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鲁迅(一)

天府头条

<p class="ql-block">▪️冯耀</p> <p class="ql-block">经过数十年的惨淡经营、苦心积累,我的藏书目前终于突破了一万五千册,或许有资格可以忝列“藏书家”了。说来汗颜,我的一位年轻朋友目前的藏书十倍于我,且珍本、孤本不胜枚举,河伯岂敢望海若之无涯乎?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数量与质量上我虽不敢与朋友度长絜大,闲暇之日摩挲把玩亦有自得之处焉。曾经看过网上一个帖子讽刺藏书云:嗜书者津津乐道于收藏某类书齐全,有人遂反问“看过几本?”瞬间把天聊死。且必然得出的结论是:藏书不如不藏,读书不如不读。盖化用庄周“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之最佳哲理也。可惜人欲往往不如书本知识这样超脱潇洒。譬如说“饱腹等于辟谷,做爱何如禁欲”,理论上必定高举双手赞成,实行起来有几人能做到呢?所以,说说自己的若干藏书,或许不为无益乎。</p> <p class="ql-block">我的藏书中鲁迅数量名列前茅,金钱支出也颇为不赀,虽不敢媲美鲁迅方家——譬如我前面说的那位朋友,听说他连我最垂涎的《鲁迅全集》38年版乙种精装本都有收藏,而我至今无缘一窥其尊容——但种类还算繁多,大部头也有好几种,譬如《鲁迅藏外国版画全集》《鲁迅大全集》《鲁迅手稿丛编》等,虽说都不是难以入手的珍版,但于我等“囚首垢面以谈诗书”的一介寒儒,节衣缩食以购书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情。古人云:“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这样的雅事需富贵人家才能做到吧。我常想,最优秀的藏书家离不开“三力”——财力、眼力、精力,赫然居首的还要推财力。要有清人朱彝尊所云“操一囊金,入江浙之市,万卷可立致”这样的财力方敢云藏书家,因为首先不用担心囊中羞涩,譬如我读韦力先生的作品,第一印象就是能随心所欲搜求石室金匮之书,“锦囊玉轴不论钱”,继而筑嫏嬛之室以庋藏焉,非朱户之家何以为之?于我而言,敝帚自珍足以快意会心,这就够了,攀比海内大儒的事我不能为亦不敢为,还是让有钱人自相残杀去吧。王梵志诗:“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最足为我心写照,正所谓自得其乐方是菩提,可意会不可言传。</p> <p class="ql-block">书归正传,今天就来说说我的鲁迅。我给自己编的书目将近30万字,十足一部长篇小说的分量。鲁迅作品——及跟鲁迅相关的作品——目录集中编在一处,总数405册,从数种《鲁迅全集》到不同年代的单行本,从最大的8开本庞然巨帙《鲁迅之世界全集》到最小的64开袖珍口袋本《鲁迅言论辑录》,从文革时期的《鲁迅语录》到最新出版的《鲁迅草木谱》,也算是洋洋大观。爬梳了一下细目,有自得之喜也有遗憾之失,仿佛渔夫沙滩拾贝,珠贝沙砾交相掺杂。那就披沙拣金,先来交代自得之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北平笺谱》之《蜀江得鲤》&nbsp;</b></p> <p class="ql-block">1. 《北平笺谱》:这是鲁迅对中华笺纸文化遗产的一大贡献,虽说是与郑振铎二人合作完成,发愿却是鲁迅之功。我手头有三本《北平笺谱》——第一本是中国书店2014年6月出版的大16开平装本,定价138元;第二本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古刻新韵》丛书本,2017年12月一版一印,硬纸精装小32开;第三本是《北平笺谱精选》,西泠印社2007年1月一版一印,大16开平装本,定价36元,在当年不算低廉,印工却不佳,“精选”的“精”字也似乎不太经得起推敲。