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北市最沈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万有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会记住这一时刻:2020年9月30日19时一一</p><p class="ql-block">一场穿越时空、链接文脉、雅俗共赏的盛大开市仪式点亮沈城夜空,唤醒老北市1636记忆,铺陈一幅清文化、民国文化、民俗文化、市井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的盛世上河图。</p><p class="ql-block">从打听说老北市改造工程消息,我就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如今真的开市了,兴奋的我夜不能寐,立马就跑去瞧瞧改造后老北市的芳容,真是一睹为快。</p><p class="ql-block">这个国庆节我几乎被老北市黏住了,前后三次光临老北市,白天去了两次,夜晚又去了一次。三次出行,每次都不虚此行。逛皇寺庙会,那是全国土特名优产品大荟萃,东南西北中,尽收庙会中。也许是在节日里,皇寺路上游人如织,摩肩接踵,购物的人络绎不绝。观赏文盛园景点,让人恍惚穿越时空,梦回几十年前,许多老字号齐聚园中。这里人头攒动,观景的,拍照的,一个景点,众人等待,那个火爆,那个人气,不说叹为观止,也是多年未见,真的让人觉得老北市又回来了。明湖春里游客不绝,里面正在卖烧鸡,营业员说这是明湖春传统特色风味,38元一只,用牙签扎一片品尝,咂摸咂摸嘴,顿感味道独特,唇齿生香,扫码付款,买了一只,作为节日的一道佳肴。在文奉园里溜达,全国各地方小吃让你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北京爆肚、大连焖子、锦州烤串、西安肉夹馍、长沙臭豆腐等,应有尽有,各式美味混浊的香气和南腔北调的叫卖声,把老北市的烟火气熏燎的红红火火的。夜幕降临,华灯与灯笼竞辉,霓虹与光带共彩。文盛园华灯璀璨,五彩斑斓,文奉园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两园隔流光溢彩的皇寺路交相辉映,把老北市最沈阳展现的淋漓尽致,那个镜头还上了央视,让沈阳人倍感有面儿,也成了新晋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徜徉在熙熙攘攘的皇寺路上,向北望去,锡伯族家庙旁舞台背景红底白字的六个大字道出了北市场的份量和价值一一老北市最沈阳。</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说老北市最沈阳?说起老北市的名气,在沈阳可以说是无人不晓。它是老沈阳最具市井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是沈阳乃至东北市井文化的集大成者。老北市独特的历史,独特的味道,独特的气息,就像一瓶久储发酵的老酒,味道醇浓,愈品愈浓。老北市是百姓眼中最接地气的“杂巴地”,是这座城市中最具烟火气的“清明上河图”。</p><p class="ql-block">我家住在惠工三角地,与老北市只是一条铁路线相隔,跨越铁路的那座“天桥”,把沈河与和平两区紧紧连接起来,“天桥”也是我们通往老北市的必由之路。</p><p class="ql-block">作为年过花甲土生土长的沈阳人,我对老北市的感情很深,因为这是我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经常光顾的地方。当年沈阳有三大商圈,中街叫“城里”,在皇城根下,有点高大上,一般去的时候很少。太原街毗邻沈阳站,距离远了许多,步行大约一个小时,坐车又舍不得那毛八七的。所以北市场成了我观光购物看电影的首选,没有之一。</p><p class="ql-block">站在西边新建的北市场牌楼下,我左右环顾,放眼四周,任思绪如时光倒流,让往事如电影闪回。</p><p class="ql-block">这里的一街一巷,曾是那么的熟悉;这里的一店一铺,曾是那么的亲切;这里的影院剧场,曾是那么难忘。看着现在的变化,回想过去的情景,憧憬未来的发展,不禁触景生情,感叹岁月沧桑……</p><p class="ql-block">先有实胜寺,再有老北市。老北市1636,说的就是莲花净土实胜寺,建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因其是清皇室家庙,又称皇寺,所以老北市是清朝第一个庙会市场。</p><p class="ql-block">1916年,张作霖出任东三省巡阅使后,为发展东北民族经济,丰富沈阳商业活动,有计划的开发建设北市场。至1920年,在十间房地区初步建成北市场商业圈,娱乐业、餐饮业、金融业、工商业在这里日益繁盛。老北市形成了北至老北站、南到市府大路、西邻南京街、东抵皇寺庙的空间布局。这一带既有外国领事馆、中外商会、奉天纺纱厂,又有众多的小商小贩,是个五行八作一应俱全、商客游人熙攘纷乱的繁华闹市。