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结婚</font></b><br></h1> 1971年4月25日至5月28日,我从大同69军军部回北京结婚,并度蜜月。 我们结婚没有彩礼,没有戒指,没有婚纱,甚至没有办婚礼。我们结婚共花了700多元。其中,500元是秀敏自己攒的。那时,我家庭经济还很困难。我结婚,家里不但未给我们花一分钱,我们反而要给家里钱。<br>那时,我们只买了一个大立柜(80元),一个双人床(48元),一张二屉桌(20元),一个方凳(8元),两套被褥(200多元),给秀敏买了点衣服(100多元),给父母、弟弟、妹妹买了点东西(将近100元),剩下的钱买了糖、烟、食品等物。准备给亲友吃,以告诉他们:我们结婚了。<br> 1971年5月结婚时买的大立柜(当时的价格是80元),这个结婚纪念物,目前还在客卧使用。 1971年5月结婚时买的二屉桌(当时的价格是20元),这个结婚纪念物,目前还在东阳台使用。 1971年5月6日,我们在平谷县王辛庄公社领取了结婚证。 <div><br></div>我们为什么要去平谷登记结婚?因为秀敏的户口当时落在平谷水泥厂。 王辛庄地域图 <div><br></div>2008年10月10日,我们俩到平谷水泥厂故地重游:这时的老水泥厂,只有原来的水塔,仍旧矗立在那里,其它的厂房、仓库全拆了,但有一个完整的围墙。在老水泥厂故地门口,遇见一位71岁的路过老人。他不但知道这里过去是老水泥厂故地,还知道老厂长叫高其,是个复员转业军人,后来到县工业局当局长。他还知道和秀敏一起负责技术工作的老工人叫贾怀明……看完老水泥厂,我们到我第一次去平谷水泥厂看望秀敏时住过的东古村。 2008年10月10日我们俩故地重游看到废弃的平谷水泥厂(上——近景,中——远景,下——在东谷村)。 <div><br></div><div>我们结婚,为了省钱,没有仪式。在北京城里,我们佯称,到平谷水泥厂再举行仪式。在平谷水泥厂,我们声称在城里举行婚礼。<br>几十年了,我对此事念念不忘,为的就是要牢记秀敏的好处。我想:用媳妇的钱办婚事,还不举行仪式,其本身不就说明了媳妇是多么厚道的人吗!更不用说我们的婚事,原本是我主动的,而且是苦苦地追求了7年才实现的。这说明我们的婚姻,是高尚的婚姻。我追求的人,是高尚的人!<br></div><div><br></div><div><br></div> 上下两张,是臣敏在刘家窑的“新房”里。还有新买的双人床、大立柜、二屉桌、方凳和暖水瓶。 <div><br></div><div><br></div> 在蜜月,我们一起去了去了天安门。 在蜜月,我们还一起去了去了陶然亭公园。 <div><br></div><div><br></div> 在蜜月,我们俩看望臣的外祖父母。另外我们先后看望了秀敏大妈家、秀敏的哥嫂和秀敏哥哥的岳母。 <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订婚”</font></b></h1> <div><br></div><div>我第一次看见秀敏,是1964年9月我们刚刚上大学时。她那副俊俏的容貌,那迷人的袅袅婷婷的身材,以及她那天真淳朴的气质,当时就使我的心灵深处蓦地涌起浓烈的爱慕之情。我对她是真正的一见钟情。</div> 1964年9月时的陈秀敏照片 <div><br></div><div>但是1970.2.14以前,我们没有恋爱过,只有我长达5年半的单相思。尽管我觉得她对我很好。如:1965年她给我写了很多感情真挚、热情洋溢的信签,还精心制作了几张贺卡;1966年,在穿军装为全国青少年最时髦的年月,她把她哥哥的一套军装作为最珍贵的礼物送给了我……可这都是友谊,不是恋爱。</div> 陈秀敏1965年给我的贺卡(选) <div><br></div><div>1968年6月6日,我在大学毕业前给秀敏写了第一封求爱信。但是,她没有接受我的请求。</div> 左4张:陈秀敏沙寿臣在毕业前与同学们合影留念。右2张:陈秀敏沙寿臣毕业证书的证件照。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0年1月底,在我们即将结束在解放军农场的劳动锻炼,并要分配工作前,我给秀敏写了第三封求爱信。她2月14日下午同意了我的求婚。</p> 左2张:陈秀敏沙寿臣在部队劳动锻炼时的“戎装”照。右3张:陈秀敏沙寿臣在在部队劳动锻炼前,与解放军及同学们留念合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天晚上,我们俩第一次相拥在一起促膝谈心。后来,我们就把这一天视作我们的“订婚”日。