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春节风俗”——温宿县第四中学春节主题活动

晓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为了欢度春节,温宿县第四中学的学生开展了陪家人贴“福”、贴对联,向长辈亲人拜年的系列活动,以此来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了解春节的习俗,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感恩亲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 大红灯笼 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贴窗花也是中国春节喜庆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中国的春节,“吃”往往会成为大部分人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旁,就是透着那么一股喜庆热闹劲儿,这可以算是中国民间过年的最大特点之一了。“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似乎在春节这个传统佳节更加显得入情入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经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在喜庆之余,更让学生了解到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就是春节,他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这些风富多彩的风俗习惯,还带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人们高高兴兴的欢度春节,又迎来新的一年,祝大家在这新的一年里:<b>一家和和睦睦,一年开开心心,一生快快乐乐,一世平平安安,天天精神百倍,月月喜气洋洋,年年万事如意。新春快乐!</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七年级各班</p><p class="ql-block">供稿人:郭晓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