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 长篇小说《主角》阅读心得

枫叶如丹

<p class="ql-block">  这个寒假居家的时间比较多,终于能静下心来读完了陈彦的长篇小说《主角》,读完既亲切,又让人沉思。</p><p class="ql-block"> 亲切是因为《主角》是陕西作家陈彦的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尽态极妍地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其间各色人等于时代的命运遭际无不穷形尽相,跃然纸上,既发人深省,亦教人叹惋。用“人生如戏”来概括陈彦小说《主角》的主题,可谓十分贴切。</p><p class="ql-block"> 陈彦在后记有这样一段描述:“我的主角忆秦娥,其实开头并没有做主角的自觉与意愿。甚至屡屡准备回去放羊,或者给剧团做饭、跑龙套。对做主角,她是有一种天然怯场与反感的。但时势就那样把一个能吃苦的孩子,一步步推到了主角的宝座上。”</p><p class="ql-block"> 三百六十行,任何一個行業都不是那麼好「混”的,想要有所成就得有所付出,想要有大成就得比别人多付出。忆秦娥虽然没有当主角的自觉,却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而且吃得起苦。小说中忆秦娥的身份、角色、称呼随着时间的推进发生着变化,但有一个字始终伴随着她,那就是“瓜”,瓜即是傻。这个傻有时是真傻,有时是执着。人人抢着当主角,她却不愿与人去争,甘当配角,但是为了演好戏,她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有道是“不疯魔,不成活”,忆秦娥吃尽了苦中苦,也就如藏在布袋里的锥子,脱颖而出,成了主角。</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打焦赞》里的杨排风、《游西湖》里的李慧娘,还是《狐仙劫》里的狐九妹,她都演得活灵活现,演得深入人心。舅舅胡三元对于鼓艺的痴迷,老戏演员们的精益求精,对她影响很大,他们的品质、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也成了忆秦娥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人性的好与坏、善与恶就像光与影一样,二者对立又相生相成。这个世界上,有光就有影,有影就有光,《主角》这部小说里有好人也有坏人,有君子也有小人。从九岩沟到县剧团,再到省秦,忆秦娥一路行来,有对她好的父母、舅舅、胡老师、米老师、宋师、朱团长、单团长、秦老师以及忠孝仁义四位老师,他们关心她、爱护她、传授她以技艺,同时又为她的成长护航。若非有他们,忆秦娥也不可能成为“主角”。</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以上这些人是忆秦娥感受到的光,那么还有一些人,比如黄正大、廖耀辉、楚嘉禾,则是忆秦娥生活、工作中的影——阴影。黄正大利用职务之便,各种使绊子,不给忆秦娥登台表演的机会,廖耀辉耍流氓不成,却被有心人利用,成了关于忆秦娥流言的一部分,楚嘉禾起初看不起忆秦娥的蠢笨模样,而当忆秦娥成了角以后,又眼红她的成功,各种不爽……这些人的行为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不希望忆秦娥成为“主角”。</p><p class="ql-block"> 身陷光与影之中的主角,以“佛道”处变,以“儒家”处常。她没有把自己变成一只好斗的公鸡,谁给自己带来了威胁,就想方设法报复对方,忆秦娥采用的是笨方法,她感恩所有对自己好的人,并通过努力不断地提升技艺。如果忆秦娥的沉默是原初的老庄式的抵抗,那么她从书本中汲取的知识、在庵堂的顿悟,则成了骨子里生长的意识。</p><p class="ql-block"> 面对是非,忆秦娥愈发慈悲:比如当警察洞悉了谣言的真相,查明了谁是谣言的始作俑者,忆秦娥却不愿意追究了;比如廖耀辉死后,忆秦娥哭了,“她不是哭廖耀辉的可怜,而是哭人的可怜。包括自己,都是可怜的生命!”是啊,说到底,大家都是可怜人。</p><p class="ql-block"> 所以,忆秦娥原谅了这个世界,原谅了那些诋毁她的人。从对外部世界的恐惧、压抑到淡然、包容,小说主角完成了一个大的正能量的人生课题。显然,作家采用的是现实主义的表现技法,但又暗含古典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点。</p><p class="ql-block">作家讲故事的方式也很有意思。长篇小说大多有一个通病,高潮处令人大呼过瘾,但是这种出彩的部分很少,就像是巅峰之外便是断崖,让读者苦不堪言,至于那些虎头蛇尾的小说更是为数不少。但是我们通读《主角》全篇,不难发现陈彦的文字四平八稳,他有一种处变不惊的从容,不急不躁,娓娓道来,不知不觉间就将人拉入了戏中人的世界。</p><p class="ql-block">陈彦笔下的这个主角,和小说里的某些部分,隐约有些劝世的意味:在人人忙着挣钱的当下,我们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美好的品质已被遗忘,是时候多些像主角这样“瓜(笨拙)”的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