再后来,我得知:那一天,即2.14是西方的情人节。所以,我觉得,我的追求,不但漫长,而且浪漫!</p> <div><br></div><div>2019年8月,我去临汾,想专门寻访当年我们俩第一次相拥在一起促膝谈心,并且“订婚”的场院。可那时的村子早就没有了。只有一片正在建社设中的楼群。<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金婚</font></b></h1><div><br></div><div><br></div> 从那时,到现在,时间已经过了半个世纪。2021年5月是我们的“金婚”纪念月。 <div><br></div><div>我觉得,金婚,是加油站;因为在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上,我们还要携手前进!<br>我觉得,金婚是感恩节,因为我们美满的婚姻,是无数的恩人所恩赐的。<br>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是谁雪中送炭;在我们最贫穷的时候,是谁给我们经济支援;在我们遇到麻烦时,是谁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伤心难过时,是谁不离不弃陪伴。<br>这些帮过我们的人,我们一直放在心上。我们这辈子最大的幸运,是在我们身处困境时,有人帮衬。<br>感恩每一个帮过我们的人,不管是滴水之恩,还是举手之劳,不管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他们都是我的命中贵人。<br></div>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首先,要感谢父母,因为他们养育了我们。</font></b></h1> 沙寿臣的父母 陈秀敏及其父母 因为家里穷,我第一次照相是小学毕业的合影。这张就是在合影里剪切出来的。 <div><br></div>我们出生时,“北平”(即现在的北京)及青县仍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占之下。中国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的父母在非常贫寒的情况下,把我们养大。我们觉得我们结婚后很穷苦,我们带孩子很艰辛;那么父母婚后比我们更穷苦,父母养育我们时,比我们带孩子更艰辛。 这是陈秀敏的第一张照片。她刚刚从青县老家到北京。准备在北京上小学。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然后,要感谢老师,因为他们培育了我们。</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小学,我有两位终身不忘的恩师。一位是尹老师,一位是杜老师。他们对我的关怀与照顾,都像慈父一样。尹老师不但帮助我申请免交学费;还用自己的钱为我买纸、笔、书本。 小学6年级时的班主任杜老师。 <div><br></div><div>初中,王文钰老师教课、当班主任样样好,而且使我养成了听课做笔记和坚持写日记的习惯,使我终生受益。她为了鼓励我进步,还向我提出挑战:她争取入党,我争取入团,比谁先实现自己的愿望……</div> 这是我2020年为王文钰老师制作的生日贺卡 <div><br></div><div>高中,从各课老师到校长,不但业务能力强,而且个个踏实认真,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我学习的榜样。<br></div> 1984年10月6日北京师范学院校庆,方程主任(后排左3)与预科师生合影 <div><br></div><div><br></div><div>大学的王殿卿老师,是我搞学生工作入门的师傅、领路人和导师。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好的工作态度、工作精神、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这些,为我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r></div> 王殿卿老师,德育专家,后来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长。 <h1><div><br></div><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再后,要感谢恩人,包括同学、同事、朋友,</font></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因为他们改善了我的人生。</font></b></div></b></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1> <h1><b>从小到老,我得到了无数个同学、战友、朋友的帮助。其中,关乎我人生大事的好同学、好战友、好朋友有十几个。</b></h1> <div><br></div><h1><b>其中要首推岳维华。</b></h1><div>初中,他自己不缺零花钱。可假期他却主动陪我去打工。煅烧硼酸矿石,既累又脏,而且特别热。我们俩合着抬一个大筐,先把矿石从料场抬进窑内,再把烧好的硼石出窑。他不但陪我吃苦、受累、流汗,而且还照顾我。</div><div>高中,我们俩不同校。高考报名时,他专程到我校,拉着我去报名,并替我交了报名费。我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他怕我父母不让我上大学。就当面向我母亲承诺:每月用他自己的部分零花钱来支援我家生活,终于说服了我父母,我才上了大学。</div><div>他舍己为人的行动,彻底改善了我一生的命运。没有岳维华的支援,我就上不了大学。没有岳维华当初的雪中送炭,就没有我后来的锦上添花!岳维华是我的第一个大恩人! <br></div> 资助我上大学的同学岳维华。 2014.4.7在岳维华贾玉新的香堂别墅合影。 2020.3.20,我为岳维华制作的生日贺卡。 <div><br></div><div>项未来和徐玉茹是我在高中时两个亦友亦师的好同学。<br></div> 项未来使我的文字水平和文学修养得到较大提高。为我后来的发展,打下来坚实的文学基础。 徐玉茹使我的工作能力,尤其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的能力有很大提高,我在大学一年级就能首批入党,是和她的帮助分不开的。 <div><br></div><div>崔凤云是我的工作搭档。大学时由于我们两个“一把手”本身极为默契,可谓相辅而行,相得益彰。使班上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十分顺畅。1965.8.3我们俩在全校64级同学中率先同时入党。后来,在我追求秀敏遇到的挫折时,她多次无私的、真真切切的给我帮助。她是一个真正高尚的人,一个忘我助人的人。<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在我主持校学生会工作期间,各项工作之所以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是与校学生会其他副主席、各位部长,以及各个社团团长、队长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分不开的。他们那奋发图强、任劳任怨、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力争上游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态度让我至今历历在目。对于我这个外行领导来说,他们不仅是我的真诚支持者,更是我的良师益友。多年来,我之所以经常主动和他们联系,相互问候,除了我觉得他们是品格高尚、光明磊落、谦虚好交的人以外,更包含了我对他们的感谢之情。<br></div> 北京师范学院学生会文化部长吕文琴。 北京师范学院学生会舞蹈队队长王英华。 <div><br></div><div>王忠泉是我在69军的直接领导。卜贵存是同处战友。我刚进军机关时,卜贵存无私地给我他管理和收集的资料,热情、详细给我介绍情况,具体地教我防化业务,陪着我深入部队、连队……王处长把我当成“爱徒”,业务上认真教,工作上放手让我干,支持我,培养我。我从一个防化兵门外汉,变成全军知名的防化兵的行家里手,变成一个主管全军防化训练和全军三防建设的中层领导和专家,都是源于40多年前他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br></div> 左:王忠泉处长,右:卜贵存参谋 <div><br></div><div>曹国庆是我在北京军区时的战友。经他帮助,我发现癌症后才能够及时住进301医院、并由给邓小平做手术的专家亲自给我做手术。他还请301肿瘤科首席专家为我定下不进行放疗的决心。