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元月三十日上午十时突然看到微信里重庆知青单宣华老大哥夫人刘嫂短信:悲痛告知单大哥于今日凌晨三时因病治疗无效辞世!尽管一周前曾致电问候单老兄病情,看到单老兄被病痛苦受折磨的面孔让我伤感难过,但还是致以慰问和祝愿!希望昔日健康体魄的他能战胜病魔!殊不知这竟然是与单老兄最后的告别……令我无比悲痛哀伤!</h3> <h3>单宣华自小生活在嘉陵江畔的曾家岩村附近,山城人的文化传统塑造了他坚毅性格,在艰苦的边疆生活工作中更是锤炼出他不屈不挠、热情奔放、扶弱济困的优良素质;据我了解他是当年知青中重返河口故地次数最多的知青之一;</h3> <h3>岁月沧桑印刻在单老兄的面孔上——他的真诚、友善、机智甚至于有些滑稽憨厚与顽皮,能获得大多数村民老少朋友们的认可、宽容、谅解和喜欢,在那个民风简朴的年代已是非常珍贵的友情信任了!</h3> <h3>单老兄性格爽朗、真诚豁达,待人接物表里如一,多年的边疆生活锻造出他面对困境的坚毅和执着,同时他还有一副善良温暖的胸怀,内心里始终牵挂河口边疆的发展进步,我了解得知,他为了帮助河口农场的一位下岗职工摆脱困境将其儿子安排到自己工作的学校就读数年,并住宿在自己家里还承担了大部分开支费用……作为普通工薪阶层他热情相助、默默无闻的付出令我感动!</h3> <h3>彩云之南,边陲犄角;滚滚红河水,清清南溪河;斑驳铁桥的"国门"记载了百年滇越边城的老故事……如今河口县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一级口岸,云南省新经济发展枢纽通道……回首六、七十年代的河口边城小镇,走出破旧狭窄的城区街道,就是一片穷乡僻壤和杂草丛生尽显贫困景象,除了军事单位设施和座座山峦叠嶂下橡胶树的葱郁挺拔,到处都是低矮黑旧瓦房和简陋茅草、油毡竹篱笆房……沿着小城北郊的一条弯曲河道畔两侧,就是建于五十年代的槟榔寨农场所在地,绿荫树下一条简易公路旁不远处是称之为"石灰窑"是专门种植水稻田的生产队(十六队),顺着公路边小河逆流而上,就是我们曾经生活学习成长乃至生产工作的地方——"水头"(十三队)的驻地……</h3> <h3>今天是腊月二十八,即将临近春节了,我蓦然想起,再过一周左右,就是我们这代人刻骨铭心记忆的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四十二周年的日子,虽然我不是这场战争的参与者,但是我曾经在河口边疆生活了十年,对那里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怀有深刻的情感,战事突发触动了我对仍留在河口农场同事朋友们的牵挂,而且参战的野战部队三十九师也曾是我父亲抗战入伍、鏖战中原、挥师南下、解放云南、戍边守疆三十多年的老部队,同时我的姐姐也是昆明军区军医学校一员往返奔战在滇越铁路沿线的救护队里;因此我的父亲和我们全家人都在时刻关心着战场的点滴信息……</h3> <h3>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凌晨对越反击战分别在红河、南溪河畔展开……</h3> <p class="ql-block">我们非常熟悉的河口边境大桥顷刻之间成了战争的最前沿:断桥残壁、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腥遍染、英雄无畏、同仇敌忾、全民激愤!河口边陲成为我们牵挂的中心……</p> <h3>经与单老哥交谈后才知道了四十多年前一件令人难忘和钦佩的往事……当年单老哥以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精神,报名参加了农场民兵支前队,他原本是承担后勤保障的运输队员,后来战况激烈时他就独自跟随当时穿插前锋的解放军三十七师所属野战部队打到越南纵深地带,激战中他全然不顾军队干部战士的劝阻,直接拿取武器弹药冲杀在前沿阵地,紧要关头他端起牺牲战士的喷火器装备,朝着敌方的壕沟暗堡进攻猛射,消灭了数名敌兵!