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作家》群交流保存刊 20210213

草原作家

<h3>《红楼梦》读后感:王熙凤为何不待见薛家母女<br><br><br>浮华如梦<br><br><br> 俗话说的好:“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意指彼此同姓,关系自然就会亲切些。小说《红楼梦》薛姨妈是王熙凤的姑母,骨肉亲情,血浓于水。按理,薛姨妈在贾府应该会得到她这个管家侄女的诸般照应,然而事实却大相径庭。从打薛家母女搬进梨香院,王熙凤非但对她们不闻不问,还时常在贾母的面前对其编派挖苦。<br><br> 书中第五十九回,众位姐妹在芦雪庵即景联诗,贾母也兴致勃勃的参与其中,和后辈们共享天伦之乐。这个时候薛姨妈来向贾母请安,说了这样一段话:“昨日晚上,我原想着今日要和我们姨太太借一日园子,摆两桌粗酒,请老太太赏雪的,又见老太太安息的早。我闻得女儿说,老太太心下不大爽,因此今日也没敢惊动。早知如此,我正该请。”<br><br> 薛姨妈本是虚应故事,贾母久历沧桑,也顺着她的意思说了一些场面话。王熙凤却节外生枝,对薛姨妈说:“姨妈仔细忘了,如今先秤五十两银子来,交给我收着,一下雪,我就预备下酒,姨妈也不用操心,也不得忘了。”王熙凤利用一番玩笑之言,揭穿了薛姨妈吝啬虚伪的面具,令其十分难堪。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王熙凤处处与这位亲姑母针锋相对呢?<br><br><br> 王熙凤之所以能够讨得合府上下一片欢心,就在于她体察人情,熟谙世故。小说提到,薛宝钗过生日,贾母领着儿孙们为她庆贺。在安排听戏的时候,贾母却偏偏没有让薛姨妈点戏,而且她还接着说道:“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为他们不成?他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了,还让他们点呢!”<br><br> 薛家在京城也有房产宅基,可薛姨妈却用它出租赢利。母女二人赖住贾家。贾母虽然年迈,却是心明眼亮。她恼恨的倒不是薛姨妈市侩。而是宝钗进府后,“金玉良缘”之说便传得沸沸扬扬。这对于维护宝黛爱情的贾母,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当宝玉和黛玉因为金麒麟以及张道士提亲等事情,而吵得天翻地覆时。贾母哭着称:“他们是一对冤家,什么时候自己去了,即便两个小冤家闹到天上去,也眼不见心不烦了。”<br><br>  在贾母的口中,“冤家”显然指的是夫妻。第二十五回写道,林黛玉对凤姐说她送的茶挺爱吃,凤姐就说她明儿个派人给黛玉送过去,同时还有一件事要求黛玉帮忙。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br><br>  王熙凤对着众人说出这些话,表明了她对宝黛恋情的支持。为什么王熙凤可以无视元春的意愿,不惜得罪王夫人和薛姨妈,原因就在于她摸透了贾母的心。从黛玉搬进贾母屋中,生活用度与宝玉相同,聪明的王熙凤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薛姨妈是宝黛感情路上的绊脚石,不受贾母的待见,王熙凤当然也不会与她走的太近。<br><br><br> 王熙凤不喜欢薛姨妈,也有出于自己地位的考虑。林黛玉进府之初,王夫人询问王熙凤月钱放了没有?王熙凤说:“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br><br>  姜是老的辣,王夫人此举明着迎合贾母心意,又暗示王熙凤,自己才是府里的当家人。王熙凤深知王夫人对她并不信任,不过没有适合的人选,其管家的地位暂时是稳固的。如今来了个读书识礼,又精通商道的薛宝钗,王夫人又对这个外甥女十分喜爱。王熙凤已经隐隐感到了潜在的危胁。而且贾宝玉的丫鬟晴雯还说宝钗:“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宝钗觊觎宝二奶奶的地位,希望通过联姻光耀薛家产业。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王熙凤伶俐机敏,看出了其中端倪,也就不会对薛姨妈一家存有什么好感了。<br><br><br><br></h3> <h3>牛(散文)<br><br>作者:刘云<br><br><br><br>在家畜中,我感叹马善于奔跑的天性、驼征途远足的耐力、狗对主人的顺服忠诚。不过,最使我感叹的是牛吃苦耐劳的精神。<br><br><br><br>我出生在建国前的“土改”时期,家乡是偏僻的农牧区。