还是在他帮助下,301医院心内科的首席专家为我进行了心脏“射频消融术”。这三次,都关乎到我的生死和生命存活的质量。所以,曹国庆是我的第一救命恩人。<br></div> 曹国庆,防化9团政委、301医院院务部副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二医大政委。其夫人张兰英在301医院财务处,对我看病的帮助也很大、很多。 <div><br></div><div>陈知庶是我在总参防化部训练处时的领导。他帮我搬进了防化大院;由于他多次单独或与吴建国处长一起,向部领导反映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使我这个平头百姓能够早于很多老大哥战友被提拔为中层领导;他得知我患了肾癌后,主动让其在301医院工作的姐姐为我帮忙,找解放军总医院最权威的医生、最好的麻醉师给我做手术;在我肾癌手术出院后,他请活跃国家领导人之间的、有特异功能的高人给我望诊。进一步坚定了我战胜癌症的信心。<br></div> 1986年12月,陈知庶沙寿臣在163师组织“整体防护能力评估”试点。 陈知庶,原总参防化部训练处副处长、处长、驻港部队副司令、甘肃省军区司令。 <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还要感谢子女,因为他们使我锦上添花!</font></b></h1><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子女及其配偶们,不但平时给钱、给物,一起过节,一起做饭,一起旅游。还无数次请我们去国家大剧院、人民大会堂、国家体育场等众多国家级场馆、剧院,看演出、看奥运、看“中网”……他们陪我们去“798”、“宋庄”等很多艺术殿堂观展。原仁还多次邀请众多亲友们在高档酒店为我们过生日。</p> 2014年9月13日,沙飞周争在麦西莱普民族宴会厅为沙寿臣办70大寿,沙家门除了一人请假,都到齐了。 外孙丁肇同凭自己的实力,被选拔到人大附中,,并且考上北京大学,既是对我们付出的最好回报!也使我们感到非常光荣。 <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最后,感谢相濡以沫的老伴,我们要继续携手前行。</font></b></h1><div><br></div><div><br></div> 我们结婚50年来,性情虽有异,但能互谅互让;处事想法不一致时,多讲道理,尤其是她,从不蛮横;她幽默笑语不多,但经常保持轻松活跃的气氛;几十年来,我们保持了相互嘘寒问暖,相助相济;谁有病痛,对方就尽量多照顾,关心对方胜过关心自己;财务支出多商量,不为琐事挑纷争;都尊老爱幼,待人平和;夫妻彼此信任,从不猜忌;互为至亲,互相贴心知己!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抚养子女含辛茹苦</b></h1> 那些年,秀敏为了抚养沙莉是吃了大苦,受了大累的。我们经济拮据,除去支援父母和抚养沙莉的钱,她一个月的全部生活费才25元,这么点钱,买现成的,吃什么、干什么都不够,因此什么都要自己做。本来一个人带个孩子,又要上班,时间已经非常紧张。又什么都要自己做,你说多苦!多累! 开始几年,秀敏住厂里集体宿舍。沙莉全托在附近的人家。周六下班,接沙莉去奶奶家。周一早上,抱沙莉去上班。先从刘家窑坐17路。在永定门换106路去东直门。下车时,因为人太多,秀敏喊着要下车,却根本挤过去。好心人号召大伙帮忙,才把她们母女挤出来。很多次她都急哭了或感动的掉泪。 1976年12月,沙莉都3岁多了,才解决了住房。可新困难又悠然而生。因为住平房,没有暖气,没有煤气灶、没有上下水,更没有卫生间。取暖、做饭、洗衣、用水、倒垃圾都非常不便。厕所在院外,来回近百米。 一个夜晚,沙莉高烧42度。那时也没有出租车,她急得没办法,是邻居骑平板三轮,把她们母女送到医院,医生看完病,打了退烧针,邻居再把她们拉回来。然后,她陪着沙莉,好几天病情才好转。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div>沙莉4岁时,淋巴结肿大。她带着到几个医院去看病。跑了很多药店买药,总是疗效不佳。后来她带沙莉到天坛看中医,每天下班后熬中药。半年多才完全治愈。<br></div> 1978年3月14日敏信摘抄:知道你又办集训了,忙不过来。……我工作也比较忙,每天都在外面。生日没有过。‘三八’也没过。……晚上,有空我就教莉莉认字。她已认识28个字了。她早上醒不了那么早,我就用巧克力逗她,她马上就起来了。莉莉传染期也过了,每天给她喝汤药。北京这儿也刮6、7级大风。