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年夜饭抒怀

情感痕迹

<p class="ql-block">老父亲出生在胶东半岛的招远县陆家村。自山东参军随华野13纵队一路南下,从胶东半岛转战山东,从决战淮海到强渡长江,从战上海到进军福建、直至解放厦门。父亲接我和妈妈在部队大院没住多久,所在的92师一部随着31军的军械所搬迁,到福建腹地筹办坦克维修厂。以后父亲同当年的千余转业将士一起抵达永安。</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战友们在埔岭建厂的日子,尽管生活艰苦,倒也欢欣鼓舞。在汽车厂旧平房过年的那种热闹气氛,如今想起来仍然念念不忘。虽然,永安保修场、汽车修造厂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不断变更着、直至福建汽车厂才停止改变厂名的步伐,但旧平房的年味,却成了我人生中的一份绵绵的回味。</p> <p class="ql-block">回永安过年是享受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味道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媒介。故乡的香味承载着父母亲的思乡情感,也成为我们子妹朝思暮想的馋,才有了小时候盼着过年的念想。子妹四人从此也与永安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回家追着父母亲烧、炒拿手山东菜的习惯,成为记忆中的“年味”。</p> <p class="ql-block">父亲从山东带来的馒头、面条和饺子做法,让我们从饮食上记住了祖籍。因为家里再穷,爸爸也能做一桌好吃的让我们子妹过年。记忆里的大年三十,虽然几次瞌睡又醒来,却也坚持等着午夜的新年钟声,拿到父亲给压岁钱才安心入睡。虽然只有两、三毛钱,但在那时候已是巨款了,那份累并快乐着的滋味,现在想起来依然彻骨铭心。</p> <p class="ql-block">这些年味伴随着我成长,从念书到插队,从燕城到鹭岛,忘不了的故然不是年夜饭带来的饱腹感,而是与父母亲情感维系点点滴滴;难忘的不是物资充盈的欢喜感,而是围坐在父母亲旁,一起谈古论今的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在时不时响起的鞭炮声中,点燃了欢度热情,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全家团圆宴。虽然年夜饭离不开饺子和鱼,可腰系围裙的爸爸总是整出花样百变的饭菜轮番登场。例如永安没有鲅鱼,做不了鲅鱼水饺,换成韭菜、荠菜、白菜包水饺。好吃不过饺子,那时候家家户户生活困难,成年溜辈吃不上一顿饺子,只有过年时才吃。“鱼”与“余”同音,年年有余是对新春的美好祈愿,所以,草鱼一定是一整条,寓意完完整整、圆圆满满,在锅里油炸透了,餐餐上桌却只有过了初三才能吃。</p> <p class="ql-block">我们上学,入伍离开永安,年味化成一缕诱人的乡愁。子妹四人幼时就像蒲公英种子亲热地挤在一起,随着流逝的岁月逐渐成长;生活轨迹又像蒲公英种子随风四处飘摇。虽然飘的时候,不知命运,不明结果,但只要有块土壤就能生存下去。伴着宿命的和风细雨,飘泊到了祖国各地,不论在哪里,大年三十都要乘飞机、赶火车的回永安陪父母亲过年,已成为兄弟姐妹们多年的习惯。归去来兮,突然发现年味实际是那无尽亲情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回永安过年是追忆一种仪式。  </p> <p class="ql-block">春节满足了人生中有关“年”的所有内涵。我们子妹从不同的地方赶往在父母身边,菜肴备齐、美酒斟满,围坐在一起,吃顿团圆的年夜饭;在喜气洋洋的氛围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伴随着父母亲营造的故乡风味、饭菜香味开心度过。</p> <p class="ql-block">回想起陪父母亲过年的情景,心里仿佛飘落一场温暖的春雨,润物细无声地洒在山花烂漫的原野,凝聚成奔腾在血液里永恒仪式。虽然,山东招远只能从味觉上回忆,永安作为第二故乡也给我们的童年以美好的记忆。在父母亲身边团聚几天后,又在父母亲的谆谆嘱咐、依依惜别的留念中,期待着来年再聚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父亲不在了,母亲也住到城里了,逐家陪伴第三代,不烦其累地帮忙抚养孙辈。后来的汽车厂面临的破产,两个妹妹调往厦门工作,每年春节依然车马劳顿的赶回永安过年。在往后,母亲在哪里,“年”就在哪里,大家就赶往哪里过年。回家过年,又成了生活的一种常态。