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的变迁 <p class="ql-block"> 拜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或者说是几千年传承的特有文化。这种优良传统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和人生的大部分阶段。其拜年的对象分为长辈拜,亲戚拜,家人拜,同亊拜,领导拜,上下级拜,朋友拜,商业合作拜,等;拜年的方式分为登门拜,书信拜,电话拜,短信拜,微信拜,等;拜年的内容有叩头拜,作揖拜,问侯拜,祝福拜,礼物拜;拜年的时间有节前拜,节日拜,节后拜,一般说,正月十五前的走亲访友都属拜年,甚至在二月二之前都可以称拜年。</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春节,是节日期间主要的拜年曰,但今年的拜年似乎很冷淡,除疫情影响之外,更多的是拜年的内容、方式、时间随时代的变迁而变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p><p class="ql-block"> 今曰,除了领着家属和儿子,到我叔叔家走了一趟,在家接待了过去的司机之外,基本一天静坐家中,玩着微信,守着电视,特别的清静。人上了年纪之后,一般都爱回忆过去,特别是在节曰中本该红火而清静时,更容易勾起往事的回忆。小时候拜年的记忆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便在我眼前一幕幕闪过。</p><p class="ql-block"> 从我记忆或懂亊起,拜年是春节这一天以至正月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天不亮就早早起来,先点旺火,点年草,燃放爆竹,完成接神的系列活动,然后煮饺子、吃早饭。吃完饭,换上新衣服,先给家中的长辈拜年,再给叔、伯近亲属拜年,之后前往本姓较近族亲家中拜年,几乎家家如此,年复一年。小孩们在拜年中挣点拜年钱和水果糖、核桃之类的吃食,一上午,紧紧张张。拜完年之后,小朋友之间经常互比谁挣得叩头钱多。小时候的我,下午自由,一般是与同龄人玩duⅰ核桃、倒镚子、打朴克、下棋之类的活动。高中毕业后,在原有拜年对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同村同学之间的互拜,一般是上午家人,下午同学。街上碰见长辈和同辈都要问声过年好和恭喜发财之类的问侯语。姥姥、姥爷,姑姑,舅舅,姨姨等亲戚家的拜年从初二开始,一般在初十前结束。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成家之后,每年初二开始互相吃请,后来变成一年吃一家,轮流转。这种纳入拜年的吃请活动,延续了二十多年。亲情、族亲、友情在拜年中得到巩固和提高,长幼之分、长辈称呼在拜年中牢记于心,一清二楚。</p><p class="ql-block"> 从村走进城里的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覚,在村里过年,红火热闹,比城里有意思。尤其是每年初一的拜年活动,姑娘、新媳妇、小伙子和儿童们穿着花花绿绿的新衣裳,一群一伙的,有说有笑,走东家,串西家,逢人说好话,那种欢乐祥和喜庆的场面好享受。如果能穿越时空,好想回到从前。</p><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后,除了既有的拜年对象之外,又添了领导拜、同事拜和老乡拜等,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领导拜年。再者,就是城里的同学、同事、朋之间相互走动。</p><p class="ql-block"> 父母亲去逝后,我失去了村里父母亲居住的大家,成为住在城里一家之主的家。初一这天的任务,首先是接待堂弟妹、第媳和侄儿男女的拜年,再到城里两位叔叔家拜年,每年如此。下午到一些关系好的领导和同学、朋友家中拜年,或接待单位城里的职工来家拜年。上班第一天,领着单位工作人员到书记、市长,常委、副市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相关单位、相关局室拜年。每年这一天,市委院内、楼道里人潮涌动,川流不夕,十分红火,也是一年中机关最热闹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通讯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拜年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从登门拜到电话拜,从电话拜到短信拜,从短信拜到微信拜,每一种拜年方式都打上不同时代的烙印。</p><p class="ql-block"> 拜年方式的改变,把更多的人们从人困马乏的紧张和劳累中解放出来,无疑是一种进步。但在进步的同时,似乎年味也淡了,亲情、友情,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仿佛也不如过去那么纯真与紧密了。人常说,亲情、友情,越走越亲。忙碌一年之后,利用拜年的方式,亲人团聚,朋友相聚,互相交流,增进亲情和友情,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起码与当今通讯传输的拜年方式效果大不一样。按理说,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不要说城里,村里到城里也是半点二十分的时间。然而,平时的访亲探友少了,甚至一年一次的拜年也简化了。客观上是小区封闭管理,车辆门难进和无处停放,主观上是亲情、友情观念淡薄了。我以前是一个很重亲情友情的人,从小到大爱走动,但这些年也自觉不自觉地减少了很多,年龄原因,还是时代病,大概兼而有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