听说你准备来开会,我特意把你的毛裤拿出来重新修理。保证你能穿着合适。本来想早些把信写好寄去,但是几天来太忙。加上我又吃汤药,时间太紧,拖了下来。最近,我手脚麻木,中医说是生小孩后血虚、钙虚……<div><br></div>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扶养老人尽心尽力</b></h1> 父母年老后,作为“老大”,臣负责排班和弟弟妹妹一起照顾老人。经常多安排我们自己多去银地家园陪住父母。父母生病,基本上都是小弟弟张罗给父母看病、联系住院。我们得到消息后,都尽快到医院看望、陪护。父亲住养老院时,我们俩尽量多去看望。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协助子女抚养第三代视为己任</b></h1> 外孙丁肇同2001年出生,从伺候女儿坐月子,到帮助女儿带婴儿、送幼儿园,再接送上学……这十几年,是我们退休前期的主要岁月,以无比的艰辛给外孙无比的慈爱。 孙女出生后,我们虽然都已经进入“古稀之年”,我们仍然把带孙女视为己任。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夫妻恩爱,白头相守</b></h1> <div><br></div><div>我们“订婚”之前,没有恋爱过。“订婚”之后,我们马上就投入爱河。但是,订婚后的第二天我就开赴前线。当时的中苏敌对关系到达了历史最顶点。双方都在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战争大有一触即发的危险。所以我们的热恋。既没有时不时的拥抱,也没有经常的促膝谈心。更没有日常生活上的互相照料。我们的热恋,我们之间的温存和互相关心的各种提醒,都是通过书信来完成的。用书信表达我们的相互热爱、相互关怀,是我们热恋最主要的甚至于唯一的方式。那时候,因为交通不便,邮路很不发达。我们平均每周每人要写一封信。可是信到手里时,有时候是一天收到了三四封。有的时候是三四天甚至更长收不到一封信。有时候我出差一次,回来就能收到一堆信。俗话说“小别胜新婚”。可我们婚后,长达7年多处于两地分居状态,这7年里,我们一直在盼相聚,重温蜜月之甜,因此不断掀起爱河波澜,使夫妻恩爱感情越来越浓。我粗略计算来一下:这7年里累计有364个星期。我们俩每星期每人给对方写一封信,7年就写了728封信。每封信平均1500字,7年累计100多万字。其字数相当于3—4部长篇小说。这还不算婚前热恋的那一年多的一百多封。而没有收到信的时候就,我们俩都是在天天盼信。我查了一下,我们俩光保留下来的原信,超过3页的有30多封,超过4页的有19封。最多的两次:1971年2月25日,沙寿臣致陈秀敏10页,约4800字;1972年11月11日,陈秀敏致沙寿臣9页,约4300字。<br></div> <div><br></div><div>婚后,她一如既往地温柔娴淑,对我呵护关心;而我则细心体味她的内心感受,不但要处处体贴爱护妻子,主动做家务,陪她逛商场,作她购买服装的高参……1971年,我在执行公务时遭遇严重车祸,造成重伤。因怕秀敏知道后害怕,我刻意对其隐瞒。直到痊愈出院后才告诉她。1972年秀敏因盲肠炎穿孔住院并且手术。我收到母亲电报后,立即请假回京探望。1991年我因肾癌做右肾切除手术后,她请假三个多月全心全意陪护我,照顾我。我去紫竹院公园学气功。她也陪我去。<br></div> 上下两张图片是我和在大同时的战友杨树义夫人在2021.20的聊天记录。她们印证了我们夫妻的恩爱真情。 <div><br></div><div>秀敏在困难面前,不但很坚强。而且还怕影响我的情绪。她反而经常写信安慰我。她说:“困难对我来说是个负担,但对于我这个朴实勤劳的人来说也算不了什么。虽然当时觉得难,但过后也觉得有挺有意义。人家男人干的、女人不干的活,我不在乎,照样干,而且能干好……并尽量把生活搞得好些。”<br></div> 这是1977.11.25陈秀敏致沙寿臣信(原信保存,共5页)的第一页。 <div><br></div><div>我们俩都是很重情、多情的人。我们结婚时由于条件所限,未能享受结婚仪式的愉悦,未能给心爱的人买一件象样的礼品。后来,有条件了,都惦记着给对方补上这些当初未尽事宜,以偿还过去欠下的情债。如给心爱人买瑞士手表、买金、玉、钻石首饰,已过50岁后,我们夫妻还补拍了婚纱照。<br></div> <div><br></div><div>我们为夫为妻,或贫或富,都保持着身心上相互关怀、生活亲近、物质互惠的亲密之情。都相互欣赏。而且欣赏对方,不光是对方的才貌,也注重禀性温柔,相知相悦,勤劳朴实,相互包容,不但爱对方的优点,也能容得对方瑕疵。