看到烈火中被烧焦的敌尸,他在亢奋中怒吼……</h3> <h3>突破越军防线的子弟兵~</h3> <p class="ql-block">冲锋陷阵、勇往直前——我仿佛看到了单老兄在队伍里的影子……</p> <h3>紧随野战部队的农场支前民兵历经千辛万苦承担着弹药输送和伤员转运任务……</h3> <h3>支前民兵的身影——</h3> <h3>听单老哥讲述战场景况,他当年临战的氛围即刻就写在他黝黑激情的脸上……头额和脖颈的青筋凸起跳动,双眸怒瞪、眼眶含泪、紧握双拳——仿佛他又回到了当年的战场……我相信他是不惧怕死亡的真正汉子!</h3> <p class="ql-block">我似乎能看到他在浴血奋战的战场,能想象到一个忘我参战、不惧牺牲的"重庆知青"小伙那种赴汤蹈火"甘洒热血写春秋"——可贵、真诚的样子……瞬间令我动容!</p> <h3>高耸矗立的纪念丰碑——铭记着当年战争留下的不朽英魂……作为参战支前民兵单宣华舍身忘死、血战疆场,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当年"十三队"支前队伍里还有杜义忠和徐书华(二人北京知青退伍军人)、陈会芳等其他数人,(据我所知十三队最早到南溪芹菜塘守边抗越的是本群李昌福老大哥!)他们都是不穿军装的勇士,是人们不该忘记名副其实的无冕英雄!我们要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h3> <h3>七九年自卫反击战发生在我们所熟悉的河口边境地带,安葬了358位反击战英勇牺牲烈士的"水头烈士陵园"之地就在当年我们生产队驻地附近,曾三次到陵园祭奠英烈,2017年3月这次去园区得知守护人称黄湘华,经了解他父亲是原"水头"队的老职工黄书云,得知情况让我即刻无限感慨——我们曾经生活工作的"水头"队作业区距陵园近在咫尺,非常熟悉的山林水溪之间如今成为英烈的安息之地,红土热血的地方铸就了英雄们灵魂永生!每当想起这些就让人热血沸腾……</h3> <h3>站在陵园高处回望不远处可以清晰看到"十三队"的旧址……</h3> <h3>当年我们曾跋涉的山间小溪如今已建成惠及河口城乡居民生活的水源之地——槟榔寨水库。</h3> <h3>我珍藏着四十多年前的笔记本,记录了河口边陲的岁月时光……</h3> <h3>自己收藏的有关川渝知青史料里,能查阅到当年的许多故事——回忆往昔峥嵘岁月的点点滴滴……</h3> <h3>记录有1972年河口县边民与重庆知青发生冲突的"5.29"事件的始末……</h3> <h3>当年自己业余学习绘画,按捺不住对知识渴望的朦胧憧憬,由于当时美术书籍的奇缺而又羞涩于对老师的求教(本群杜建平大姐当年的美术技能是我钦佩的偶像),仅凭借对报刊杂志的插图资料的临摹练习,自修自悟对"速写画"的感觉,默默地对钢笔画下了番笨功夫——七六年的夏天某个午间,来到"水头队"驻地对面山坡下,用笨拙的线条描绘了当年"十三队"全景……离开这里四十多年啦,这张图成为我身边珍藏的唯一记录……</h3> <h3>这是记录七五年初冬在"田尾村""学大寨"改造农田工地的场景,全农场干部职工会战于此——我们队的职工劳动休息闲隙:头戴圆形帽身着横条衫的是单宣华。</h3> <h3>生产工作余暇,单老兄成了我学习绘画最忠实的"模特"——</h3> <p class="ql-block">在我当年的笔记本里藏夹着一张单老兄亲笔写下的"请假条",记录了那个年代知青们真实的生活细节……这张假条是他七六年回重庆探亲时给我留下的,他嘱咐希望延长假期,能把此条转给队领导,可见当年边疆的艰苦生活让知青们十分渴望在重庆故乡亲人身旁能多住些日子……最终他还是按期归队了,这张请假条成了那个年代的知青们遵守纪律自我约束的见证……</p> <h3>炎炎夏日星星点灯,思家心切望乡难归——家书寄乡愁(单宣华灯下写信)……</h3> <h3>我尽所能用钢笔画将连队唯一的机械化设备描绘下来——想必当年的手扶拖拉机驾驶者李同生和周荣华两位老大哥对它更有一番亲近和深刻的感受!</h3> <h3>生活、工作的间隙状态也被点滴记录……</h3> <h3>当年艰苦的边疆生活令我们刻骨铭心——缺油少菜、粗茶淡饭的生活情形历历在目……记得七六年七月二十三日这天,时逢夏季大暑的日子集体食堂恰好没饭了,干活归来的单老兄强忍着肌肠咕噜在烈日下用几块破砖支起小锅熬稀饭的样子被我现场记录下来——想起当时的情形让我唏嘘心酸!