</p><p class="ql-block">北市场购物十分方便,当年较大的商场有北市、民生、公和、中原4家。其中,北市商场于1922年由10多家小商贩组成,生意红火,3年之后扩大了经营场地,整饰装修店容店貌。至1939年时,已拥有业者110户,营业门市300余间,经营规模雄居沈城商界之首,令中街太原街难以望其项背。购买金银首饰,有东金华、聚宝兴、广顺、爱华等金店;头疼脑热的,有广生堂、宝和堂、万芝堂、益寿堂等药房。平康里、宜春里、永宜里一带的“书馆”,多达180多家。混杂在这一带街头巷尾的,有耍枪弄棒卖狗皮膏药的、有算命占卦摆摊设赌的、有拉洋片捏糖人的、有叫卖各种小吃卖大碗茶的,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无所不有。</p><p class="ql-block">北市场还是吃喝玩乐的好去处。当年北市场有饭店120多家,其中聚宾楼、新味斋、品香斋、三合盛、四兴隆最负盛名。沈城著名的3家大戏院:中山大戏院、大观茶园、共益舞台,悉数建在北市场。此外,还有云阁、保安等电影院。北市场是奉天落子,评剧的福地,更是评书、奉天大鼓、皮影戏和各种东北民间艺术演出的天堂。这里有当时闻名全国的民间戏剧舞台,吸引着来自各方的数不清的艺人登台献艺。一些曲艺新人,在这里初露锋芒,继而红遍东北,走向全国。梅兰芳、程砚秋、裘盛戎、唐韵笙、尚小云、荀慧生、金少山、张君秋、马三立、侯宝林等大家名家,都曾在老北市登台演出。中国现代戏剧史、曲艺史,都应该写上沈阳老北市辉煌一笔。</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沈城被外地人戏谑为“洗浴城”,当年的老北市就是沈阳最大的“洗浴中心”。寒冷又漫长的冬季,酒足饭饱,去老北市泡个热水澡,那是十分惬意的事。老北市的洗浴行业历史悠久,服务上乘,有澄瀛泉、第一泉、天合池等,三家浴池三足鼎立,都是如雷贯耳的老字号,绝不逊于中街的会兰亭、连奉堂和太原街的国庆浴池。尤其是澄瀛泉那个欧式建筑绝对是老北市的一景,一大两小三个洋葱头穹顶建筑耸立楼顶,远远望去在周围中式建筑映衬下特别巍峨;挑高的门厅和气派的大门,十分宽敞明亮;圆形的拱窗和转角的石砌,尽显雍容华贵;白色灰泥墙结合浅红屋瓦,清新不落俗套。走进里面,大厅从一楼贯通至屋顶,从屋顶垂下一个金碧辉煌的欧式吊灯,玲珑剔透,造型典雅;木制的拱门回廊和楼梯,雕花饰纹,尽显洋气;挑高打拱的门窗镶着纹路与颜色各异的花玻璃,绿如宝石,紫如罗兰……没等走进浴池,脱去衣衫,澄瀛泉就让你赏心悦目,心神荡漾了。很可惜这么一座有文物价值的老建筑已经作古了,于老北市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损失。</p><p class="ql-block">我与老北市的渊源始于1964年,那年我6周岁。</p><p class="ql-block">刚从三年自然灾害挺过来的人们温饱无忧了。春节前夕,爷爷奶奶领着我哥去北市场,听说后我也嚷嚷要跟着去,爷爷说你太小了,北市场人多,还有拍花子的。听说有拍花子的,我害怕了。望着祖孙三人走出胡同,心里还是有点失落。下午爷爷奶奶和哥哥回来了,看着哥哥头上戴的新棉帽子,脚上那双新棉鞋,我忙去翻奶奶手里的兜子,兜子里有哥哥的旧棉帽子,鞋盒里是哥哥那双旧棉靰鞡鞋。我很失望问奶奶,没给我买新鞋啊?奶奶说你哥这鞋和帽子给你了,还买啥新的。一个6岁孩子哪懂得“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道理,就是觉得爷爷奶奶不公平,心里委屈又不敢吱声。这时哥哥又炫耀地说,中午在老边饺子馆吃的饺子。饺子,那是一年都吃不了几回的,哥是在馋我还是气我。母亲下班回来,偷摸跟母亲磨叨,母亲的话和奶奶如出一辙。</p><p class="ql-block">后来父亲知道了,星期日那天驮着我和哥去了北市场,在位于盘锦路东侧的新光电影院看了《岸边激浪》电影。这是我记忆中第一次去北市场,第一次有记忆的电影。还有一次印象深刻的是看《地道战》。</p><p class="ql-block">那天母亲比往常早一个小时下班了,说去姥姥家,领着哥哥走了,我感到不对劲儿,就跟在后面。到了姥姥家门口,母亲并没进姥姥家,而是拉着哥哥径直朝前走,我鸟悄地尾随其后。过了团结路,母亲和哥哥向天桥方向走去,我断定妈妈带哥哥去北市场看电影了。</p><p class="ql-block">我紧跑几步撵上了母亲。母亲看见我一愣,“你跟着我干啥?”妈,你和哥是看电影去吧?”母亲瞅了我一眼,板着脸说,“对,是看电影去,地道战。”听妈说看地道战,我的观影心情更迫切了,“妈,我也想看地道战。”不是妈不带你,没有那么多票啊!”妈的态度不像刚才那么生硬了。“带我去吧,到电影院再买一张票呗!”妈的脸色又有些阴郁了,“你寻思买菜那。快回家吧,下礼拜让你爸带你看!”妈妈撇下我,领着哥哥走了,我又不舍地撵了几步,妈妈回头喝道:“快回家吧!”我转身往回走,一边抹着泪一边回头看母亲和哥哥,直到他们拐向天桥。</p><p class="ql-block">6点多,父亲一身疲惫进了屋。吃饭时,我把母亲的话跟父亲说了,父亲说马上就到国庆节了,节前不能休息了,想看地道战节后再说吧!</p><p class="ql-block">听父亲说节后才有时间,我有点着急了,说:“爸节后不一定还演地道战。”