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话年

天涯

<p class="ql-block">年,是中国人的生物钟,比闹钟准,每隔上三百六十多天,准响</p><p class="ql-block">过年,要拜年。过去,拜年,都要登门,简称拜登[呲牙],初一,起大早,边下饺子,边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动静中,饺子压着水花往下跳,动作自选,翻腾一周半,转体三周半,一锅煮熟,盛出来,抓紧吃饱,在硫磺味儿的空气中,套着大一号的新棉袄,踩着妈妈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在红白相见的碎纸屑中穿梭,还有撒在院子里点过旺草的谷桔,摸着黑就出门了,三三两两</p><p class="ql-block">路口,老槐树下,拜年的人自动组群,到邻居家,挨着转上一圈,门都是敞开的,主人也都笑容满面,给男人发烟,女人发瓜子、花生,小孩发糖。男人接烟时都摆手,表示正抽着的这根,还“长着呢”,主人才不管,“嗖”地一下,烟就扔了过去,划一道抛物线,不管远近,对方准能接住,夹耳朵上,像木工夹铅笔,且不止一根,串几家,男人们俩耳朵都夹满了烟,如上满子弹的弹匣子。女人们兜里也被塞满了瓜子、花生,小孩儿们的糖更多,当年都是水果糖,玻璃纸包着的就算高级,后来有了奶糖,最好的是大白兔,上海产,再后来,有的家里会准备些巧克力,那一定是最受娃娃们欢迎的地方,一群群雀跃着进去,高喊“拜年了!拜年了,纳头便拜”,然后抓一把就跑,出去就先把巧克力挑出来,藏在最贴身最里面的兜里,再取出一块,剥了锡纸,用舌尖慢慢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一年都很相似,只是日子一年好过一年,期盼很多,遗憾的也不少,时间很慢,年又过得很快,转眼,又是一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时候觉得乡村生活枯燥无味,可那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灯火可亲,家人闲坐,却成了心中最美好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