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当年的我们

光影拾贝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大家已经各奔东西,各在天南地北世界各地忙着各自的事情过着各自的日子了 ……</p><p class="ql-block"> 可是在一本四十多年前的相册里,却保存着今天再难凑齐的你们;那一个个当年还稚嫩的面容,和那些年我们尚还年轻的父辈们的身影 ……</p><p class="ql-block"> 今天,册子里面的长辈们渐渐的离开了,那幢红楼老院儿也不复存在了,只有当年的那些瞬间被留在了这本相册里面,这些照片清晰的留下了我们曾经一起渡过的那一段段美好的日子,也就是从这座我们父母同在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宿舍里;也就是从那座位于东单三条西受禄胡同中的老院子里开始的事情,让我们有了那么多难以忘怀的相聚与永不再有了的回忆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我们找机会就嬉戏在一起,大家一样的过着差不太多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后来才知道,能这样一起长大的人才可以被叫做发小儿 ——</p><p class="ql-block"> 我们打小儿就知根知底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而不论你今天在哪儿,你在做着什么样的工作,你还记得吗?艺术大院儿里成长的我们,那时候聚在一起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模仿舞台上的剧情段落,模仿我们父辈们舞台上说过的经典台词 ……</p><p class="ql-block"> 到了后来,我们还真有不少发小儿经过努力而子承父业,走上了从事专业艺术工作的道路了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鲍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严帆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管莘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刘玉梅 (十六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小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彭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杨欢(十七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王威(十六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金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姜小亮 (十九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鲍刚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梁晋(二十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彭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马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杨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王焰(二十一岁)</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原东单小院儿大门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被拆毁了一半的院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的发小儿们,无论你现在生活在哪儿,在做什么?是贫穷还是富有,是成功还是很普通,都别忘了那时候你的发小儿们,和那些年我们曾经一起有过的日子,好吗?</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过去了,相册压在箱底几乎已经被遗忘了,这次准备扫描照片,将这么多已经远了的瞬间全部变成电子文档,而这本珍贵的纪念册还将继续永存下去 ……</p><p class="ql-block"> 愿发小儿们都好。</p><p class="ql-block">(2011年姜小亮为东单三条写的短文,收录于此用做缅怀纪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院儿” </p><p class="ql-block"> 这座红砖小洋楼,坐落在东单三条,门牌号码56号(旧31号),听长辈们说,这是一位洋人的房子,一个传教士,好像是北欧那一带的人。49年以后房产归国家了,顺理成章就成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宿舍。</p><p class="ql-block">小楼,西式格局,方方正正,屋顶高挑,木楼梯,地板地。以前冬季人家屋主取暖烧的是壁炉,归政府后改良了,统一使用洋炉子,每个房间里都设有能插烟囱的烟道(盖房子时就设计好了),合理,人性。</p><p class="ql-block">楼房前有个小院儿,种着椿树,枣树,藤萝架,院子虽然不大却很有味道。</p><p class="ql-block">几十年来,这56号小院儿,总是给胡同里的街坊蒙着一层神秘、好奇、敬仰的面纱。</p><p class="ql-block">不错,几十年里,这座小楼前前后后住过许多中国话剧界的精英,顶级艺术家。</p><p class="ql-block">改革了,开放了,要盖大楼了,小红楼从此悲壮的消失了。</p><p class="ql-block">有心的人含泪站在废墟上,用镜头为我们定格了我们曾经的家。</p><p class="ql-block">往事追忆,不免想起,曾经在这个小院儿里居住过的艺术家们。</p><p class="ql-block">默默地缅怀故去的前辈!</p><p class="ql-block">祝福仍健在的艺术家们!</p><p class="ql-block">孩子是你们的延续 ,青艺子弟永远敬佩你们!</p><p class="ql-block">曾在56号小院儿居住过的艺术家有(排名不分前后)</p><p class="ql-block">张正宇 孙维世 金山 石羽 路曦 王斑 张瑞芳 姜祖麟 江水 郭平 邓止怡 张逸生 金淑芝 陈永倞 常大年 胡辛安 李之华 肖琦 沈皓 沙野 杜士俊 李筠 张云芳 冀淑平 鲍占元 沈继禹 梁燕生 白珊 李章 于真 风眠 郭寿阳 孟庆良等。</p><p class="ql-block">注:感谢以上照片的拍摄者鲍钢。</p><p class="ql-block">姜小亮博文</p><p class="ql-block">2011-2-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