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原风景(四)

我的幸福刚刚好

<p class="ql-block">清晨,雾蒙蒙的,牛奶一样的颜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日的烟花已化为灰烬散落一地,邻里公鸡的打鸣声此起彼伏,在村庄的旧瓦房和如春笋般冒出的洋房间划成仄平有序的美丽音符………村落原有的宁静在鸡鸣的贯穿间越发清晰明了,一点儿也不觉得突兀,反而更加的喜欢这种原始的乡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哥早已升起了炉火,蹲在院坝边刷牙洗脸,我很惊诧他为什么今天如此的起早,难道是为了昨晚早就计划好去罐坝亲戚家拜年而兴奋过度,老哥说:“今天初一,就是要早起达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邻居家也早早的燃起了烟堆,初一点烟堆是祖祖辈辈传存下来的习俗,而我们家至从父亲缺席后,就再也没人坚持这种习俗了……想起父亲在的日子里,每大年三十,父亲必做的事情就是在屋前和屋后堆两个非常大的烟堆,所谓的烟堆就是把屋前屋后的垃圾杂物等用锄头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再用竹簊把其拾掇在一起,下面埋些新鲜砍下的竹子和竹叶,初一打早点燃,火旺旺地燃烧着,埋在底下的竹子就会发出像鞭炮一样噼里啪啦的声响………我怔怔的望着邻居家旁边燃烧得火红半边天的烟堆,仿佛看见父亲如火焰一样红彤彤的慈祥而带着劳作侵染过的古铜色的脸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我的眼睛依然升起一层薄雾,只是不是牛奶一样的色彩,而是晶莹透明的水珠,我仰着头,生生地把这水珠儿摁回眼眶里……眼睛里的薄雾久久不能散去,越发看不清本就雾蒙蒙的一切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已经缺席了整整的八个年头了,而这八个年头里,我们依然团聚在一起,只字不提有关父亲的一切,但大家彼此心里都是给父亲留下一个专属他的位置的,因为没有什么可以超越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昨天下午回家,我猛然想起自己竟然忘掉了购置给父亲上坟用的一切,自责之余,老哥立即驾驶摩托车去街上火速的置办回来,老哥一个小小的举动,看得出来,去给父亲上坟这是头等大事的,我越发的感觉自己的粗心大意了……不过,一直坚信胸怀宽广的父亲一定不会拘小节的![捂脸][捂脸][捂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儿子慵懒的继续躺在被窝里,雷都打不动的窝着,我都懒得去叫醒他,诚然,难得如此安静而又放松的空间,那就让他睡个自然醒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系着蓝色的布围裙,戴着格子袖套,为儿子忙碌准备着他爱吃的土鸡肉还有纯天然的土豆片,这两个菜品一直伴随着儿子健康的成长,也一直在母亲亲手制作中温暖了无数个岁月,儿子总也不会忘记给他外婆包红包,而且每次给她外婆的红包从不吝啬,对于儿子目前的工作收入来说,给他外婆的红包出手就算是相当的相当的阔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屋里的柴火在母亲的专属地儿依然旺旺地燃烧着,母亲说她还是觉得住在老屋里自在,而且舒适极了,为了配合母亲,我也更多时间的呆在老屋里,半躺在母亲的专属塑料材质的椅子里,冬天母亲在椅子上垫了一个厚厚的坐垫,这样就不会背后漏风,再坐在柴火旁,和母亲说不完的杂七杂八的话,邻里四舍的鞭炮声不断,我和母亲的话语更是不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说,还是用铁罐儿煮土豆饭,再炕起锅巴好吃,母亲在柴火旁和厨房里穿来穿去的忙过不停,我享受的坐在椅子上写着属于父亲和母亲的一些小文字,没有什么比陪伴更为长情的告白了,儿子一直打趣的说我是“朋友圈的孝子”,我讪讪的笑着,竟也无言以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吃罢午饭,必须去给父亲上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