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朋友送来一包自家生的豆芽。一群小可爱,白胖微绿,头顶小黑帽,你拥我偎,散发着悠悠的豆香,淡淡的、奶奶的,可劲儿撩着人,然而我却陋室藏娇。</p><p class="ql-block"> 或许是年岁大了的原因,遇到一个熟悉的事物,总是被牵出些时间的线头,而后一发不可收拾拉出那久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大山里的人们对于豆腐、豆芽、葱蒜、猪肉、油脂之类的大多都是自给自足,每到接近年关的时候,一年到头难得有时间打理的食材陆续出场,魔芋豆腐,豆腐,红豆腐,豆芽……</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年底能推一座豆腐的人家是很了不起的,说明这户人家有农作计划,样样都有。石磨是家户人家的标配,大多放置在堂屋的角落或者阶(音读“该”)檐坎上。夏天推浆巴、豆浆,秋冬推苞谷米、苞谷面,年底推豆腐。一人推磨,一人添料,默契配合。推磨的人得掌握好速度,推动磨杆,使磨子匀速地转起来。添料的那位根据推磨的速度,瞅准时机,把料又快有准地添到磨眼中。一推一添,浑然而成节奏、成韵律,在“轰隆隆”的音韵中,下半个磨子挂起了瀑布,围起了水帘洞,磨架下的磨盆中,四周累起一座座小山,中间平坦,妥妥的一个微缩“吐鲁番”。</p><p class="ql-block"> 每年每到推豆腐的时候,淘洗干净的豆子就势留下几捧用来生豆芽子。用洗干净的木桶垫上洗净的稻草或者玉米壳儿,把豆子均匀地铺在上面,盖好,放在火塘旁边。<span style="font-size: 18px;">晚饭过后,大家闲暇地围着火炉谝着家常,小孩子趴在大人的怀里,津津有味地听着。明亮泛黄</span>的灯光下,火塘里,粗大的疙兜烧得红红的,映的人红光满面,喜气洋洋。每到此时,母亲大人就会起身在“众目睽睽”下净手净盆,(不能沾一点油星,否则豆芽就会腐烂。)把豆芽倒出来挑挑拣拣,再用温水清洗一番,又放进去。整个过程轻轻地,柔柔的,不说一句话,像侍弄刚出生的孩子,怕磕着、惊着似的。此番情景每隔一天上演一次,大约半个来月天的时间,不负母上的悉心照料,豆皮脱落,洗尽铅华,水灵灵的豆芽就面世了,鹅黄的豆瓣,粗壮的小腿儿,静静地卧在桶里。清炒、凉拌、煮汤皆宜。最经典的一道就是丢肉汤,老少都爱!肉香和豆芽的清香完美融合,汤,那个鲜!那个香!不可言表。揭开锅盖,立马沦陷,即使肚儿溜圆也要再来一碗汤才罢休。</p><p class="ql-block"> 后来,交通便利了,有小贩儿走家串户,豆芽豆腐最是常见,两块钱就买一大包一大块,也就懒得费那功夫去生了。上师范后,豆芽是学校食堂里的常客,工作后,亦是长占单位伙食的一席之地,吃来总觉有股豆腥味,不好吃,自己煮来也一样。说来好笑,第一次见到大袋大袋的豆芽,细皮嫩肉,拖着个大长腿,驻足愣了两分钟,妈呀,这么多生起来该多费劲儿呀!真怜悯那个生豆芽的人。后来爆出毒豆芽等新闻,嗤笑自己的无邪,更是对豆芽敬而远之,到现在,即使吃蒸面我都不要豆芽。今儿有幸拥有这包自家生的豆芽,可真是有几分“近乡情怯”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迟疑中,它已在冰箱里呆了两天,今儿,下定决心两吃:一、清炒,加点泡椒,保证豆芽的脆爽;二、煮肉汤。掏出冰箱里压箱底的一块腊肉,煮熟捞起,丢入豆芽,盖煮,然后加蒜苗起锅。呷一口,嗯……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风卷残云,盘空碗净,肚儿溜圆,感恩馈赠。收拾碗筷时,孩子挑起盘里遗留的一根豆芽说今天的豆芽格外香,不能放过任何一根。</p><p class="ql-block"> 哎!孩儿,你那哪知这就是豆芽的本味呀!可怜的孩子,不怪你,你根本没有机会知道它们的本味,你的世界里,它们早已经“不按常理”出现了。现在的世界发达便捷,农作物的生长可以不再依赖自然条件的调配,也不再受季节的掌控,甚至农作物的基因序列都可以重新组合。春天的蒜苔在冬天里一样可以爬上人们的餐桌;西瓜不用再等到夏天就招摇过市;樱桃摇身一变就成了车厘子,高攀不起……它们原本的味道,除非跋山涉水,去那依旧热爱土地的农家,否则无迹可寻。</p><p class="ql-block"> 和孩子的絮絮叨叨间,一个看似不相干的一个画面浮现脑海,最近抖音上那个“全能”老师,在不同机构化身不同科目的资深教师,演绎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广告铺天盖地地告诉家长:我有经验有方法,不是你孩子学不好,而是你没有报我的课……很是</span>可笑,然而这只是教培的冰山一角,犹如餐桌上的黄瓜西红柿一样,让我们的教育本味在慢慢变味,教培已经掩盖了学校教育,教育成了吆喝的菜市场,知识成了议价的商品,孩子们成了待割的韭菜。很多人为没有周末的孩子们感到痛惜,没有童年的快乐而遗憾,然而和人们爱尝鲜一样,在孩子们漫长而短促的学习征程里,政策下父母们的焦虑是催化剂,一切成了循环,似乎无解。只希望在前车之鉴下,那些刚刚踏上征程的孩子们的家长,能腾一点时间,多一点耐心,配合学校,帮助孩子们养成学习习惯,学习意识,明确这是自己该自力更生的事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来日方长的日子里给他们锦上添花!在没有铜腥味儿的场所里,孩子接收到的才能不止是学习,还有习惯和做人。你想速成的蔬菜大棚里,哪有由蔬菜自己随季节自由生长和积累的机会!这也是南北稻米的差异,为什么北方的稻米口感就是好些呢?</p><p class="ql-block"> 哎!又扯远了,这是不是年龄增长的后遗症?</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一路在丢失,一路在成长,人生本味是什么呢?或许穷尽一生我们也得不到答案。在迷雾重重的前路里,总要独自去追寻,一边有美好在记忆里回甜,一边慢慢地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感恩你来过,我们在美篇里同行。我在安康,遥祝你:新年快乐,万事胜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