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黄山位于安徽南部的黄山市境内,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其中,黄山风景区面积160.6平方千米,共有72座峰组成,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8米,是黄山最高峰。</h1> <h1>2012年4月,我受聘的川至生物公司十年庆典结束后,"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们踏上了东南之旅。</h1><h1>在南京参观了中山陵、夫子庙之后,我们乘大巴走了4个多小时的盘山高速赶往黄山景区。</h1><h1>一路上,起伏的山陵,清澈的溪流,黛瓦粉墙的徽建筑,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h1><h1>此情此景中,聆听着导游小汪述说着徽州的人文历史、山川风物更是别有一番滋味。</h1><h1>当晚宿在汤口镇,次日清晨看到停车场处有一气宇轩昂的石牌坊,书有“黄山”二字。</h1><h1>啊!向往已久的黄山景区就在眼前了。</h1><h1>进入景区,山势渐高,车盘山而上,夹道竹秀林茂,幽趣逼人。</h1><h1>可是天公不作美,一大早冒着沥沥细雨,我们在导游的指令下,裹了一身雨衣直奔【慈光阁】索道。</h1><p class="ql-block"><br></p> <h5><p></p></h5><h1>【慈光阁】四周群峰环绕,景色幽雅,茂林修竹相掩,十分幽静。1965年,董必武手书题额“慈光阁”。<br>【慈光阁】古称法海寺,曾是徽、宣两州禅林之首。明嘉靖间(1522—1566),玄阳道士居此,题额“步云亭”。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普门僧来此,改法海禅院。神宗敕封“护国慈光寺”,皇太后赐以佛经、佛像、袈裟、锡杖、钵盂等物,盛极一时。<br></h1> <h3><p></p></h3><h1>网络图片:【慈光阁】<br>【慈光阁】周边群峰环绕,环境幽雅,是黄山玉屏索道起点。现为黄山的前山登山入口,也是玉屏索道的入口,还可从此处下山。<br>最显眼的是一巨大石碑,上书:“中国黄山 世界地质公园”,这可是黄山的金字招牌。<br>我们的登山大致线路:由慈光阁上山,经玉屏楼,攀莲花峰,穿一线天,爬鳌鱼峰,抵光明顶,过北海宾馆,探西海大峡谷,绕始信峰,达白鹅岭,最后乘后山新索道到云谷寺下山。</h1> <h1>乘索道上山,揽胜黄山的壮丽磅礴之美</h1> <h1>乘上缆车,一瞬间,已凌空于壁立万仞的岩壑之上。只见满目奇峰怪石,松树苍郁葱茏,<br>云烟在眼前飘忽不定,犹如腾云驾雾,心里些许有点惊悬。<br>沿石阶半小时后眼前展现出一个平台,文殊院(玉屏楼)背靠玉屏峰就坐落在此。</h1><h1>古时有“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的美称。这是黄山观景的绝胜处,左拥天都,右抱莲花,背倚光明顶,峰峦簇拥,气势恢弘。</h1><h1>站在玉屏楼前,便可看到长在东侧石崖上的迎客松。</h1> <h1>雨中的迎客松<br>透过云雾可以目睹到天都、莲花二峰。<br>这棵劲挺拔的迎客松,树龄至少已经1300年以上。它树顶冠平铺,满身翠绿,树干约三米处横生出一个长枝,似向过往游人招手致意。<br>它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现已成了中华民族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h1> <h1>这是一座极其陡峭极其险峻的石崖,石壁间一棵劲松兀然耸立,其根牢牢地扎在岩缝里,翠叶如盖,虬枝横空,似大鹏展翅,如苍龙出海。</h1><h1>记不清多少次从电视上看到过它的雄姿,但当现实的迎客松站在我面前,其所处的生长环境让我吃惊。我不知道它如何获取生长的养料?不知道它如何从石缝中汲取水份?它就在这么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向游人尽情展示黄山的热情。