旖旎的喀纳斯秋日景色

yilaoyishao

位于北疆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南邻蒙古国、西北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接壤,面积2500平方公里的喀纳斯。在那里,被科学家钱学森称赞为"亚洲的瑞士风光“,也被联合国环保官员说是“当今地球上保存最好的自然景观,她的存在向人们证明:人类有多么美好的栖身地”。向往喀纳斯这方净土,我已心动多年。<div> 2003年9月13~22日,一次机会,有幸参加了中国摄影家协组织的北疆摄影创作 团。真是 百闻不如一见,一路上没少好风景。迷人的风光,独特的人居环境和牧民专场的壮观场景,足以废掉摄影人无数的菲林。<div>  然而,当年采风全是菲林拍照,由于种种原因,底片一直压在箱底没进行扫描转化数码。去年疫情期间,只好呆在家里用高像素数码单反加微距镜头将这些菲林进行翻拍,实现了数码转化,然后再经过PS,自我感觉效果不错。</div><div> 当年9月14日由乌鲁木齐出发,大部分时间在赶路。但,到了吉木萨尔县还是转道到五彩湾进行拍照。尔后折路返回到火烧山采油基地入宿。</div></div> 15日,目的地布尔津县,由于路途长且路况差,车辆行驶大半天才到达一个叫做恰库尔图镇的地方,正午,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又见到路边堆摆很多哈密瓜,停车一问五角钱一个,啊,太便宜了。于是,大家纷纷下车解馋去了。解馋放松一阵之后,继续前进,临近傍晚十分,才在布尔津县指定宾馆入住食宿。<div>  16日一大早,大家不顾头一天疲劳,摸黑徒步走到县城附近布尔津河大桥上拍日出。</div> 拍完日出,返回宾馆用早餐。按航程计划,途中岔道先去禾木村拍照,争取当晚赶到喀纳斯。在前往禾木村的路上遇上前方修路,车辆无法通行。时间也正是响午时分,大家便把代餐的饢给报销了。一来解决肚肠咕噜问题,二来减轻额外的累赘负担。借用餐之机,就地乱拍了几张 既然禾木村不能前往,车子只好调头直奔喀纳斯了。下午大约四多钟,进入喀纳斯景区。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卧龙湾,月亮湾。啊,这么美的景色,摄影人怎能放过。由于一车人马下车拍照耗时多,所以拍完卧龙湾和月亮湾,夜色已经降临,不由多说立马驱车直接往喀纳斯景区内食宿。 在喀纳斯入住的那两个晚上,不知道是民舍还是客栈,十几个人一个大通铺,没有洗漱处,更没有方便的地方,说来心里好不痛快。<div>  17日大早,驱车前往海拔约2000米的骆驼峰半山腰上,剩下的蹬上1068级阶梯的观鱼亭(原名),只好各自负重前行了。登一千多级阶梯,辛苦且不必多言,观览美景心切,个个都在奋力往上蹬。几经哼哈到了观鱼亭,四周俯瞰,哗!美不堪言。拍,顿时快门声响个不停。</div><div><br></div> 那天,湖面几乎被厚重的雾笼罩着,湖面似乎为传说中蛰伏湖底的水怪增添了更加神秘的感觉。远山白雪皑皑,随着太阳冉冉升起,渐渐由白变金黄色,湖周边山峦显得特别宁静。<div>  拍了喀纳斯湖面,转身眺望喀纳斯河谷,美轮美奂的景色又象磁铁般地吸引住了影友们的眼球。</div> 观鱼亭活动结束回到宿营地后,领队宣布下午自由活动。午餐过后,我与另三位影友,分别各租一匹马,骑着马儿翻过一座山,去一个尚未开发的叫做黑湖的景点。途中穿越过一片森林和牧场 18日早餐后,继续各自活动,我们顺着喀纳斯河谷的小木桥、鸭泽湖、神仙湾踩点,着实也收获不少。 18日中午用餐后,驱车沿着229省道前往白哈巴景区。沿途的秋景美不胜收,有逐渐泛黄的桦树林荫道秋景,有图瓦人独特的木屋房舍,更有咱们少见的牧民们转场的场面。 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少数民族牧民,千百年来,一年中追逐着水丰草茂牧场来回迁徙。沿袭着“四季转场,终年放牧“的传统,赶着上百万头生畜转场,场面尤为壮观 。 牧民们转场到哪,人居的毡房也同时搬迁、搭建到哪。 18日的采风可以说是满满的忙个不停,当晚只好在白哈巴旅游度假村住下了。<div>  19日,又用了大半个上午时间,继续在度假村周围拍桦树林秋景,然后又沿着229省道前往哈巴河县行驰。途中还拍了哈巴河畔的桦林倒影。当晚入住哈巴河县碧树椿宾馆。<br><div><br></div></div> 20日前往克拉玛依市,中午,在和丰县和什托洛盖镇用午餐。中还拍了乌尔禾区的魔鬼城,晚上赶往克拉玛依入住。 21日,圆满结束此次北疆创作活动,夜宿乌鲁木齐,22日早餐后散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