</p> <p class="ql-block">妈妈虽不识字,但每年做的几道凉拌菜,不仅应季和美味可口,还兼有朴素的生活隐喻。例如,卤水花生拌芹菜,用“芹”与“勤”同音寓意我们不忘勤俭持家;香菜清拌黄豆芽又名如意菜,以豆芽形似如意来教育我们家庭平安顺利。那一种味道、那一个瞬间成为让我终身难忘的快乐和喜悦。</p> <p class="ql-block">我欣赏作家张爱玲说的一句话:“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好地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但仪式感并不限于一个节日、一次活动,仪式感是伴随生活、融入生活中行住坐卧的点滴。在人的成长过程里,仪式感能让培养人成为一个尊重中国传统习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懂得生活意义的人。</p> <p class="ql-block">母亲不在了,兄妹们却又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有仪式感的家风传承,养出的孩子更有爱,更自信,更有让自己快乐和幸福的能量,应该向父母亲那样传承下去,践行着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好的品质和习惯,并将其传承给一代代后人。看着我们孩子的天真无邪的笑脸,一句句带着天真、亲切祝福问候的话语,油然而生的一种浓浓亲情。春节过年,我们子妹四人用山东美食不停地追忆父母亲留下的仪式感,这样做既保持了胶东的生活习气,又让下一代记住了自己的祖宗,给了一份最好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就地过年是对生命最好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各地都提倡就地过年,于是有了特殊的过年方式。子妹四人采用当下时髦的视频过年,过出不一样的年,不忘传承春节团圆的归意,给思念不尽相同年增添了新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绿洲家园是在原来汽车厂的厂区建起来的居民小区。我在永安跟弟弟一起在永安过年。大妹一家在厦门过年,小妹一家在杭州陪同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工作的儿子过年。兄妹们分居在三个城市,但是不忘传承,做枣花馍、炸面鱼、包饺子的生活习惯没有变。</p> <p class="ql-block">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那浸入骨髓里的思母之情就会悄然跳入脑海之中,继而化为可能的实际行动。以往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忽略了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如今用饮食文化让孩子们知晓山东传统美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以母亲命名的“妙学家园”微信群里,兄妹在群里不断地探讨着枣花馍,葱花面,韭菜水饺,炸面鱼等等美食的做法,并把各自拿手的制作用照片上传来分享:当年,父母亲从山东招远带出来的各种美食的做法,在我们子妹四人中传承下来。</p> <p class="ql-block">以往享受母亲曾经的日常小生活,如今都成为值得记录的大事件。大年三十的年夜饭,隆重而有仪式感。妈妈做的年夜饭予以不寻常,傍晚开始,一直延续至午夜。其间,兄妹们会抢着帮父母亲调馅、和面、包饺子。大年三十午夜的饺子,包裹着硬币和大枣。新年敲钟时开吃,年夜饭饺子中如果吃出硬币,寓意来年财源滚滚;如果吃到红枣,象征新年甜甜蜜蜜。</p> <p class="ql-block">今年的大年三十,我和弟弟安心地在伴随着我们长大故地过年。听着巴溪水流波浪亲吻着堤岸轻轻的絮语,望着巴溪岸边熟悉的溪流北去汇入燕江的浩渺水面,回想着当年与慈祥可亲的父母亲团聚的温馨情景,与已经长大的妹妹们用视频说笑着小时候的生活点滴。桌上的两幅空碗筷表明:今年春节有些不同,但快乐在,年味在,温暖在。我们陪着父母的年味过年!</p> <p class="ql-block">在体悟轮回中突发奇想:我们的灵魂也跟着新年的钟声的飞走,但身体还要坚守。父母亲早已云端仙游,永安已成故乡。而栖身之地成为儿女想回的家。我们子妹似乎就成了孩子的归属与期盼。再往后人生留给我们的,如同当年父母亲度过的那样,每天,每月,每年,这样年味就成了苦苦的守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