<br></div> <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努力工作</font></b></h1><div><br></div> 沙寿臣军旅工作几十年,由于努力争先,屡创第一,四次受69军司令部嘉奖,三次受北京军区司令部嘉奖,一次受总参防化部嘉奖。两次荣立三等功。1988,实行军衔制时,被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授予上校军衔。1992,晋升为大校军衔。 上1:1985年12月在北京卫戍区警卫3师,为阿尔及利亚国家军事代表团组织防化装备展示,事后与该师领导合影。<br>上2:1986年2月,在总参座谈会发言。<br>上3:1987年4月,在洛阳127师向韩怀智副总参谋长汇报整体防护能力评估试点情况。<br>上4:1987年9月,参加总参考核组对188师进行军事训练年度考核。<div><br></div> 上1:1987年11月,对建设中的大亚湾核电站进行核安全检查。<br>上2:1987年9月,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聘请沙寿臣为“军事指挥学”学科撰写人。<br>上3:1988年5月,在38集团军宣布“集团军整体防护能力评估试点”程序。<br>上4:1988年10月,在二炮54基地,指导战略导弹旅在核条件下作战演习。<div><br></div> <div><br></div><div>1992年我因癌症免职。全面康复后,我主动在总参兵种部帮助处理侵华日军遗弃化武工作。我作为这方面的专家。无数次参与和外交部一起研究督促日本履行国际公约。1995年,以我为主,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筹办了《侵华日军的化学战罪行,及其遗弃在华化学武器对中国的危害》展览。同样内容展览,先后在哈尔滨、沈阳、大连举办。1998年,我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历史顾问的身份,到美国纽约、洛杉矶等地巡回展出。<br></div> 上图下4:1998年4月25日,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就“侵华日军化学战罪行”作学术交流报告。 <div><br></div><div>1970年8月,陈秀敏被分配到北京平谷水泥厂工作。这是平谷县1970年新建的县办企业。工人全部是农民工。秀敏到该厂时,厂内一无技术资料,二无厂房设备,三无技术干部,四无真正烧过水泥的工人。秀敏一入厂,就担负了筹建化验室和试烧水泥配比的任务。她首先到北京石景山水泥厂学习了一个月,掌握了水泥化验的基本技术后,亲自采购仪器设备,白手起家,为该厂创建了化验室。并以此开展工作。为该厂的水泥生产起到技术开路和技术保障作用。<br>化验室建立后,秀敏肩背挂包,手握铁锤,带一名徒弟,在平谷县内爬山越岭,到处敲敲打打,采集无数的石料标本,把这些石头背回厂后,又逐一进行了成份分析化验,分别为其建立基础技术档案。为该厂勘察寻找最佳石料开采地。<br>接着,秀敏又研究试验了上百种水泥试烧配方,并和工人一起进行小窑炉试烧。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优选出产品质量高、石料来源经济方便的理想配方。<br>该厂正式投产后,秀敏一面利用在宿舍建成的化验室控制生产,一面继续东奔西走,到处联系购置进行水泥成品与半成品测试所需的仪器设备,健全、完善、并扩充了化验室的功能。到1972年,建成了全功能的综合性化验测试室。<br>她认真带徒工、传技术,为该厂培养3名技术人才。秀敏调离该厂时, 这3名徒工均能独立开展工作。<br></div><div><br></div> 山前水塔——已经废弃的原北京平谷水泥厂旧址。20081010故地重游。 <div><br></div><div>1974年1月,陈秀敏由北京平谷水泥厂调到北京金漆镶嵌厂技术科工作。在该厂十年,她改革了五项传统工艺。成功的研制出黑色改性大漆。研制、整理出86种彩色漆配方。优选出多种代用新材料。这些改革和科研成果,不但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花色品种、还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br></div> <div><br></div><div>1983年7月,她被借调到国家轻工业部工艺美术总公司工作。