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书香,诵读经典———《做内心强大的教师》好书推荐分享之四

芬芬

<p class="ql-block">  手捧书籍,就是手捧希望;开卷读书,就是打开世界之窗。颜真卿曾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书读多了,认识提高了,实践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我们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  《做内心强大的教师》是一本内容非常平实的书,它把做一个内心强大的教师的内涵解释的很全面、很立体、很有人情味。因为教师毕竟是人,只有从人的角度关注教师,才能更多地探寻教师专业发展过程背后的辛酸苦辣,才能更好地诠释一个内心强大的教师的应有内涵。</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又到了好</span>书推荐时间,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做内心强大的教师》第三辑:愿你被生活温柔相待之《好老师不等于好爸爸》精彩节选……</p> 读在前面 <p class="ql-block">  《好老师不等于好爸爸》这篇文章中讲述了鼎鼎有名的物理特级教师萧老师。在大伙儿的印象中,他是一位不苟言笑、严谨而又认真的人。他带的学生成绩很好,每年高考他所在学校学生的物理成绩都是遥遥领先。他儿子也极其优秀,考进了名牌大学,学电子工程专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但是,没想到孩子一进大学后成绩就退步了,大学第一学期时成绩还勉强过关,到大二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孩子居然挂了六科,学校直接给出了退学警告。萧老师气的把孩子的电脑砸了,结果孩子对着他大吼:“你砸呀,你最大的本事就是砸我电脑,撕我本子,现在我电脑都砸了,本子也没什么好撕的,你可以走了吧……!”此后,孩子也不愿意和萧老师说话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为此,萧老师很着急、很伤心,所以,他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通过与心理专家的沟通交流,萧老师发现了自身存在的教育问题以及与孩子们沟通的方法,在专家的引导帮助下,萧老师父子俩的关系缓和了许多,孩子也能敞开心扉与他谈大学里的困难和今后打算……</span></p> 阅读感悟 <p class="ql-block">  通过阅读《好老师不等于好爸爸》这篇文章,让我有了诸多新的思考与启发。尤其是在萧老师描述儿子成长的故事中,我读到了关于父子激烈的“战争,”体悟了其背后直抵人性的教育规律:“一个人不可能成为他自己都不愿意成为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成长,发展,其必要的前提就是他自己的意愿——需要基于自身醒悟,基于自觉,同时也要意识到自己的命定和必须。”</p> <p class="ql-block">  “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他好!”“我的学生都感谢我当年严格要求他们。”“我管好了那么多的学生,但为什么就管不好自己孩子呢?”……经常听到师们发出类似的声音。好老师就一定是好父母吗?真的不一定。当你把教师的角色带回家里的时候,事实上你也把一个掌控者的角色带回了家。孩子的反抗其实是一个信号,他想告诉你他想要自己掌控自己了,尽管他不一定能把自己管好,但是管理自己的能力是需要慢慢培养的,就像一个孩子刚刚学走路,不能因为担心他会摔跤,就剥夺他学习走路的机会。而亲子沟通则是最好的契机。</p> <p class="ql-block"> 从《好老师不等于好爸爸》这篇文章中,我感悟出了做好父母就应该学会做到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亲子共读,你是幸福的父母</p><p class="ql-block">2、有主动成长的父母,才有主动成长的孩子,能否教育好孩子的关键因素是教育的观念,方法和能力。</p><p class="ql-block">3、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p><p class="ql-block">4、正确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趁早,物质营养师,精神营养师,如:一起吃饭,跑步,陪伴,观察,唤醒,激发……</p><p class="ql-block">5、好情绪是强大的成长力,天天发现闪光点</p><p class="ql-block">6、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高低</p><p class="ql-block">7、示弱的人,最会做父母</p><p class="ql-block">8、做自省的父母。教育,就是管住教育者,不是管住被教育者</p><p class="ql-block">9、孩子沉迷网络,父母有责</p><p class="ql-block">10、营造合适的成长环境,和孩子商量,让孩子选择,太严太松都不好,父亲也要介入</p><p class="ql-block">11、陪孩子旅游是父母必做的课题</p><p class="ql-block">12、做会交流的父母,教育学就是关系学,语言肢体交流,父母先认错</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教师和孩子的父母,我们要知道教育责任的重大。