</p> <p class="ql-block">《北平笺谱》收集笺纸332幅,《精选》择其中69幅。鲁迅在序言中说:“此虽短书,所识者小,而一时一地,绘画刻镂盛衰之事,颇寓于中。纵非中国木刻史之丰碑,庶几小品艺术之旧苑,亦将为后之览古者所偶涉欤?”这几句话我最为叹服,不因事小而却步,只求会心以为之,屈子怀沙,季札挂剑,此异曲同工之精神也,而况笺画魅力,弥久逾新。陆机《文赋》有云:“石韫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这两句我认为用以形容笺谱的魅力最为精到。画家往往寥寥数笔,意境情态便跃然纸上,仿佛披云翳之阴晦,现秋水之澄明,谓之“尺幅千里”洵不虚也。</p> <p class="ql-block">我的个见是:好的笺纸画论画工精美、论艺术价值、论欣赏感受,并不在传世画匠的巨幅名作之下,无非是草木盆景对应名山大川,环肥燕瘦各逞风流罢了;何况笺纸融绘画、雕版、套色、水印于一体,制作过程更加繁复缜密,是各门派艺术的高端、高度、高雅整合。现在电子时代的人们大概难以悬想当年才子佳人在彩色诗笺上信手挥洒的那种流风余韵吧?小小一方笺纸却蕴涵丰硕文化,足以流传万世而不朽,鲁迅作为划时代文化大师,有此超前眼光并不足奇,难能可贵的是躬亲践行。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讵非“立德”之举欤?颇为遗憾收入有限,不敢问津西泠印社的宣纸版,想来这才是最接近原汁原味的版本。目前我手头的这三种《北平笺谱》的印刷都不算特别清晰,同样是中国书店的《十竹斋笺谱》(2017年一版一印)就后出转精,想来跟雕版的印刷次数有关也未可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北平笺谱》之《蟋蟀居壁》</b></p> <p class="ql-block">整部《北平笺谱》里我最喜欢的几幅画作首先是《蜀江得鲤》,其次是《蟋蟀居壁》——画意一望而知取材于《诗经·七月》。二图均是素描勾勒,然一静一动,一冷一热,一简一繁,孩童的憨态与蟋蟀的苍凉都颇为传神,如睹活鱼唼喋,如闻蟋蟀宵征,真是蕴含无穷诗意。水彩画佳作也多,可惜大多没有名称,只是目睹花卉果蔬、山鸡猢狲、空江垂钓、戴笠骑驴,就觉得生活气息跃然纸上,这是欣赏普通国画很难有的感受,恐怕这就是所谓“以小见大”吧。笺纸画附丽于笺纸而存在,却不影响笺纸本身存在的意义,同时为笺纸发挥功用增光添彩,论功行赏时却又退避三舍,这样的画作与高头讲章比岂不更蕴藉可爱、低调内敛么?“圣人被褐怀玉”,非谓笺画而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鲁迅的艺术世界》书影&nbsp;</b></p> <p class="ql-block">2. 《鲁迅的艺术世界》: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3月一版一印,小16开黑色布面精装,全彩印刷,定价168元。我印象中似乎没有重印过,现在应已绝版多年,在孔夫子网上估计早就价格不菲了吧。这是一本当年一度颇令我神往的书,到手后一看,一来惊喜于装帧设计与纸张印制的精美,二来惊喜于内容收集的富赡多方,荟萃绘画、书法、篆刻、古碑抄录手迹、书刊封面设计、拓片与瓦当收藏······383件,郁郁乎蔚然大观,编者王锡荣谓此书为“集大成的鲁迅艺术册”,看上去确实当得起这个评价。在中国虽说“吃鲁迅饭”的人很多,但只要独出心裁、精思傅会,能让读者看到一个鲜活立体的鲁迅,并且收获美的喜悦,鲁迅饭也就吃得不冤,我们甚至希望这样吃鲁迅饭的人多多益善。可惜如此精美的好书毕竟有限,我却由衷感到欣幸,因为不用那么担心钱包随时空虚了,除非有一天也能吃上鲁迅饭,一定去呕心沥血祸害更多鲁迅粉丝的钱包。</p><p class="ql-block">鲁迅对于文艺爱好者的影响因其多元而广泛,譬如我自己现在喜欢欣赏版画就完全受鲁迅影响,当然全中国哪一个人不在或一艺术领域受鲁迅影响呢?