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天山雪豹

<h3> 🌹怀念母亲🌹 <br>  🌺我的母亲姓周,名贤凤,从名字的字面意思来讲,外公外婆想让她做一个周家中最贤惠的女子吧!母亲1929年冬月出生在四川东北部梁平县的一个山村里(现归重庆市万州区管瞎),母亲家有六七个兄妹,她是女性中的排行老大,所以几个舅舅和姨姨他们都十分尊重她老人家。在解放前旧社会里,因外公外婆家里条件还算好且又是十分开明的人士,让我母亲在旧社会还读了两年书…能识字会写字,在那个年代还算是少有的有点点文化的人…很了不起很不简单的啊…解放后,外公外婆家庭出身,跟据阶级成份划分定为中农…也是低成份,属于无产阶级类别的群体… 🌻 我家在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二团的一个矿区,那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灰矿、石英砂矿、食盐、煤矿、水泥厂和采煤队等…所以自小4岁起,我就生活在一个当时每个兵团农场中都有一个所谓的工业矿区的综合单位,远离团部。记得小时候,工业区的里面的大多数职工基本上都是有点点文化的人…不是“黑五类&quot;[得意]就是“地~富~反~坏~右&quot;等等,或是需要“劳动改造”的对象。因为建设兵团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以农业生产种植水稻、棉花、玉米、小麦等为主的大规模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大军以贫农、贫下中农、雇农、佃户等无产阶级人群为主体。工业生产一个团就一个单位。都是在做有点技术含量的工作,又在离团部很远很远的一个偏僻的山沟沟里没人愿意去,矿区地理位置是南北西三面环山,东面开放。(倒是冬暖夏凉[奸笑])…山沟里没有淡水,也看不到什么绿植和树木…只有一些咸水坑边长着一些芦苇草,星星点点的面积不大,到夏天看上去算是有点生机绿色,显得很珍贵,山沟沟里的各种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职工们吃喝的淡水要靠水车到几十公里以外的胜利渠用水罐车拉来,分给每家每户用水,而且是发水票定量供应,职工饮用水问题是件大事!大家每家用水是按人头分水票,每家每户要按时拿桶去水罐车前接水挑回家里存放在水缸里备用,记得家里有一口方形水缸装水,一缸水可用一周至十天,那方缸是父亲用石片镶嵌起来的,非常方正漂亮,一般人家很难想象会有这样的方形水缸[强],父亲是全团最有名的、最高级别的木模型工,所以手头有很多绝活… 我们家里的所有用的家具桌椅板凳和木制脚托板等等都比别人家的精致很多…🌷🌷 🌾“胜利渠&quot;是“英雄渠&quot;,是当年开国元勋王震将军率三五九旅解放新疆后,党中央毛主席令359旅留在新疆,整建制的脱下军装屯垦戍边,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部队,落脚在一个叫沙井子镇(又叫55)的地方,开始在新疆建设兵团的扩展,全新疆共建立了十二个农业师,遍布全新疆各地、州、市、县、村镇,很好的稳固了新疆的社会政局,保卫了中国六分之一面积的疆域!为了军垦农耕大生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建设新疆,发扬359旅南泥湾的革命精神,引天山山脉第一高峰托木尔峰海拨7443.8米,也是吉尔吉斯坦国的最高峰,的雪水灌灌溉土地,托木尔峰山峰终年积雪是阿克苏河的水源之地,为引雪水灌溉农田,上万官兵用人工在戈壁滩,盐碱地上人工开挖出渠道,宽约15米左右,总长88公里的引水渠工程。起点从阿克苏河的现为二级电站为引水点,终点为88公里处的一师三团水库…通过多年的农田改造,硬是让荒漠戈壁,盐碱地变成了绿洲粮仓…成为中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和水稻生产基地,让塞处变成了江南的鱼米之乡,有一首歌颂新疆的歌叫《边疆处处赛江南》十分优美好听…88公里水渠是沿着国道324线而开挖的…是沿线的地方县、镇和兵团一师1-2-3团的生命之水源!