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与良常行书诗鉴析

张S建

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幼霞,别号云林子等,无锡(今属江苏省)人。家境豪富,筑“云林堂”、“清閟阁”,工诗文,善画山水、竹石,长于书法,谙熟音律。中年以后,既信奉道教,又崇尚佛学,他在诗中自述:“嗟余百岁强半过,欲借玄窗学静禅”。到了晚年,索性卖去田宅,疏散财产,弃家遁迹,“扁舟蓑笠,往来湖泖间”,过着“不事富贵事作诗”的超然于物外的隐逸生活,思想愈加空寂。其山水宗法董源,参以荆浩、关仝笔法,用笔方折,创“折带皴”写山石,画树木兼师李成。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画风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画影响颇大。书法从古隶入手,又以“二王”为宗。后人把他和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为“元四家”。<div>今年我们来鉴赏一副传为倪瓒作品行书诗</div><div>释文:比闻从者来吴城,旦夕之官,淮安复往吴松迎尊君矣。舟经笠泽,能一枉顾,否因令弟德机征君,便辄成小诗以寄。倪瓒再拜<br></div> 这作品来自哪?我们注意到在四库全书中记录这段文字,这是 良常是谁?很可能是倪瓒的好朋友之间互通信札 查遍资料,注意到倪瓒有个好友叫张经,但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不多,《正德姑苏志》卷四十一《宦迹》记张经:“张经,字德常,金坛人,博学通才,为一时之望”。倪瓒与张经可谓一生至交,是张经“良常草堂”的常客,而且经常共同参加文士间的雅集,倪瓒《清閟阁集》为张经酬答的诗文达十首,且有画作相赠,如《清閟阁全集》卷三有《题张德常良常草堂二首》 根据以上材料初步判断这个作品的诗词文字在历史典故中是有的,是倪瓒写给朋友张经的(诗中提到了张经的弟弟张德机) 倪瓒的书法特点与渊源<div><ol><li>宗法晋唐、师学苏米。师学米芾小楷,夹杂欧褚笔仗,特别是苏轼尚意书风,符合倪瓒的性格。</li><li>倪瓒结字善于顺应字形结构,这正是苏书的特点,例如有时候上下左右,偏旁部首错位,用笔上注重起笔,倪瓒以中锋直入竖切入纸,改变苏书的横切入笔,减少起笔重量。</li><li>师学赵孟頫,在其基础上,削繁入简,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笔路清晰;外貌圆润而筋骨内含,点画华滋犹劲,结字阔绰秀美,点画之间彼此呼应紧密;结字方阔点画圆润,流动带行,结字布白严谨,撇捺舒展,横竖规整,重心安稳。强调书法用笔不只服从于描绘对象,具有表达情意的功能,墨色的抽离,喜欢用淡笔,墨法与笔法的结合,是元四家中最好的。</li><li>倪瓒楷书书法《静寄轩诗文卷》,71岁所书,笔力苍劲,毫无滞涩之处,入笔藏锋,行笔取势规矩,收笔顿笔稳重,圭角突出,结字略扁,内紧外舒,于质朴遒劲中带有很重的隶书笔意。</li></ol></div> 【倪瓒楷书静寄轩诗文轴】故宫博物院藏;此诗文是倪瓒71岁时所作,虽已至古稀之年,但笔力精致,毫无滞涩之处,结字略扁,内紧外舒,收笔时顿笔稳重,圭角突出,于质朴遒劲中带有很重的隶书笔意。大量竖切入锋的笔法。 上图可见横笔生硬,没有《静寄轩诗文轴》波折感,字体姿媚,缺乏圭角的突出,略显丰腴,少一份消瘦遒劲感觉,字体端正规整,不偏不倚。我们再看看倪瓒的其他作品风格,就会注意到他们之间的差异了。 《倪瓒行楷书淡室诗轴》此件楷书运笔俊峭,取法初唐楷书而兼有隶意,韵致高古,结字章法更打破楷书均衡取势之态,颇显生动飘逸的特点。应为其晚年之作。 根据上述初步判断,《倪瓒与良常行书诗》可能为他人作品,不是倪瓒本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