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爱好者如何借鉴牛年央视春晚主持人的语言表现?

仲达文

<p class="ql-block">每年的央视春晚令人关注,主持人的表现也是热点关切,这和我们广大诵读爱好者有什么关系吗?很多朋友在实践和认知层面,会把“说”和“颂”对立起来,其表现就是朗诵的时候拿腔拿调,失去了平时说话的自然和生趣。其实,艺术创作中,也并非“非黑即白”的两元论,朗诵与说话之间也是有桥梁可以通行,有火候可以拿捏的。比如,用说的方式朗诵,或者用朗诵的方式说话,都是可以在舞台上呈现出很好的有声语言传播效果的。刚刚结束的央视春晚,全球瞩目,主持人的表现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春晚主持人的表现就属于用说的方式朗诵的语音面貌,像开场语、结束语、零点报时表现的尤其明显。</p> <p class="ql-block">阖家团圆之际,春晚主持人必须担负起走进每个家庭和每个中国人内心的使命,他们是春天派来的使者,从主持人传播上来讲,这叫“大众传播人际化”。为了人际化,春晚主持人的语言必须要有朋友之间聊天似的沟通交流感,坦率真诚感等等,这就要求春晚主持人需要用说话的底层逻辑完成台词。但央视春晚是一场年度最盛大隆重的电视晚会,需要传达最浓厚的情意,最高规格的审美,最精准的语言意向。这就要求春晚主持人们,在用声时,每个汉字音节都要发出高质量,每个词每段话都要用好情气声,所以“颂的腔调”听起来十分明显,尤其在类似零点报时,开场结束这些时段。所以,用说的方式诵,以诵的功力说,就成了央视春晚主持人有声语言使用模式的基本价值选择。迎接春天的欣喜带来的语言色彩;豪迈振奋的精神带来的常扬语势;14亿国人拼搏奋进带来的语气重音;风雨兼程一年来思考中的停连婉转。让春晚主持人的语言呈现了高规格的审美层级。</p><p class="ql-block">职业演员朗诵时,特别是朗诵一些经典古诗词时,常采用一种深层感受,角色沉浸的朗诵方法。比如读《将进酒》就进入李白状态,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变身杜甫。以上的前提是需要有很好的表演功底和演员素养,普通诵读爱好者一时半会不可能获得,所以春晚主持人以说的方式颂的状态,广大诵读爱好者可以效仿尝试,特别是读一些类似《青春中国》、《我的南方北方》、《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些现代诗时。一来回避了对表演功力的要求,二来可以在录音或者表演时,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更容易将对文本的理解感受通过这样的以“说”启动和领衔的方式,自身化共情化。</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