1984年3日,她正式调到轻工业部工艺美术总公司综合处。完成了工艺美术行业科研立项20余项。评选出部级“科研进步奖”51项,创立了“总公司级科研基金”,参加了国家科委主持制定的《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规划》的工作,撰写,完成了《工艺美术行业漆器部分的发展规划》,完成了《工艺美术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的编写工作。还撰写了《依靠科学进步提高漆器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工艺美术行业十年来的科技成就》等文章。其中,《工艺美术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作为轻工部1990年16个重点行业规划编印成册,下发全国。其它发表于《工艺美术商情科技动态》1987年第四期,1988年第五期。此外,作为编委会副主任,参加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天然植物编织技术教育》丛书的编审工作。此丛书共计四册,于1992年9月出版。<br></div>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金婚幸福生活一撇”</font></b></h1><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积极参加文体活动</b></h1> 进入花甲之年后,陈秀敏多次在京民大厦、总参甲一号活动中心、北极寺活动中心等地表演舞蹈《红绸舞》、《吉祥谣》、《和谐中国》。演出《为奥运加油!》拉拉操。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的主题活动中表演健身操、太极拳、太极扇。 <p class="ql-block">沙寿臣在北京军休沙壶球比赛中,连续7年获得前4名,连续4年获得冠军。在西城军休台球比赛中,先后获得亚军和并列亚军。在西城军休桥牌比赛中,5次获得冠、亚军。在“京津冀”、北京市、和西城军休书画摄影展览中展出20多幅摄影作品。</p> 我和李仲海连续四次组成“西城二队”,都获得北京市军休沙壶球比赛冠军。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热爱旅游</b></h1><div><br></div> <p class="ql-block">年轻时,因为工作需要,我们俩曾经分别走遍了除西藏和台湾以为的所有省市自治区。退休以来,我们不但游览了北京远郊区县的主要景点,还涉足12个省、自治区的59给市、县,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欧洲等9个国家。近年来,我们利用小弟弟贵臣为我们大家庭创造的高品质的硬件环境,两次去海南、两次去烟台、一次去乌镇,使我们的旅游质量和幸福指数,更上一层楼!</p> 全家70年代在北京旅游精选。 沙寿臣80年代旅游精选1 沙寿臣80年代旅游精选2 沙寿臣陈秀敏90年代旅游精选1 沙寿臣陈秀敏90年代旅游精选2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丰富的精神生活</b></h1> 退休20多年来,我们俩组织或参与组织了百余次大大小小的同学、战友、邻居、亲友聚会。组织或参加了二十多个微信群。移交军休所以后,参加了十几年的党务工作和志愿者工作。参观了几十个博物馆、展览馆和名人故居。各种社会活动十分丰富。精神非常愉快。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结语</font></b></h1> <b>世界有了女人,男儿才争霸天下!社会有了女人,男子才尽显才华!家中有了女人,男人才有温暖的家!我有了好媳妇陈秀敏,我的家才兴盛发达!!<br>今天,我们庆祝金婚,明天我们还要携手向钻石婚和白金婚前进!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将在新的征途里继续相互尊重、相互宽容、相互关心。尤其要无微不至的关心对方的身体健康。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我们相濡以沫,享受生活,携手终身,相爱永远!!!</b><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