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屯基号这个小山村里,有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就是阿丛。</p> <p class="ql-block"> 阿丛快到古稀之年了,与阿惠,阿文,阿琢,阿朋等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最要好的朋友。他们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耍游戏,一起去河里洗澡钓鱼。难忘的童年和学习生活都是在欢乐愉快中一起度过的。他读书时经常受欺辱,那是因为有些霸气的同学肆意的在欺负他。每次打架阿丛都被打的头破血流,吃亏的总是他。中学毕业后他没有继续就读高中,而是去了花加拉嘎黑氏滩村姥爷家,跟着姥爷去学徒工了。</p> <p class="ql-block"> 阿丛姥爷是个非常干净利落的小老头,姓张,是个非常有名气的皮匠,远近闻名,手艺精湛,方圆上百里生产队的皮子活基本都是他承包加工。那时生产队有大马车,是当时生产队里最主要的运输工具,四套马车的车套都是用皮子做的,加工好的使用时间就长,不容易断,反之就经常断裂,耽误事还容易出车祸。</p><p class="ql-block"> 皮匠活是个非常复杂的一项技术工作,泡皮子时间长短,温度高低都要把握好,时间短了毛不掉,长了皮子烂了不结实。从皮子上往下铲毛得掌握好尺度,把毛铲掉皮子不能割坏,皮子坏了影响质量。毛铲掉后割皮条更是个技术活,宽窄要匀称,不能一块儿粗,一块儿细,皮条粗细不匀纺出的皮绳也是粗细不匀,交不了活。</p> <p class="ql-block"> 纺皮绳是最关键的了,摇车上劲时劲要使匀,上一个劲是360度,半个劲是180度,劲大了不等纺完皮绳就断了,这是皮匠最烦恼的一件事了,断了的那股得重新接,接皮子不能有疙瘩,还得接好,原来纺好的都得破开重新来,最糟心了。每到这个关键时刻,阿丛姥爷手把着“绳木瓜子”,有三个沟,一个沟是一股,三股劲都匀了,姥爷就往前慢慢地走着,边操作边指挥:“再上三个劲,再上一个劲,再上半个……”当阿丛劲上的不对时,皮绳三股当中的一股可能就断,如果断了,姥爷就会大发雷霆,训斥阿丛:“少吃点辣椒!”。这个“少吃点辣椒”已经成为本村村民对做错事一方训斥的口头禅。</p> <p class="ql-block"> 纺完的皮绳干了,往高举不倒,举得越高越好,说明皮绳纺得质量就好,就能向队长交差了。严师出高徒,经过几年的努力,阿丛学徒生涯结束了,自己能独挡一面,手艺不错。这种活不是一般人能做了的,得能吃苦,干活的环境是又脏又臭的,一般人扛不住那种味儿。为什么人们都管干这种活计的人叫“臭皮匠”,就是由这种活计的性质决定的。阿丛能把这种技术学得那样的精湛,可见他的不一般。</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九年全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解散了,大马车少了,因此,皮匠的生意基本就结束了。阿丛只好丢弃皮匠活,回到家里从事种田。在队里分田时,好平地阿丛全不要,专门要河滩那个大盐碱滩地,好多人都不理解,认为他傻。这样的地下雨多了能把庄稼泡死,就是遇上好年头,这样的地亩产照好平地也差老了。阿丛心中自有打算,他相中了这块地方,想种植水稻,开菜园子种植蔬菜和一些能出钱多的经济作物。想法不错,可在那高低不平,杂草丛生,三天不除掉那杂草就长很高,在这样的盐碱地想开菜园子种蔬菜,困难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阿丛和阿霞夫妻两个一年四季都辛勤劳作在这块盐碱地里,种水稻开菜园,第一个条件就是得把土地整平。整地最好的时机就是秋收后和冬季及春季播种前。俗话说:“沙盖碱,赛金板”。就是说把白面细沙子土和盐碱土混合在一起,就能改造盐碱地,即能抗旱又能抗涝,能把盐碱地变成难得的土质优良的沃土地。屯基号那里小细白面沙子到处都是,夫妻两个用车把沙土拉到地里,车进不到的地方,两人就用抬筐抬,阿霞是个能干的女人,抬一百多斤的土,能把阿丛抬怂了,每次休息都是阿丛先提出。</p> <p class="ql-block"> 农闲时阿丛就到处收集猪狗牛羊等粪便和费物杂草等混在一起,放在大坑里发酵沤上,秋季起出来上在地里,是改造土壤最好的有机肥。每年阿丛都把这样大量的有机肥铺在地里,使土地变得更加肥沃。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阿丛愣是把这块过去人人认为连兔子都不拉屎的劣土地,改造成了人见人夸,人人都羡慕的沃土地。种植的水稻和蔬菜,金灿灿绿油油的,可着人喜爱了。</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视土地为生命的年代里,在这块土地上倾注了阿丛,阿霞夫妻两个大量的心血,肥沃的土地见证了他俩个不平凡的,风雨沧桑的艰辛历程。</p> <p class="ql-block"> 阿丛具有超前的经济头脑,在改造好的沃土上开出一块做菜园,种上各种蔬菜。每当种植的茄子,辣椒,大头菜,葱蒜和芹菜成熟的时候,也是阿丛一家最累最操心的时刻。特别是芹菜上市场销售时,是最麻烦最累的。晚上把芹菜割回来,全家人一齐上阵,摘去烂叶子,一捆一捆地捆好,放到车上,捆好一骡子车芹菜,得大半宿才能干完,休息一两个小时,就得套上骡子车,按照集市的日期,分别到几十里外的碧流台,杨家营子和丰水山几个集市,老早地抢个好地势,卖个好价钱。中午时分大约把这一车菜就全部销售完了。这时,如果有时间,阿丛就到小饭店里要上一杯子老白干和一碟小菜,外加一碗白面条,几块钱的事,就能美美地吃上一顿,然后赶上骡子车,怀里揣着今天挣来的钱票子,这一刻是阿丛最爽快的时刻了,迷迷糊糊地那种感觉,用本村“阿愚”的话说,这时刻的感觉给个旗长也不换。</p> <p class="ql-block"> 阿丛的父亲是的大个子,脾气倔强,说话声音洪亮,嗷嗷地,鼻子有些红,吃完饭没事时到生产队的保管屋子里,跟大辛,李德等几个老人在一起侃大山,说的磕可多了,非常幽默风趣,听后会让你忍俊不止。阿丛和阿霞结婚时,吃完喜饭后,不知道因为什么事,娘家人挑理了,好多人去劝也不及于是。