所以沿线的县、镇的路口地名就以公路里程数字为地名,47公里处叫四十七(蚕桑队)、55(一师一团和水管处的入口),66(一师二团入口连队),77(二团园林队),88(一师三团水库)即终点汇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天山南鹿的塔里盆地之塔里木河…🏝 🍏因为母亲有点文化,所以她对机械设备和一些电气设备都能熟练的掌握和精准的操作,母亲是煤矿采煤队的卷扬机手,卷扬机就是把煤矿井下煤用拖斗把煤一斗一斗的从井下拉出矿井上来,然后自动地倒下去(煤厂或装载到运输车上),完成每天的上上下下运送煤矿工人和采煤的任务…对了,采煤的拖斗自动卸煤装置还是我父亲设计的,非常非常的巧妙的构思,当煤斗托到了地面的高架上,走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车上的挂勾顶杆就会把煤车斗底部的挂匀顶开,底板自然打开煤就倒下来了,这个设计也减轻了我母亲的工作量…省得她又操作卷扬设备还要来回去撬开煤斗与往下倒煤…想想我父亲也真是叫能工巧匠,充分的发挥了父亲后工匠精神,为当地的采煤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煤矿做圈扬机手工作中,有时缺少人手时,基层连队来拉煤的车辆很多,母亲还要肩负着装煤车的任务…当时我都想不通,我母亲哪来的力量?可以把几吨的煤用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全都给用铁铲装到了车上?看到那一幕,我又是惊讶,又是心疼母亲,才55.6元的月工资(当年也是工业级高工资),干这么多、这么重、这么苦的体力活从无一点点怨言… 当我12岁上中学后,我放假回来都会去帮助母亲干话…那个年代的人思想境界很高…所以我觉得我的母亲很伟大…🌷 🌺母亲干过的工作,不仅仅是这个…🌺 🍎记得早些年,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家东面大约有七八公里以外有个制盐厂,母亲做过制盐工…因为那里只有咸水碱水,没有谈水,所以也是一个制盐的好地方,每天把盐水池里漂在盐水上面的白色结晶体捞出来晒干,然后再在大锅里熬制,熬好以后再压制做成方砖凉开(大的有45cm×25cm约有十几斤重)我都抱不动!压制好后就一层一层的中间加上稻草或芦苇草堆放起来保存…这都是很高质量的好盐,特供团场连队里面的大食堂食用盐…也算是为团里的食堂做了巨大的贡献!🌹🌹🌹 🌺母亲的故事很多很多,在我幼小的心里中树立起十分敬仰的伟大母亲形象…我们母亲真的很伟大…敬业持家…贤惠聪明…巧手缝衣编织…家里家外一把好手…故事多多天天说都说不完…待我下回吧!🌺🌺🌺🐮🐮🐮🌹🌹🌹🍎🍎🍎 2021年2月11日 阖家团圆的日子!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日子! </h3> <h3>我伟大慈祥的母亲</h3> <h3>当年兵团职工的代表形象就是我母亲这样的…</h3> <h3>我的兄弟姐妹与幸福的母亲</h3> <h3>爱女母亲与我的母亲与姐姐的婆婆</h3> <h3>六七十年代的合影己是很奢侈的向往了</h3> <h3>八十年代母亲与我和妹妹的合影</h3> <h3>九十年在喀什妹妹家庭的合影</h3> <h3>两位亲家母,伟大的母亲合影</h3> <h3>抱着孙女晒太阳</h3> <h3>爱女与奶奶的合影</h3> <h3>幸福的母亲,左面孙女右面外孙</h3> <h3>我母亲到马兰看儿子的喜悦</h3> <h3>我家廿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家庭合影</h3> <h3>爱戴母亲的儿女们</h3> <h3>母亲在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的日子里</h3> <h3>母亲和妹妹妹夫在红山~我的芳华岁月的地方</h3> <h3>母亲来到马兰基地的快乐时刻</h3> <h3>母亲在西安的日子里…</h3> <h3>爱妻与母亲的合影</h3> <h3>我和爱妻与母亲的合影</h3> <h3>四舅二姨带着子女们不远千里来看望他们的姐姐~我伟大的母亲</h3> <h3>我出生几个月的全家珍贵合影</h3> <h3>  🌸感恩我伟大慈祥的母亲,带我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养育了我、培养了我、锻炼了我、使我成为一名&quot;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坚韧不拔的解放军战士!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成为一名为铸祖国核盾,无私奉献青春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合格军人!成为一名参与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拓荒金牛!🌸🌸🌸💐💐💐 永远怀缅我伟大的母亲!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