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如此做,才能避免“如此家长”

月下清风

春晚相声《如此家长》给我们呈现了当今家庭教育的两种现状:一种是盲目追风,给孩子报大量的各种辅导班,不顾孩子的感受;另一种是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怎么辅导孩子都不会。一辅导孩子做作业,家里就弄得鸡飞狗跳。 第一种家长盲目跟风,认为报班越多越好,让孩子学一些别人都不会的项目就是赶超了别人。一家三代、六位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像赶场一样,从凌晨三点起床准备,到把孩子穿成只能抱着走,因为从里到外穿着各种辅导训练服装而自己根本无法自由行走,孩子痛苦,家长焦虑,孩子失去了自由的时间,家长失去了业余的生活,看似望子成龙,实则拔苗助长。第二种家长辅导孩子100-70=30这道简单的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计算题,家长耐着性子,一遍遍讲解,孩子一脸懵懂,一脸迷惑、一脸紧张、一脸痛苦的也没有弄懂100-70到底等于几。由于爷爷奶奶在日常卖海鲜时的缺斤短两,更加剧了孩子对这道题结果的迷茫。通过家长辅导孩子一道题,家长气得要崩溃,孩子紧张得要哭。最后家长和孩子都处于崩溃的状态。 这段相声非常形象地呈现了家庭教育的真实。想必很多家庭看完相声,哈哈大笑过后,是严重的认同和叹息,因为这段相声描述的景象戳中了很多家庭的痛点。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教育的深层次的思考。 家庭教育的这种困局如何破解?我想有以下几点: 由于教育的严重“内卷”引起的“剧场效应”,引发家长,尤其是城市中产阶层家长的教育焦虑,再加上校外培训机构的诱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校外培训大军。学校教育秩序因此被打乱,最后不愿意参加的人也被“绑架”着裹挟其中。本来被视为学校教育“调味补充”的校外培训,已经有喧宾夺主之势。<font color="#167efb">国家教育部门想尽办法履行好“剧场管理员”的角色和职责。</font>目前教育部长陈宝生就此已经发表了讲话。通过国家行为定位好培养什么人的根本基调,理顺校外培训机构的作用,通过培训治理、学业评价等手段维护好剧场秩序。 家庭首先是孩子安全健康成长的场所,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没有弄清楚这一点之前,其他的教育都成了无本之木。家长首先经营好家庭,打理好家人的关系,做好自己的工作,做一个宽容大度、吃苦耐劳、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健康为本的人。<font color="#167efb">满口粗话脏话的家长养不出举止文雅的孩子,做生意缺斤短两的家庭也培养不出诚信友善的公民。</font><font color="#333333">家长需要理清家庭教育的职责所在和功能所在。</font><font color="#167efb">家长的精神长相是孩子的精神模板。</font> 在家庭里,正襟危坐的教育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中习得比学得更重要。知识的教育同样可以变得有趣而无形。<font color="#167efb">教育无形才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font>生活处处是教育,无论是语言还是数理。把有形的知识赋予实际的意义,于有意无意间呈现给孩子,当孩子把知识与意义完全联系起来的时候,他就读懂了其中的含义,他就会觉得知识犹如爸爸妈妈那样亲切,那样司空见惯。在生活中理解汉字的含义,在生活中学会看懂每件事物上的内容,在生活中理解数字的意义,在生活中理解减加乘除的运用,那么阅读和计算就成了他的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不是孤零零的无生命的文段、不是无意义的计算。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 每一位家长在成为家长以前或者成为家长时,要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理论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整体能力和素养,找准自己家庭适合的教育方法,方法错位就会导致家庭教育错位。不懂家庭教育的家长会带给孩子很多的焦虑和无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需要弄清楚自己孩子的真正爱好和特长,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根据孩子的特长和爱好有选择的选取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正规的有资质的补习班进行学习。<font color="#167efb">打造自己家庭教育的节奏,紧紧配合学校,携手老师,找准孩子的生长点,给孩子营造适合孩子节奏的环境和土壤,助孩子健康成长一臂之力。</font> <br>  在此过程中,家长要避免三种极端。一种是学习是孩子的事,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长不管不问,孩子学习教育好坏与他无关。一种是教育和辅导孩子是妈妈的事,爸爸只负责挣钱养家,不负责孩子教育,造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缺位。一种是“我的孩子是天才,谁家孩子都不如我的孩子”,给孩子施加太大压力,一有风吹草动,就紧张过度,这只会害了孩子。以上三种极端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br><br> <p class="ql-block">  在经济飞速发展、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今,变革家庭教育的理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改善家庭教育的方法,破解家庭教育缺位、错位、越位的现象,给孩子松绑,急需家庭成员提高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素养,找准家庭教育的节奏。只有这样,才能不做“如此家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