从记事起,就与牛为伴,吃的是老牛拉犁耕地打出的粮食,烧的是老牛从野外拉回来的柴火,出行坐的是老牛拉的木车,喝的是牛奶。夏日里,去牧场放牛,母亲挤牛奶时,我把小牛犊牵到一旁。<br><br><br><br>父亲说:老牛一生吃净草、喝脏水、干累活,不能虐待老牛。杀什么也不能杀老牛。别人杀牛,不要在一旁看,要不然,将来死后脱成(转世)老牛去受苦。过年时,总是把写有“大吉大利”的黑字红纸条贴在牛角上。正月初一早晨,我跟着父亲迎财神,父亲总是牵着老牛。我不解其意,但看得出是对老牛的重视。<br><br><br><br>“土改”时,翻了身的贫下中农分得了土地,但生产力低下,只得几家联合组成互助组,套一两副犁杖,而拉犁的就是耕牛。从春到夏,耕牛伴随主人在艰难的环境下拼力地劳作,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过了艰辛的岁月。<br><br><br><br>庄稼进场,老牛仍不得歇息,被人戴上牛箍去踩场。后来,牲畜多了,骡、马、驴也成了耕畜,但主力还是牛。<br><br><br><br>谁也无法猜测我们的祖先在刀耕火种时代何以将牛训化成听话的工具,为我所用。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有许多关于牛的故事、牛的传说,也有许多对牛的赞许。“牛郎织女”的传说家喻户晓。牛郎不知姓氏,与牛相依为命,故给自己取名牛郎,而老牛则成全了他与七仙女的美满婚姻。<br><br><br><br>正是由于牛有较高的地位,人们用牛字作为词语的比比皆是:牛郎星、牛头刨、牛仔裤、牛气冲天、力大如牛、牛角挂书、牛高马大、汗牛塞栋、耕牛之子、气冲牛斗、气壮如牛,等等。常用“真牛”比喻人的神气。<br><br><br><br>牛在国外也受推崇。我去美国旅游,看到纽约华尔街上有一头六吨重的铜牛塑像,拍照的人拥挤不堪,有的人甚至在牛屁股后留影。在西班牙的斗牛场上,彪悍凶猛的牛足以使斗牛士望而生畏。如果斗牛得胜,便成了“真牛”的勇士。<br><br><br><br>我对牛情有独钟,是因为它为我家出过大力,同我们度过艰难的岁月。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分得一头耕牛。就是这头绰号为“长毛子”的耕牛为我家经营五口人的口粮田立下了汗马功劳。期间,因它“跑疯子”(螨虫咬)不听话常遭到我的鞭笞。当他老了,我把它卖了。它被人牵走回头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懊悔自己不应该苦待它。后来,我写了一篇题为《“伤痕”留下的记忆》一文来纪念它,并深表忏悔。<br><br><br><br>牛,词典的解释为身体大,力气大,供役使。除此,它给人的印象是老实、忠诚、听话、卖力,能吃苦。这种本性是绝大多数动物无法相比的。人们常用“老黄牛”比喻那些任劳任怨、默默无闻、脚踏实地、肯于奉献的先进楷模。鲁迅曾在诗中赞扬那些鞠躬尽瘁者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鲁迅夫人许广平也曾写到:“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不是吗?奶牛不仅有舔犊之母爱,其献出的牛奶不是成了人的营养佳品吗?<br><br><br><br>牛的无私奉献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具有的优良品质。正是这种“甘做老黄牛”的奉献精神造就了无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栋梁,发挥出巨大的正能量,推动新时代的发展。<br><br><br><br>在农业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我国大多数地方已听不到耕牛声了,但人们却将拖拉机比喻成“鉄牛”。牛也曾出现在画面里、歌声中。江南水乡牧童坐在水牛背上吹着短笛;在“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归的老牛是我同伴”的歌声中,事农的农民高兴地回家,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和美妙的声音啊!<br><br><br><br>今天,大多数老牛走出田间,但它的身价仍处在各类大牲畜的榜首,为人类继续作出牺牲,而它的奉献精神将永世长存。<br><br><br><br>牛啊,你真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