学美术的听闻比亚兹莱、麦绥莱勒、蕗谷虹儿、柯勒惠支、亚力克舍夫这些版画大师的赫赫威名,大多数不是通过鲁迅么?记得曾经硬着头皮通读了鲁迅翻译的《近代美术史潮论》,对佶屈聱牙的人物译名头痛不已,但咬牙啃完后,确实也对欧洲19世纪美术史大致了了,而且油然而生这样的感触:一个人若无美术底蕴,文笔必定暗淡枯涩。转用一句苏东坡评价王摩诘的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窃以为应该作为每一位文字工作者的试金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鲁迅大辞典》封面</b></p> <p class="ql-block">3. 《鲁迅大辞典》: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是公认的最权威的版本,注释详尽,校对精细,搜罗完备,编排合理,其于鲁迅作品出版史的影响也堪称空前绝后。但很少有人留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2月还出版过这本《鲁迅大辞典》,首印2000册,大16开硬纸面精装本,外加硬纸护封,我印象中再未重印过。按说作为权威出版社的首席文学家的高端工具书,应该奉为连城拱璧才对,为何至今绝少人问津?原因恐怕在于那高昂的定价。全书正文1294页,加上前言、目录、索引等1400页左右,不到一百个印张,装帧设计平淡无奇,纸张薄如蝉翼,臆想中的插图却是杳如黄鹤,但是定价居然高达320元,好比同一小区的清水房卖出了精装房的价位,令人咋舌,即使今天的书也很难定如此高的价位吧。吃鲁迅饭无可厚非,但垄断资源圈地圈钱就宅心欠仁厚了,这跟绿林好汉占山为王、阻水为界的做法有何区别呢?我一直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忠实拥趸,几乎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所有文集一网打尽,绝不吝惜孔方兄。但这一次的购书经历却相当长一段时间如鲠在喉,心塞的理由并绝不仅仅因为金钱受损,而是感情受到伤害、信任遭逢质疑,仿佛目睹道貌岸然的教授酒后失格人设崩塌的心理。</p><p class="ql-block">当然,此书的内容诸多可取,如果因为定价不合理就否认它本身的价值,就近于因噎废食了。在我看来,全书最为闪光的部分,不是“辞典体”固有的电话号码似的名词解释罗列,而是《附录二》的《鲁迅作品系年表》,经线列年代,纬线列作品名字、初次发表刊物名称及收集于各单行本书名,鲁迅文章的创作眉目由此清晰简明,且省却了读者搜罗之劳,善莫大焉。何况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部作家个人辞典,开创之功不可泯灭,此其价昂之由耶?</p><p class="ql-block">对我而言,引为得意的藏书远不止上述寥寥三种,之所以公然陈列出来,是因为发现它们很少被身边人提及,况且它们还濡染了自己当初着意搜求的心血。想推介的书当然不少,真写起来却很难,一来难于剔抉选择,二来难于描摹心得,既要力避人云亦云之弊,又要让阅读者睹文思物,都非易事。“悬诸日月而不刊”当然是痴人说梦,但希望这样的文章至少在艺苑天空放射片刻彗星之光总非狂悖乎?对应这种希望的现象正好是:与前述自得之喜相比,自己以为遗珠之憾更多,这种遗憾主要集中在《鲁迅全集》上,在后续文章里我会来详细介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冯耀,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朗诵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自由撰稿人,著有长篇小说《朗诵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