我们不能给予孩子无人能比的聪明,但能够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工作,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根本。父母不可能一生代替孩子,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成功的品质,独立解决困难,自信面对挑战,远离恶习,主动承担责任,热情地投入生活,友好地看待他人,是我们每一位父母和老师努力的方向!</p> 分享解读 <p class="ql-block">  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可能是不一样的,但幸福往往属于那些勇于战胜生活的窘境的强者,当然,我们希望凡事完美,但世上哪有那么十全十美的事呢,“人生有一个四大平衡法则:有利有弊、有升有降、有长有短、有喜有悲”,我们在祈求命运的眷顾的同时只能在这个纷扰的凡尘修炼好自己,诗意而从容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对我们不甚温柔,我们也不必对生活生起嗔怨。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都说人的一生有四次好机会,一是:含着金钥匙出生,有个好父母,二是:读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三是:有个好伴侣,通过婚姻来改变,四是:如果没有前面的机会,一切都要靠自己改变。其实许多时候,外界的影响只是偶然,生活的质量主要还是靠自己。我们应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是:找好另一半。择偶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你下半辈子的生活质量,一般来说,必然要选择“三观”,文化、兴趣、爱好相似的,两人之间有共同语言,有共同追求,有为爱而牺牲的品格,这样才能互助互爱,爱情的小舟才不会说翻就翻,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择偶标准,要不就是剜筐就是菜,要不就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另一半。婚姻从本质上说是从法律上对双方爱情关系的约定,但一纸证书并不能代表真正的爱情。爱情可以让两人真正融合,但爱情也可以让双方暴露全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二是做好另一半。一旦走进婚姻的殿堂,就一定要承担起这样一个未曾有过的角色的义务和责任,要力图做一个好妻子和好丈夫。两人要不断地磨合进而达到包容直至和谐。两人都要有和对方同舟共济的决心,都要有能够共度此生、忠贞不渝的信念,婚姻的质量还是取决于自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增进对配偶的了解和认同,鼓励对方实现事业的成功。要从家庭的长远发展来看待遇到的困难,遇到困难不要直接迁怒于对方,而要共同攻坚克难。比如遇到赡养老人问题,要积极为老人着想,当然,做好另一半的前提是要拥有独立的人格,不能凡事都依附对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三是管好下一代。下一代是夫妻两人爱情的结晶,是两人基因的延续,下一代的幸福直接牵系着父母的心。教育好下一代让两人有了共同的神圣使命,这项工作让我们体会到了传宗接代的美妙和价值所在。真正的爱是陪伴,要珍视亲情的价值,多拿出亲子沟通与交流的时间,不要只为了挣钱,而耽误了孩子幸福的童年。要做孩子身边的榜样,无论在做人上还是在做事上,让孩子投来羡慕、敬佩的目光,让他们发生肺腑的进行意义的辨别和判断,日常的耳濡目染终将成为教育的一部分。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包办代替,不能以爱的名义对孩子实行绑架。教育下一代是人生的美妙体验,好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茁壮成长,自由翱翔,偏激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无所适从,失去自我。作为家长要尽量自己带孩子,这样既容易和孩子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又不至于让孩子形成依赖老人的习惯。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记教育的孩子的初心是为了孩子的幸福、健康、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教育需要知识渊博的教师,教育要培养出智慧的人才。亲爱的老师们,让书的精髓融入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background-color: rgb(207, 248, 253); color: rgb(187, 89, 203);">今天的好书分享至此,欢迎明天继续收听!</span></p>

孩子

父母

老师

教育

教师

我们

自己

生活

下一代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