</h3> <h3>艰苦的边疆生活,也锤炼、陶冶了广大知青们的毅力和情操,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大家还是想方设法地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下棋、打篮球是男知青们主要的娱乐活动;记得我们知青副队长谢光智的乒乓球技就是全农场名列前茅;在他的带领下十三队的篮球队也曾多次组织参赛小有名气;记得单宣华老兄就是我们队的主力队员,每次比赛他都是满场飞奔、力跑全场,能吃苦,耐力足!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当年由于营养不良,我们常常在球场累的冒虚汗,与驻军部队比赛时汗流浃背,自嘲农场职工"吃盐水煮空心菜"的哪里是部队士兵"伙食流油"的对手……"痛并快乐着"——是那个年代知青生活的真实写照。</h3> <h3>站在"石灰窑"稻田里远眺部队家属院旧址(职工们去连队食堂的必经之路)——当年的乡间小路承载了我们岁月痕迹和梦幻记忆……</h3> <h3>我本人七七年二月离开云南时的留影……</h3> <h3>我在内心深处永远难忘河口农场知青生活工作岁月故事……2004年3月在山城重庆与知青大哥大姐重逢的留影——成为我们共同延续这份珍贵友谊的开端……</h3> <h3>当年我们朝夕相处、互相帮助同甘共苦在艰苦岁月的往事记忆成为自己内心最温暖的故事……</h3> <h3>感谢高玺大哥晓峰大姐夫妇热情接待:"重庆火锅"——最能代表山城人的性格激情,也"佐证"了岁月年华最好的氛围——难忘纯真年代、共享美好未来!</h3> <h3>2017年10月中旬我再次前往重庆,与高玺大哥晓峰大姐夫妇及单宣华老兄相聚,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h3> <h3>单老哥夫妇携乖巧的孙女以丰盛的"重庆火锅"接待了我~</h3> <h3>2019年4月中旬,我与单老兄在重庆相聚,专程游览曾家岩,这是我少年青春时代对"红岩村"最崇敬的向往,也是当年重庆知青大哥大姐们最为自豪的革命圣地——</h3> <h3>我随单老兄来到他引以为荣的重庆市著名"求精中学"参观,他当年返城就业随其老父亲职业接班进入此校工作,经历过边疆艰苦岁月锤炼的他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以人为善、好乐施助、爱岗敬业——他的言行举止证明了他是学校里受师生欢迎的好员工!</h3> <h3>他对云南的故地的山水热爱,体现在他多次自驾游览云南各地的风光水色之间——河口边疆记载了他的青春故事,也寄托着他对第二故乡的祝福和希望……</h3> <h3>曾知道单老哥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对家人和朋友的热爱忠诚,对生活和未来充满激情与信心的他,退休后常携夫人自驾游览祖国的名胜风光大好河山,每年都随季节变迁乐此不疲过着冬暖夏凉的美好生活……他的理想生活状态仍然是我们羡慕和学习榜样!</h3> <h3>——有多少遗憾存于心头,有多少愿望来不及实现?生命不能重来,生命也没有第二次;您的离去让我们懂得珍惜,珍惜自己,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h3> <h3>单宣华大哥您走了,祈祷天堂里没有病痛——逝者安息,生者安康!</h3> <h3>青春之歌,岁月静好……这两幅在微信里热传的对联,对于我们这些已进入耳顺、古稀之年的知青朋友们是最好的忠告……</h3> <h3>如今我生活在北京,曾四次前往重庆,三次与昔日的知青朋友们重逢相聚,我非常怀念当年在河口边疆与知青朋友们朝夕相处的日子,倍加珍惜这份友情!农场艰苦环境和前辈及知青朋友们的实干奉献精神、纯朴言行作风,锤炼了我的意志,培养了我做人做事的品质,让我受益终身!我永远感恩帮助、支持、理解过我的前辈和朋友们!真心祝福大家幸福安康、吉祥如意!</h3> <p class="ql-block">岁月如歌、光阴似箭——记忆里兵团和农场工作生活的印象渐行渐远……但是在我们心里那面永不退色的旗帜依然高高飘扬——热烈祝贺重庆知青赴滇五十周年纪念活动的举办!热情期待河口边城重逢大聚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