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年 的 记 忆

唐国众

<p class="ql-block">  日子虽然天天过,但总觉得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仿佛只有过年这天才最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一晃儿,2021年的新春佳节又来到了。人们在期盼中迎来年,又在欢聚欢乐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过完去年来到今年,过了今年便是来年,来年到了还有来年。年,年年过,年年过年。</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盼过年,盼的是能吃上几顿好吃的,而更让我期盼的是放鞭炮,这也是令我最开心的事。那时,屯子里多数人家大年三十那顿年夜饭一般都安排在下午两三点钟前后。饭前,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由于开饭的时间不等,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会持续好几个小时。饭后,大人和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到院子外面的当街上去一起分享过年的喜悦与快乐。大人们聚在一起互致问候,也交流着谁家都做了哪些菜品。身为孩子的我们,在大人们的周围跑来跑去的,不时地燃放几颗小鞭,感到是那么的开心。由于村屯间距离较近,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这半月间,除享受本屯燃放鞭炮的响声,还能听到从周边的村子里传来的清脆的二踢脚和噼里啪啦的小鞭声,那种浓浓的年味弥漫着家乡的每一个村落。</p><p class="ql-block"> 那时,年夜饭吃过后,无忧无虑的我们就跑到外面去玩了。而母亲在收拾完碗筷家什后,还得剁饺馅、和面,忙碌着包年夜饺子的活儿,一直忙到深夜。按照老规矩,年夜饺子得等到接近半夜十二点时才吃,大人们说这是辞旧迎新的意思。那时候,没有电视,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作为孩子的我们早早地睡觉了,直到母亲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才把睡得迷迷糊糊的我们叫起来吃。感觉小时候的年夜饺子吃得真是有滋有味,而现在只能把那种乐趣当成一种回忆了。</p><p class="ql-block"> 进了腊月门儿,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过年的事了。我家当然也不例外,母亲开始赶集置办年货,同时操办如淘米(做粘豆包)、杀猪、扫房、糊墙、贴年画、糊窗户、做豆腐、贴对联等等。虽然那时家里生活并不富裕,但属于过年的这些“节令”却一个都没落过。</p><p class="ql-block"> 过年做粘豆包的习俗沿袭了一辈又一辈,对做豆包的程序我不算陌生。首先得把米淘干净,然后压面(六十年代末才有磨面机)、和面,和面可是个力气活儿,一百好五六十斤的面能和大半缸,放到炕头上,盖好缸盖后再用棉被捂得严严实实的。大锅烀豆馅把炕烧得滚烫,豆馅烀熟了,面经过一宿的发酵过程发得正合适。第二天下午,事先约好的几个邻里乡亲们前来帮忙。有在炕上包豆包的,有在外屋专门烧火的,还有屋里屋外忙着装(捡)“帘子"的,大家有说有笑,忙得可热闹了。其实,过日子需要的就是这个劲儿。</p><p class="ql-block"> 做豆腐是过年不可或缺的,不少人家都选择在腊月二十八这天。这天屯子里有石磨的几户人家的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一大早就有人去排号了,每个有磨的人家一天至少得有五六户来“拉”豆腐的。记得每年做豆腐这天,母亲都要特意多做两盆饭,说这叫“接年饭”。从这天起一直到正月初七八都不用再做饭,仅做些菜就可以了。寓意新粮接陈粮连年有余之意,直到现在乡下老家那里不少人户家还承袭着这种习俗。</p><p class="ql-block"> 穿新衣、放鞭炮,是孩子们过年最开心的事儿。初一早上醒来,母亲把准备好的新衣服早就在被窝里给捂热了,我穿到身上暖乎乎的、美滋滋的。然后,到院子里去放鞭炮。</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过年放小鞭都是一颗一颗的燃放,因为那时家里经济不宽裕,一年到头来也攒不了几元钱。好在爸爸在外面工作,每次回家衣兜里的零钱(也仅仅是几分钱的硬币,那时爸爸的月工资也只有三十几元)都得被我翻个底朝上,多则能收得到几毛钱,少的时候也就毛八分。虽然那年月家里生活不富裕,但几乎每年过年家里都要喂一口猪,杀猪的猪毛家里大都让我到公社采购站去卖,钱自然也就归我所有了。每年春天,还能到离家不远处的山上刨点中草药(如防风、远志等)也能卖上几块钱。这样,一年到头来也就能攒上七八元钱。</p><p class="ql-block"> 小年过后,一般都是等到腊月二十八集这天才到供销社或集市上买来几挂小鞭和一些二踢脚,最多的一挂鞭也不过只有两三千响,就是这样都感到挺满足了。我把小鞭当成了心爱的宝贝,回到家里,小心翼翼的将成挂的小鞭一颗一颗的拆分开。过年那几天,不时地点燃一根蓖麻杆或一支香烟,在房前屋后一会儿点燃几颗小鞭或一颗二踢脚,那种鞭炮声着实让我喜欢,似乎只有这样才有了过年的感觉。就连燃放鞭炮释放出来的那种硫磺味儿,都令我喜欢不已,直到现在。</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孩子们恐怕都没有听说过小鞭还一颗一颗的燃放,听起来都近乎有些可笑。然而,像我们这个年龄在农村长大的,这可是儿时的亲身经历啊。我们不能责怪那个年代经济的落后,也没有理由去怨那时家境如何的贫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那年代,哪家的日子都不宽裕。</p><p class="ql-block"> 其实,富有富的过法,贫有贫的乐趣。富人可以天天享受鸡鱼肉蛋,山珍海味。却未必能品出其中的滋味;而相对生活还不够富裕的百姓来说,偶尔改善一下生活,说不定还真能品尝到别样的味道来,这或许就是生活的哲理吧。</p><p class="ql-block"> 虽然,现在每到过年的时候都能买上几挂上万响的鞭炮和烟花什么的,可却怎么也品不出儿时一颗一颗地燃放,那种清脆的响声带来的乐趣,那种感觉仿佛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也许是鞭炮声给少年时代的我留下了特别美好的记忆,所以,时至今日,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忆起那个并不富裕,却让我十分怀念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我庆幸赶上了今天这样的好时代,希望自己能把过年放鞭炮的喜好永远保存于心间,这倒不是幻想青春不老,却望永葆童心,永远乐观地面向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