛马)。牛棚就在教室前面,所以一下课大家就去看石匠凿石碑,好奇地看碑上面的文字,只能认出几个汉字来,所以没有记住什么内容。大家比较关心的,是石匠凿下来的石块,如果有稍大一点的,就赶紧抢过来,自己再经过一番打磨,做成石头球玩。</p> <p class="ql-block"> 直到1981年我家从村里搬走,我也没到现场看过。后来对文物古迹有了概念,时常想起它,有时回老家一趟,就到西山顶上望一望,这时石碑已经修复了。近年来外出旅旅,也探访过一些并不知名,几近消失的古迹,这时就会想起老家还有一处文物古迹,所以越来越想到现地看一看。这次终于了却了心愿,也寻找了童年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