</h1><h1>我们在那排了好长时间的队才拍下了几张迎客松的照片。<br>另外,玉屏楼也有大量的石刻,有“江山如此多娇”、“一览众山小、刻削千仞”等,琳琅满目,都是书法和石刻艺术的精萃。 </h1> <h1>迎客松前留影</h1> <h1><p>风雨中三分之二的人都要去爬海拔1841米的莲花峰,这是他(她)们的合影。</p><p>莲花峰是黄山第一高峰,也是华东第一峰。莲花峰高耸雄伟、主峰突兀、四周小峰簇拥,俨然如一朵硕大无比的莲花怒放在天地之间。</p><p>在风紧雨稠的日子攀登莲花峰,不仅需要足够体力,更需要勇往直前的勇气。</p></h1> <h1>同事们介绍说:开始沿莲花峰的石阶路而上,感觉还比较轻松,行走间还能偷闲观望黄山有名的怪石。但当到山腰以上,山道的坡度都在60度以上,大部分的石级窄得仅容一人通过,山道一边是幽深的崖谷,一边是高耸的峭壁,有时需要手足并用小心谨慎爬行。</h1> <h1>彭hui和郑yin抵达莲花峰时的合影</h1> <h1>快乐的雨中攀登</h1> <h5></h5><h1>导游小汪带着我们一行9人的小分队则选择了从莲花峰的侧道,直插光明顶。他说:前面就是百步云梯,实际上一共有218个阶梯,宛如靠在峭壁上的长梯,云雾缭绕,十分险要,是黄山之行中最难爬的一段路途。这就是八十年代很著名的电影《小花》拍摄的地方,刘晓庆抬担架一跪成名(刘晓庆、陈冲抬着唐国强),悦耳的“妹妹找哥泪花流”的歌曲感动了一代人。</h1><h1>雨愈下愈大,头发都打成了绺,爬山时一身汗,停下来全身凉。<br>我攀登着百步云梯,感慨万千,长长的坡很陡很陡的不见尽头,我稳住节奏,小心拾级而上,爬爬、停停、看看、照照,倒也是显得从从容容,自自在在。我走一步,数一下,看看是不是够百个阶梯, “都185层了,汪导又忽悠人了!”队伍里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逗得大家开心的笑了。<br></h1> <h3></h3><h1>黄山滑竿,我们谁也没有勇气乘坐,只是因为上山的路太艰难了,不忍心看着扛滑竿的人这么辛苦。<br>我们互相鼓励着,在雨丝倾斜之间,欣赏着山色黛青、苍松遒劲......满眼没有穷尽的美景。</h1> <h1>渐渐的,山势越来越陡,入眼处皆是山峦叠嶂,怪石嶙峋,壑谷深涧,我们再不敢东观西望。</h1><h1>石阶上的溪水越流越欢,浓若飞瀑倾泻,淡如轻纱曼舞,我们则是鞋袜尽湿、大汗淋漓。</h1><h1>山风渐渐大了起来,耳边不时传来阵阵松涛,踩着雨蒙蒙中的路边溪水,一步一滑的艰难行进着。</h1> <h5></h5><h1>黄山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而更令我震撼的,是黄山的挑夫。</h1><h1>与我们通行的挑夫们,一根扁担,就是他们谋生的工具,扁担两端的货物,像两座无法计量的山峰,压弯了他们的腰。上万级的登山台阶,每一级都洒下他们的汗水。他们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目标是海拔1860米的顶峰。<br>一路上看到的黄山挑夫,大多数是50后和60后,他们每天顶多挑一百多斤的货物上山,每斤只挣1元钱,为了简单的生存,已经竭尽全力。<br>造物主在造就了黄山松的同时,也造就了黄山挑夫,让松有人的灵性,人有松的风骨。</h1> <h5></h5><h1>黄山挑夫,把身躯变成硬弓,头顶千尺悬崖,脚蹬万丈云海,腿上青筋暴露,身上汗水淋淋。他们古铜色的皮肤,恰与黄山石壁浑然天成。<br>黄山挑夫,起得比太阳还早。有人说,黄山的太阳不是自己升起的,而是挑夫挑起的。黄山挑夫的肩膀硬茧层层,挑起的是山上需要的货物,是家里老人的医药费,是孩子的学费,是全家的希望。<br>他们是大写的人,是黄山上屹立不倒的松树。</h1> <h1>雨还在下着,把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白玉兰、奇松、怪石......都隐藏在雾茫茫的雨帘中,我们也只能窥见雨衣帽里的脸才能分清彼此是谁。</h1><h1>导游引领我们到道旁的凹岩下避雨,这时我们的鞋里早已灌满了雨水,裤脚也湿透了。<br></h1> <h1>我们小分队稍作休憩,又开始了攀登。</h1><h1>午餐要赶到“天海美食城”吃,马上还要通过“一线天”。 “一线天”是一道两边崖壁夹成的狭长石巷,宽处不过2米,窄处仅半米,只能容一人通过。人行其中,仰望长空,蓝天仅存一线。<br>大家看着脚下笔挺笔挺的倾直75°的 “路”,想着这有152 级的盘道,心慌了腿也软了,只有相互鼓励咬着牙往上爬吧。</h1> <h1>游过 黄山 的人都说: 黄山 的“主旋律”是在云雾中。这就是说 黄山 最好的景色是在山巅之上。烟雨中登黄山 ,虽没有晴空万里那种恢宏气势,但漫天的云雾随风飘移,山峰时而吞没,时而由山谷涌出,缠绵于山间,变化莫测,给人一种飘渺如仙境般的动态美。</h1> <h1>走进这段山路,因为茂密的树木搭在头顶,似乎感觉不怎么太冷了。</h1> <h3></h3><h1>网络图片:“天海美食城”<br>时近下午两点,与登顶“莲花峰:的同事汇合在“天海美食城”吃中饭。白萝卜、冬瓜、小鲫鱼...... ,大家登山很累很饿了,看着这“清汤寡水”的,叫人食不下咽。</h1><h1>导游说:山上的饭菜很贵,一盘炒土豆丝竟然38元,一条黄瓜、一个煮玉米、一个鸡蛋都卖到10元以上,因为这里的任何东西,都是脚夫从山下挑上来的,听着这些,不免唏嘘。</h1> <h3><p></p></h3><h1>光明顶小憩<br>午饭后继续攀登,听擦肩而过的游客讲:不到光明顶,不见黄山景。<br>又不知走了多久,终于来到黄山的主峰之一:海拔1860米的光明顶,顶上果然高旷开阔,可将四周奇景尽收眼底。平台上还建有黄山气象站。因为这里日光照射久长,地势平坦,所以是黄山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地点之一。<br>我们兴致勃勃的聚组拍照,只有欢乐,忘记了疲劳。</h1> <h5></h5><h1>奇石”猴子观海“,当地居民习惯称为猴子望太平,是黄山风景区的一处奇石景观。<br>一座平顶的山峰上,有一巧石,如猴蹲坐,静观云海起伏。当云雾消散后,石猴又如极目远眺太平县境(即今黄山市所属黄山区)的绿野平畴,故亦名“猴子望太平”。</h1> <h1></h1><h1>奇石”梦笔生花“海拔1640米,一石挺出,平空耸立,下圆上尖,像一枝书法家的斗笔。峰尖石缝中,长有一株奇巧古松,盘旋曲折,绿荫一团,宛如盛开的鲜花。<br>峰下有一巧石,形如人卧睡,故游人称此景为“梦笔生花”,为黄山胜景。<br>清人项黻有诗赞曰:“石骨棱棱气象殊,虬松织翠锦云铺。天然一管生花笔,写遍奇峰入画图。”<br>70年代初松树枯死,现在是仿制的塑料松树。</h1> <h1>奇石“笔架峰”海拔1650米,因一峰突起,顶分五岔,酷似笔架,故名“笔架峰”,是黄山著名观赏景点。<br>今人有诗赞曰:“斗毫孤耸架更奇,天公方设是何时?谁能借此生化笔。填尽黄山万景词?”</h1> <h1></h1><h1>“飞来石”,在光明顶的群峰中,有一巨石耸立在岩石平台上,高12米、长7.5米、宽2.5米;其下的岩石平台长12至15米,宽8至10米,厚1.5至2.5米,重约360吨,形态奇特,如此巨石却被竖立在一块长约12-15米,宽8-10米的平坦岩石上,令人惊叹不已!<br>“飞来石”为自然风化生成。两大岩石之间的接触面很小,上一石似从天外飞来,故名“飞来石”。<br></h1> <h1>接下来的路线是由光明顶往西海方向的宿营地排云楼宾馆进发。</h1><h1>从光明顶往下,便是后山了。<br>黄山游线素来就有前山险,后山秀之说。3公里全部是下台阶的山路,小雨淅淅沥沥的还是停不下来,经过一天的攀登,腿脚明显不吃劲儿了,下山时反而感到一点都不省力,两个膝盖钻心的疼了起来,侧身双脚落地的一层层下石阶,速度自然也就减慢了。</h1><h1>心里有着马上就到宾馆了的念想,再难也要往前走呀!<br></h1> <h5><p></p></h5><h1>排云楼宾馆,我们就在这里住宿。<br>晚饭后,雨慢慢小了,风渐渐停了,在山间散步,仰头望着天空上带有大风圈的月亮和一个个小星星,猜想到明天会是晴天吧,盼望着能够看到日出云海的绚丽景观。<br>可惜,第二天清晨我醒来已是5点20,把头伸出窗外看,西天月亮还高高挂着,马上就意识到看日出的计划泡了汤,但我还是抱起羽绒服就往外跑。<br>东方遥远的天际已云淡霞红,听着看到日出的同事们从远处传来的兴奋欢呼声,我真是懊恼不已呀!</h1> <h3></h3><h1>我们住在排云楼宾馆最佳观看日出的地点是丹霞峰,需要雨布爬山15分钟。