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鸟知鸟篇(我的2020)

一路有你

<p class="ql-block">第八期</p> <p class="ql-block">编号:c039</p> <p class="ql-block">中文名:博氏鸥</p><p class="ql-block">动物界-脊索动物门-鸟纲-鸻形目-鸥科-鸥属</p><p class="ql-block">识别可信度:40.7%</p><p class="ql-block">博氏鸥,鸟纲鸻形目鸥科的一种鸟类。全称博纳帕特氏鸥,也称小黑头鸥,头和喙黑色,翕灰色,腿部粉红至红色。于树上营巢,捕食水塘的昆虫;冬季仍能跳入海中捕鱼。</p> <p class="ql-block">编号:c040</p> <p class="ql-block">中文名:安第斯鸥</p><p class="ql-block">动物界-鸟纲-鸥形目-鸥科</p><p class="ql-block">识别可信度:30.7%</p><p class="ql-block"> 是彩头鸥属的一种,除南北极之外,世界各地均有分布。</p> <p class="ql-block">编号:c041</p> <p class="ql-block">中文名:红嘴鸥</p><p class="ql-block">别 名:笑鸥、钓鱼郎、黑头鸥、普通黑头鸥</p><p class="ql-block">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鸥形目-鸥科-鸥属</p><p class="ql-block">识别可信度:34.8%</p><p class="ql-block">红嘴鸥:俗称“水鸽子”,体形和毛色都与鸽子相似,体长37-43厘米,翼展94-105厘米,体重225-350克,寿命32年。嘴和脚皆呈红色,身体大部分的羽毛是白色,尾羽黑色。脚和趾赤红色,冬时转为橙黄色;爪黑色。</p><p class="ql-block">红嘴鸥数量大,喜集群,在世界的许多沿海港口、湖泊都可看到。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主食是鱼、虾、昆虫、水生植物和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繁殖范围非常广泛,从格陵兰岛的南端和整个冰岛一直延伸到欧洲和中亚的大部分地区,堪察加半岛东部,俄罗斯的乌苏里兰和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在北美东北部并不常见。</p><p class="ql-block">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的湖泊、河流、水库、河口、渔塘、海滨和沿海沼泽地带。也出现于森林和荒漠与半荒漠中的河流、湖泊等水域。常成小群活动。冬季在越冬的湖面上常集成近百只的大群。或在水面上空振翅飞翔,或荡漾于水面。休息时多站在水边岩石或沙滩上。也飘浮于水面休息。有时也出现于城市公园湖泊。</p><p class="ql-block">红嘴鸥在中国主要为冬候鸟,部分为夏候鸟。春季迁到东北繁殖地的时间为3-4月。秋季于9-10月离开繁殖地往南迁徙。</p><p class="ql-block">常3-5成群活动,在海上浮于水面或立于漂浮木或固定物上,或于其它海洋鸟类混群,在鱼类上空盘旋飞行。常停栖于水面或陆地上,以鱼虾、昆虫为食。在海上时浮于水上或立于漂浮物或固定物上,或与其他海洋鸟类混群,在鱼群上作燕鸥样盘旋飞行。于陆地时,停栖于水面或地上。在有些城镇相对温驯,人们常给它们投食。常给它们投食。</p><p class="ql-block">主要以小鱼、虾、水生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也吃蝇、鼠类、蜥蜴等小型陆栖动物和死鱼,以及其它小型动物尸体。</p><p class="ql-block">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p><p class="ql-block">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编号:042</p> <p class="ql-block">中文名:江鸥</p><p class="ql-block">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鸻形目-鸥亚科-鸥科-鸥属</p><p class="ql-block">识别可信度:18.2%</p><p class="ql-block">鸥科动物,形色像白鸽或小白鸡,性凶猛,长腿长嘴,脚趾间有蹼,善游水。喜成群飞翔,三月份产卵。生活在海边的称海鸥,生活在湖边或江边的称江鸥。</p><p class="ql-block">又有一种鸥,它随海潮的涨落而来去,人们称为“信鸥”。</p><p class="ql-block">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北极苔原、森林苔原、荒漠、草地等开阔地带的河流、湖泊、水塘和沼泽中,冬季主要栖息于海岸、河口和港湾,迁徙期间亦出现于大的内陆河流与湖泊中。</p><p class="ql-block">海鸥是最常见的海鸟,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或在空中飞翔。在海边、海港,在盛产鱼虾的渔场上,成群的漂浮在水面上,游泳和觅食,低空飞翔,喜欢群集于食物丰盛的海域。海鸥以海滨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以及耕地里的蠕虫和蛴螬为食;也捕食岸边小鱼,拾取岸边及船上丢弃的剩饭残羹。有时也掠食其他鸟(包括其同类)的卵和幼雏。