这时,老头嗷的一嗓子,说:“愿意干就留下,不干就把姑娘领回,但吃我的酒和饭菜我得给你们踩出来。”就这一嗓子,谁也不闹了,悄悄地都走了,看来什么时候还是怕厉害人啊!</p><p class="ql-block"> 阿丛的母亲是个漂亮的小老太婆,干净利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时期,谁家儿子结婚,姑娘出嫁,都找她去炒菜做上厨,她做的菜挺可口的。老太太对孙男娣女更是呵护有佳。有一年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老两口到下山头去看护果园,为家里生活也算是个贴补,临走时一再地嘱咐儿媳妇阿霞:“阿霞,我走了,你在家里,要多哄虎子少干活”。奶奶坐在小驴车上,边走边还一遍又一遍不停地喊着同样的话,可见,这里寄托了奶奶对孙子难舍难分和惦记的厚爱之情。</p><p class="ql-block"> 阿丛有一儿一女,儿子小虎子读书很用功,国家计划有分配的那个年代,考上大学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为村里和家族都争了光。虎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在赤峰盐业上班,那是个好单位。改革开放后,虎子辞去本单位工作,自己另辟门路,在赤峰市注册资金五仟万,承办了金诺美通讯有限公司。公司办公室的人员二十多,工人一百多,外出施工的大车十几台,自己开一百五十多万的奔驰。夫人,孩子还有奥迪等轿车,一百多平方米的楼房好几处,现在的年纯收入过千万,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一天夜里,虎子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做手术,但手中没钱,深更半夜的阿丛两口子敲开阿文的家门,哭诉着求借点钱,给虎子夜间做手术。阿文夫妻两个二话没说,解全力把钱借给阿丛,解了当时阿丛的燃眉之急。虎子出院后打针消炎等活阿丛也找阿文去帮忙。阿丛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每年秋季都把家里自家菜园里的芹菜,大头菜等送给阿文家一些,以表感谢之情。</p><p class="ql-block"> 阿丛现在每年腊月都从赤峰市回林东老家屯基号村给父母上上坟,捎带再看看几位哥哥嫂子和姐姐妹子,也算是荣归故里。回到村口时见到屯基号屯的人,无论是谁,每人都发给20元钱,边发边说,过年了自己去买点小物品,表示一下我阿丛的一点小意思。对于比较困难的几个好哥们,他亲自去家里探望,每家送给200元,以示慰问。村中站前商店“小杰大脚”商店里人气最旺,人们聚集在那里玩扑克,下象棋,打麻将,是这个小山村里人气聚集最旺的地方。阿丛见状,拿出100元钱让“小杰大脚”,把旧扑克换掉,以后每年这里打扑克用的扑克钱阿丛我全包了。钱虽然不多,但屯基号村的大亨不止一个,谁也没有做到阿丛这一点。这说明,阿丛对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富了不忘家乡人,充分显示了他本本分分,地地道道的农民憨厚,善良和高贵的品质。</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阿丛在赤峰市里和儿子一起居住,虎子“下海”后,奋力拼搏,几年后自己除了开办了一家网络安装公司外,在林东镇振兴大街东段还承办了一家酒厂(蒙鹿源酒业有限公司)。按建制公司得设置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一天,虎子告诉他,老爸,你是咱家两个公司的董事长了。阿丛听后,又惊又喜喃喃自语地说:“我原先是个臭皮匠,大字也不识几个,连公司在哪我都没去过,现在竟然成了董事长,不可思议,有点意思,有点意思……”边说边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似的。</p><p class="ql-block"> 现在阿丛闲来无事时到外面散散步,每天的生活用本村“阿愚”的话说,就是“喝小酒,摸彩票,打对调”。现在阿丛儿孙绕膝,其乐融融,享受着晚年的天伦之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屯基号第一悠闲潇洒的老人,这才是苦尽甘来啊!他是我们那一代最羡慕的人。阿丛这些普普通通的平凡事迹和他那高贵品质被小山村里的人传为佳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人不为他的行为而点赞喝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年平凡皮匠</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种粮</p><p class="ql-block"> 历尽千辛万苦</p><p class="ql-block"> 苦尽甜来变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绿地蓝天楼房</p><p class="ql-block"> 儿时梦中向往</p><p class="ql-block"> 晚年得以实现</p><p class="ql-block"> 终于如愿以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司担任董长</p><p class="ql-block"> 茶余饭后闲逛</p><p class="ql-block"> 彩票对调喝酒</p><p class="ql-block"> 传奇人物名扬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 者:王 文</p><p class="ql-block"> 摄 影: 从 玉 华</p><p class="ql-block">2021.2.13(辛丑年)正月初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