<br>黄山距离东海400公里,高峻的山势,嵯峨的峰林,辽阔的云海,魏东升的旭日提供了绝佳的映衬,赐给了我们一种绝美之感,也是摄影爱好者施展才艺的大好舞台。</h1> <h3></h3><h1>天际边亮出了红色的彩霞<br></h1> <h1>喷薄而出,又一个新日来临。</h1> <h3></h3><h1>看到日出的几位小朋友,兴奋之情难以言表。<br></h1> <h1>王hongxia和郑yin用手托起了遥远的山峰</h1> <h1>王hongxia和郑yin沉浸在黎明中的欢喜</h1> <h5></h5><h1>云海<br>值得庆幸的是,老天就像预料的那样放晴了,虽然我没能如愿的看上日出,那就拍摄云海吧。</h1><h1>就让这次遗憾象一阵细雨洒落在我的心底 ,留下一缕神秘吧.....</h1> <h5></h5><h1>雨后情人谷<br>站在情人谷的观景台上,凭栏眺望,崖石深壑,千姿百态。沉思间,一团云雾在山谷中升腾翻滚,一会儿如丝如锦,一会儿浩瀚无际,在崇山峻岭中徘徊,尤如波澜起伏的大海。</h1> <h1>云从山中来<br>我呆呆的看着这壮观的云海,竟然忘记了按动相机的快门!</h1> <h5></h5><h1>黄山云海,缭绕在 黄山的72峰之上,轻轻地荡漾着山峰,显得飘渺神秘,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br></h1> <h1>放眼望去,但见箭林般的峰峦,重重叠叠,云雾萦绕,时隐时现,酷似大海之中的无数岛屿。</h1> <h1>云海让天地合一、峰云叠嶂,给人一种朦胧的美,造就了独具韵致的烟雨苍茫景象。</h1> <h1></h1><h1>山不动、松不动,云动、我心动。<br>雨后的黄山有种通透的美,而云海的加入更添了梦幻与朦胧之意。</h1> <h1>亦云亦海,如诗如画,不禁陶醉其中。</h1> <h1>雨过天晴后的云海</h1><h1>云海中的景物若隐若现,似真似幻,模模糊糊,虚虚实实,令观者捉摸不定,产生幽邃、神秘、玄妙之感。</h1> <h1>云、峰、松、天、海,绚丽秀美。</h1> <h1>雨后的云海在松、峰中盘旋,就是仙境啊!</h1> <h1>天大亮了,雨后黄山的凌晨,碧空如洗,空气格外的澄静清新,令人陶醉。<br>太阳的霞光渐渐染红了天际,洒向了山林万物,眼前展现的是梦幻般鸟语花香的画卷。眨眼功夫,太阳已从云间喷薄而出,万丈耀眼的光芒照亮了秀美的山川。</h1> <h3></h3><h1>早饭后,开始下山的归程。<br>导游告知:从后山走到云谷索道,我们还要游览北海景区,大约有1.2公里的路程。<br>我们行走在清爽宜人的山路小道上,看到了生长在路旁的黄山十大名松之一的“团结松”。</h1> <h1>北海景区以峰为体,汇集了峰、石、矼、坞、台和松、云奇景,以伟、奇、险、幻为特色。</h1> <h1>团结松,生长在黄山北海至西海的山路旁,海拔1520米处,树高17.4米,树龄约400年。<br>古松铁根盘结,五干围抱,枝叶茂盛,团团簇簇,状若兄弟五人相互拥抱,犹如祖国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一家亲,人称“团结松”。</h1><h1>今人有诗咏之:“团结名松意义长,终年相抱在山岗。时人应借曹家鉴,本是同根莫互伤。”</h1> <h1>我们一行31人在此拍下了“全家福”,祈望我们的大家庭团结和睦、幸福美满!在北海景区,<br>我们临近观赏了黄山著名景观石猴观海、梦笔生花、五指笔架峰后直奔后山,黑虎松、连理松、龙爪松、探海松前摄影留念…。<br></h1> <h3></h3><h1>“始信峰”一角<br>来到秀美的始信峰,是名松聚集的地方,它海拔1683米,凸起于绝壑之上。这里巧石争艳,奇松林立,悬崖千丈,三面临空,风姿独秀。峰腰西侧有密集参天的大松树沿坡丛生,苍劲多姿,奇态万状。</h1><h1>登峰环顾,确有“妙不可言“之感。<br></h1><h1>俗语称:“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 ,真是名不虚传啊! </h1> <h1>继续前行达到黑虎松,老大的一颗松树,奇特无比,树高15米,胸径65厘米,冠幅投影面约100平方米。根据推算,它已生长了“700余年。<br>不过导游说是像繁体字的虎,这个倒是没有看出来,对视此松,油然敬畏。