爸扭头看了我一眼,那眼神似乎在说你小子说的有道理。</p><p class="ql-block">次日傍晚,父亲好像比平时下班回来的稍早了一些。父亲对我说:“快跟我走。”又对奶奶说:“娘,我带老二看电影去,你们先吃饭,我俩回来吃。”</p><p class="ql-block">去看电影,幸福来的太突然了,我一点精神准备都没有。坐在父亲自行车后座上,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p><p class="ql-block">出了胡同父亲向左拐,这和去北市场的方向正好相反。我疑惑地问,“爸,咱不去北市场啊?”爸爸说:“咱去亚洲看电影,快开演了,爸快点骑,你坐稳了。”我的心早飞到了电影院。</p><p class="ql-block">我和父亲刚找到座位,第一遍铃就响了。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亚洲电影院,我把亚洲和人民、群众等影院做着比较,最大的差别在座椅上,亚洲电影院是沙发座,坐着软和舒服。</p><p class="ql-block">爸爸说:“饿了吧,吃块蛋糕垫补一下。”父亲从兜里掏出个纸兜递给了我。我接过纸兜,兜里有两块蛋糕,这是父亲怕我饿,特意给我买的。我拿出一块给爸爸,爸爸说我不饿,你快吃吧!</p><p class="ql-block">第二次铃声响起,灯光渐渐暗了下来。电影开演了,我一边品着蛋糕的香与甜,一边观赏着银幕上的光与影,片刻,那银幕在我的眼前越来越模糊了……</p><p class="ql-block">父亲单位离亚洲电影院很近,下班后特意买了票,回来接我看电影,圆了我的地道战梦,也抚平了心里的委屈。</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听评书是1966年开春的一个星期天,比我大几岁的邻居小伙伴带我去听评书,我跟母亲要了两毛钱,来到位于北市二街、群众电影院南边的沈阳曲艺厅。那天人很多,节目也很丰富,有说快板的,有唱大鼓的,还有说相声的,但小孩子最喜爱的还是听评书,因为评书故事性强,扣人心弦。那天说的是《肖飞买药》,我被惊险紧张的情节和智勇双全的肖飞吸引了。到了70年代末刘兰芳说《岳飞传》,当时单位经常加班,为不影响听评书,我还专门买了个半导体收音机,边干活边听。</p><p class="ql-block">这些年我买了多少本书和期刊已记不清楚,但我记得买的第一本书和期刊都与北市场有渊源。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不久,学校组织我们到人民电影院看电影,散场后我来到旁边的北市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介绍人造地球卫星的小册子。这是我买的第一本书,这本书不仅使我了解卫星方面的知识,而且激发了我的求知欲望。之后,我在这家书店陆续购买了《十万个为什么》等许多课外书籍。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西沙儿女》也是在北市新华书店买的。</p><p class="ql-block">1976年初,因“文革”停刊的《诗刊》和《人民文学》杂志复刊,我来到北市报刊门市部,买了这两本杂志,成了一名热爱文学的青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成了北市新华书店和报刊门市部的“常客”,几乎每周都要去一两趟。</p><p class="ql-block">新华书店南侧的大好时光照相馆,与太原街的生生照相馆、中街的长江照相馆齐名,也是沈阳老字号照相馆。我在大好时光照过两张相,一张是1975年,学习雷锋小组在此留影。再一张是1976年毕业前夕,班主任带我们拍了一张班级全家福,两张照片保留至今。人生十六七,确实是一段大好时光。</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看著名笑星赵本山和潘长江的表演,也是在北市场。1987年,铁岭民间艺术团在沈阳大戏院上演了由赵本山和潘长江领衔主演的《大观灯》,因其幽默、诙谐、风趣、搞笑,受到观众的追捧和喜爱,5元钱票价在当时还是很贵的,但每天加演两场仍场场爆满。前不久,我来到沈阳大戏院,这里破败不堪,里面是一家单位的仓库,院子里堆放着破烂,成了旧物收购站,看着特别让人心疼……</p><p class="ql-block">老北市是老沈阳的缩影,是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百年时光,百感交集。让我们在回望与眷恋中,珍藏好这份历史遗产。老北市文化是沈阳城市文化谱系的重要元素,是沈阳城市文化历史演进中的一个高光时刻。</p><p class="ql-block">老北市最沈阳。东部的改造首战告捷,西部的改造也应提上日程。沈阳大戏院、人民电影院和辽宁青年剧场是西部“硕果”仅存的三处老建筑,千万不要再“灰飞烟灭”了,保护开发利用好,让昔日的“杂巴地”在新时代重放异彩,既刻不容缓又任重道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