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总觉得现在的年缺少了那么些“味”和“魂”。虽说年三十的餐桌上玉盘珍馐,色香俱全,忙乎了一天的年夜饭,大家却吃不出那种“食欲感”;虽说给孙辈的红包是4位数,甚至5位数,但从他们的眼里看不见那种“喜悦感”;高科技的春晚舞台流光异彩,群英荟萃,但再也没有那种想看的“期待感”;年三十的夜晚可以清静睡觉了,但没了那种“喧闹感”。于是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我儿时过年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美食</p><p class="ql-block"> 美食永远是中国人过年中的主角。儿时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平日里吃不到的美味。而说起过年的美食,自然就会想起父亲。父亲是家里做美食的高手,从小年这天开始,父亲就要张罗着过年的食材 。“风鸡”颇有特色 ,将线鸡不拨毛掏出内脏 ,然后塞满各种香料, 悬挂起来风干,鸡肉从内到外散发出特别的香味儿。 炸肉丸子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父亲将柴火炉子搬到屋外,十斤左右的肉要炸上一箩筐的肉丸子,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将猪肉剁成沫,配上豆腐、红薯粉、糯米饭和各种香料 ,搅拌后用手挤出一个个丸子放入油锅中炸出金黄色 ,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炸过肉丸子的油 ,接着炸花生米 ,红薯干 ,面粉油果子 ,我们这些孩子觉得这一天最幸福,可以围着炉灶边吃边玩,吃到饱胀才肯罢休 。 </p> <p class="ql-block"> 年三十这天,清早我们会配合父亲贴好寓意吉祥的春联,上午父亲便要准备各种年夜菜了,煎蛋饺、梅菜扣肉 、红烧肉、红烧鱼、烧老鸭、炖鸡汤 、墨鱼汤、包饺子等……</p><p class="ql-block"> 中午不做饭 ,一直到下午四、五点钟便开始吃年夜饭了 ,放完长长的一挂鞭炮, 将各种美味佳肴端上桌 ,我们这些孩子早已经是垂涎三尺 ,父亲似乎是要将这一年里对美食的欲望全都给我们填满,吃到我们个个摸肚子打饱嗝 。</p> <p class="ql-block"> 守 岁</p><p class="ql-block"> 年夜饭后,吃饱喝足了的孩子们会等待父母亲给的压岁红包,这钱都是崭新的 ,我和妹妹一般只有2角或5角 ,哥哥会得到5角或1元,一年到头没有一分属于自己的零花钱 ,过年得到的这个红包显得格外的珍贵 ,往往是将这钱藏在枕头底下,留到关键的时候才用 。</p> <p class="ql-block">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父母亲不会吝啬年三十的木炭,架满木炭的火盆,火苗通红跳跃 ,一家人围着炭火盆唠叨着家务事 ,孩子们早就按耐不住,冲出门到各家门口地上捡还没有炸响的鞭炮 ,口袋里装着满满的鞭炮回来,从火盆里夹一块炭火,在自家门前玩起放鞭炮来。将没有引线的鞭炮从中间折断,再将一根有引线的鞭炮架在折断那根中间,似一座小钢炮,点燃引线后,随着一声炸响,折断的那根鞭炮火药也立即闪出耀眼的火光,这是我们女孩子喜欢玩的游戏。男孩子们喜欢将鞭炮点燃后立即盖上空瓶子,随着一声爆炸响声, 空瓶子被腾空掀翻 ,这种危险玩法常常会被父母责骂。</p> <p class="ql-block"> 除夕夜 ,大人们围着炭火守岁,还时不时放一块糍粑煨在炭灰里烤 ,孩子们疯出疯进地玩 ,饿了就吃上一小块香气扑鼻的烤糍粑,守岁到凌晨十二点整,父亲又会放一挂鞭炮,意味着新的一年到来了 。 </p> <p class="ql-block"> 拜年</p><p class="ql-block"> 年三十晚上一家老老少少都要洗个澡,初一大清早换上新衣服去各家拜年。六七十年代,家里一般会在年前买来各种布料请裁缝师傅来家里做一个星期的衣服。</p><p class="ql-block"> 初一大清早,我们会被母亲叫醒,“起来、起来,去拜年了”,母亲拿出新衣、新裤、新鞋子给我们穿上,眼里满满的欣赏和赞叹。穿上新衣的孩子们成群结队到各家门口,双手抱拳低头对长辈们道上一句“新年好!拜年了!”,然后接过长辈们递过来的糖果零食,就这样一家一家地拜,先拜所有邻居家 ,然后再跟随大人到远一点的亲戚家去拜年做客。</p> <p class="ql-block"> 回想起儿时过年的情景,总感觉那种年味很醇、很浓。现在老百姓的日子每天都似乎是在过年,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的食物,现在平日里也能吃上;只有在过年才能穿上的新衣服,现在随时可以买到 ,因而就少了那份“珍贵感”。</p><p class="ql-block"> 1984年哥哥买来了家里第一台黑白电视机,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电视前看春晚,那年春晚小品是朱时茂和陈佩斯表演的“吃面条”,当时把我笑出了眼泪,不拘言笑的父亲也不停说笑得肚子疼。那时一般人家还没有电视机,而现在高科技的发展,各种渠道的信息让我们目不暇接,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多 ,春晚也不再是除夕夜的重要精神食粮了 。</p> <p class="ql-block"> 一年又一年,中国人心中对年的期盼也在不断的变化 ,可不管怎么变,都是老百姓对“家”的一种眷恋和回归。</p><p class="ql-block"> 年纪大的人回忆过年,也是对过往生活的一种回味,都是对传统“中国味”和“中国结”的一种崇敬之情。</p> <p class="ql-block"> 注明: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百度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