</p><p class="ql-block">如果海鸥贴近海面飞行,那么未来的天气将是晴好的;如果它们沿着海边徘徊,那么天气将会逐渐变坏。如果海鸥离开水面,高高飞翔,成群结队地从大海远处飞向海边,或者成群的海鸥聚集在沙滩上或岩石缝里,则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海鸥之所以能预见暴风雨,是因为海鸥的骨骼是空心管状的,没有骨髓而充满空气。这不仅便于飞行,又很像气压表,能及时地预知天气变化。此外,海鸥翅膀上的一根根空心羽管,也像一个个小型气压表,能灵敏地感觉气压的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7]</p><p class="ql-block">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 ver 3.1——无危(LC)。</p> <p class="ql-block">编号:c043</p> <p class="ql-block">中文名:非洲白颈鸭</p><p class="ql-block">动物界-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鸭科-鸭属</p><p class="ql-block">识别可信度:23.4%</p><p class="ql-block">白颈鸦:除颈背和胸有一白圈外,其余体羽全黑。 成鸟的后头、翕的上部延伸至上胸白色,这些白羽基部灰色,羽轴亦灰色;其他体羽黑色;喉羽披针状;头和喉闪淡紫蓝光泽;初级飞羽外翈闪淡绿光泽。雌雄同色。幼鸟羽色与成鸟相似,但白色部分不著,而显土黄或浅褐色;黑色部分暗纯,且无紫绿色闪光。 虹膜褐色;嘴、跗蹠、趾、爪均黑色。</p><p class="ql-block">栖息于平原、耕地、河滩、城镇及村庄。有时与大嘴乌鸦混群。以种子、昆虫、垃圾、腐肉等为食。多单独行动或成3-5只或10余只的小群。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太平洋诸岛屿。中国在华东、华中及东南各地为留鸟。数量较少。</p><p class="ql-block">白颈鸦多单独行动或成3-5只或10余只的小群。清晨飞到田野觅食,晚上很晚才飞回村旁或林缘的树上过夜。在地上觅食时常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不时扭头向四处张望。性机警,比其他鸦类更难接近,见人走近,离很远就飞走。鸣声较其他鸦类宏亮,常边飞边叫,似“kaar-kaar”声。栖止时,多伸颈鸣叫。</p><p class="ql-block">杂食性,大部分是动物性食物,包括鞘翅目金龟、步行虫、锹形虫、半翅目、鳞翅目幼虫以及蜗牛、泥鳅、小鸟等;植物性食物包括玉米、土豆、黄豆、小麦及草子。有时与大嘴乌鸦混群。以种子、昆虫、垃圾、腐肉等为食。常单独或成队活动,很少集群。</p><p class="ql-block">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p><p class="ql-block">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编号:c044</p> <p class="ql-block">中文名:红肋蓝尾鸲</p><p class="ql-block">别 称:蓝点冈子、蓝尾巴根子、蓝尾杰、蓝尾欧鸲</p><p class="ql-block">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雀形目-鹟(weng一声)科-鸫亚科-鸲属</p><p class="ql-block">识别可信度:92.3%</p><p class="ql-block">红胁蓝尾鸲:俗名:蓝点冈子、蓝尾巴根子、蓝尾杰、蓝尾欧鸲。体型略小而喉白的鸲。特征为橘黄色两胁与白色腹部及臀成对比。雄鸟上体蓝色,眉纹白;亚成鸟及雌鸟褐色,尾蓝。雌鸟与雌性蓝歌鸲的区别在喉褐色而具白色中线,而非喉全白,两胁橘黄而非皮黄。</p><p class="ql-block">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p><p class="ql-block">繁殖期间主要以甲虫、小蠹虫、天牛、蚂蚁、泡沫蝉、尺镬、金花虫、蛾类幼虫、金龟子、蚊、蜂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迁徙期间除吃昆虫外,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等植物性食物。</p><p class="ql-block">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见成3-5只的小群,尤其是秋季。主要为地栖性,多在林下地上奔跑或在灌木低枝间跳跃,性甚隐匿,除繁殖期间雄鸟站在枝头鸣叫外,一般多在林下灌丛间活动和觅食。停歇时常上下摆尾。 红胁蓝尾鸲在中国繁殖,也在中国越冬,既是夏候鸟,也是冬候鸟。</p><p class="ql-block">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p class="ql-block">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p> <p class="ql-block">编号:c045</p> <p class="ql-block">中文名:凤头潜鸭</p><p class="ql-block">别 称:泽凫、凤头鸭子、黑头四鸭</p><p class="ql-block">动物们-脊索动物门-鸟纲-雁形目-鸭科-潜鸭属</p><p class="ql-block">识别可信度:65.7%</p><p class="ql-block">凤头潜鸭体长40-47厘米,翼展67-73厘米,体重550-900克,寿命15年。是中等体型矮扁结实的水鸭。头带特长羽冠,雄鸟亮黑色,腹部及体侧白。雌鸟深褐,两胁褐而羽冠短。飞行时二级飞羽呈白色带状。尾下羽偶为白色。雌鸟有浅色脸颊斑。雏鸟似雌鸟但眼为褐色。头形较白眼潜鸭顶部平而眉突出。为深水鸟类,善于收拢翅膀潜水。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繁殖期雄鸭协助雌鸭选择营巢地点,在地面刨出浅坑或集一堆苇草筑巢。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在沿海或较大的湖泊越冬。</p><p class="ql-block">凤头潜鸭雄鸟头和颈黑色,具紫色光泽。头顶有丛生的长形黑色冠羽披于头后。背、尾上和尾下覆羽均为深黑色;下背、肩和翅上内侧覆羽杂有乳白色细小斑点,外侧初级飞羽的外侧和羽端黑褐色,内侧浅褐色;内侧初级飞羽的外侧近基部白色;外侧次级飞羽白色,具宽阔黑色端斑,形成翅上白色翼镜和后部黑色边缘;内侧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黑褐色,尾羽褐色,腹和两胁白色。雌鸟头、颈、胸和整个上体黑褐色,羽冠也为黑褐色,但较雄鸟短,也无光泽。额基有不甚明显的白斑。上胸淡黑褐色,微杂以白斑;下胸、腹和两胁灰白色,并带有不明显的淡褐色斑,尾下覆羽黑褐色。雄鸟非繁殖羽似雌鸟,但头颈和上体羽色较暗,腹以下淡灰褐色,两胁具淡色斑纹。</p><p class="ql-block">幼鸟羽色也和雌鸟相似,但头和上体淡褐色,具皮黄色羽缘;头顶较暗。</p><p class="ql-block">虹膜金黄色,嘴蓝灰色或铅灰色,嘴甲黑色,跗蹠铅灰色,蹼黑色。</p><p class="ql-block">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库、池塘、沼泽、河口等开阔水面。繁殖季节则多选择在富有岸边植物的开阔湖泊与河流地区。</p><p class="ql-block">凤头潜鸭是一种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末4月初从南方越冬地迁徙到华北和东北南部地区,4月中旬到达东北东部长白山和东北北部黑龙江省。秋季于9月末10月初开始南迁;10月末至11月初到达南方越冬地。迁徙时常集成大群。</p><p class="ql-block">性喜成群。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期间和越冬期间常集成上百只的大群。善游泳和潜水,可潜入水下2—3米深。游泳时尾向下垂于水面。常成群在碧波荡漾的湖中水而上随波逐流,很少在岸边浅水处或混浊的水面上活动。起飞时两翅急速拍打水而,在水上奔跑一段距离才能飞起,显得笨拙而不灵活,但飞起来以后,飞行却甚快而有力。</p><p class="ql-block">主要在白天觅食.晚上多栖息于湖心岛上或近岸的烂泥滩和沙洲上,也有的在离岸不远的水面漂浮睡觉。觅食方式主要通过潜水,有时也在沼泽或水边浅水处涉水取食,或将头扎入水中,尾朝上地在水中觅食。食物主要为虾、蟹、蛤、水生昆虫、小鱼、蝌蚪等动物性食物,有时也吃少量水生植物。</p><p class="ql-block">叫声:冬季常少声。飞行时发出沙哑、低沉的kur-r-r, kur-r-r叫声。</p><p class="ql-block">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p><p class="ql-block">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经十天八期的“拍鸟知鸟”美篇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今天是公元2020年2月11日,农历腊月三十,庚子鼠年的最后一天,仅以此篇也是对即将要过去的极不平凡一年的总结,也是对自己在摄影路上的一个小小的交代,虽然它还很稚嫩、很贫瘠、很不完美,但是和“大炮队”的队友们在所经历的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是我今生最大的财富。有你们的关心、细心的指导以及无私的奉献才拍到如此多的鸟,从而了解到鸟的一些知识,也促使我通过做美篇科普鸟的知识的冲动,虽然有的图片和文字有可能不相符合,但是确实让我这个“鸟盲”增长了不少知识,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就心满意足了。</p><p class="ql-block">再过十几个小时就是2021农历辛丑新年了,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的2020—拍鸟知鸟篇也完美收官,这也是向2021牛年献上的一份厚礼!在新的一年里,在摄影的路上我们将奋然前行,争取拍到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大家。也希望大家爱鸟护鸟,让鸟等自然界的动物成为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使我们的家园不仅有花香,而且还有动听悦耳的鸟语。</p><p class="ql-block">感谢大家对我的关注、支持和鼓励!</p><p class="ql-block">感谢队友的一路相伴,有你们真好!</p><p class="ql-block">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拍摄:一路有你</p><p class="ql-block">文字: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