<br>传说早先有一僧人到狮子林,路过此处,忽见一黑虎卧于松顶,转瞬间,黑虎又不知去向,只见一株高大的古松。黑虎松枝干粗壮,针叶苍翠,干校气势雄伟,一派虎气,且冠盖浓绿近于黑,酷似一只黑虎卧于坡下,故称“黑虎松”。<br>有诗记之曰:“古松一见态惊人,爪舞牙张眼鼻真。黑虎曾经眠顶上,针须铁甲貌狰狞。</h1> <h3></h3><h1>“连理松”树高20.6米,在离地2米处树分两干,并蒂齐肩,亭亭直上,直至顶端,且粗细、高低几乎一模一样,生机盎然,神采不衰。<br>《看中兴祥征记》云:“连理,仁木也,或分校还合,或两村共合。两枝桠或两棵树长到一起,称为连理。”</h1> <h3></h3><h1>陈总经理和夫人,在“连理松”前留下的靓影。<br>清人曹文植以“奇松连理前未闻,相守空山不计春”的诗句称颂黄山连理松。<br>清人戴友衡亦有诗赞曰:“狮子峰前连理松,柯交叶互碧重重。为怜同气难分剖,纵使凤来不化龙。”</h1> <h1>“龙爪松”是黄山十大松之一。 <br>从连理松前行,过一小拱形石桥,上坡约百步即到。这是一株约400年树龄的松树。<br>“龙爪松”有5根主侧根裸露土表,粗大,扇形伸张,似苍龙之爪,苍劲有力,深扎岩中。</h1> <h1>“探海松”又名小迎客松,树高仅3.5米,树龄约500年。<br> 侧枝倾伸前海,向着云雾伸出风雷手,犹如苍龙探海,戏搅浮云,看上去姿态矫健,神奇无比。</h1> <h3></h3><h1>姐妹两人“探海松”前合照<br>在黄山,无石不成景,无景不成石。黄山的奇峰异石,与悬崖峭壁上的奇松相映成趣。</h1><h1>古人有诗云:“石骨棱棱气象殊,虬松织翠锦云铺。天然一管生花笔,写遍奇峰入画图。”</h1> <h1>黄山松的种子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它登临崚峻峭壁之上,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h1><h1>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h1> <h3></h3><h1>黄山松是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奇在它有着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它们长在峰顶、长在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br>黄山松还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黄山松的针叶短粗稠密,叶色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处松树,每一株松树,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又神态迥异,都有一种奇特的美。</h1> <h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br>几乎所有的黄山松都是从坚硬的岩石里长出来的,有的长在悬崖,有的长在峭壁,还有的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铁骨铮铮。<br>无论狂风雷电,还是冰霜雨雪,无论是根底的艰难贫瘠,还是环境的困顿险恶,都不能消磨黄山松坚忍的意志,为黄山造就了万世不凋的青翠与葱茏。<br>它们站在那里,一站就是千百年。</h1> <h1>千百年来,黄山松就是这样从岩石迸裂出来,根儿深深扎进岩石缝里,不怕贫瘠干旱,不怕风雷雨雪,根深叶壮,四季常青。</h1><h1>它们为守住一种恒久的风骨,永远地坚守在悬崖绝壁之上。</h1> <h1>奇峰做背景,我们也拍一张。</h1> <h1>天工的奇妙布局,构成一幅幅伟、奇、幻、险的天然画卷,是黄山的风景窗。</h1> <h1>两个顽皮的小伙子</h1> <h1>年轻的同事们聚影一张</h1> <h1>北海景区是黄山高山主景区和游览接待区,北海地处黄山中心,东西南北四条磴道都至北海,北海另有游览小道与各景点相连,形成网络,北海便自然成为人流汇集的景区。</h1> <h5></h5><h1>到此,爬黄山算是爬到了尽头,最后一关就是前面的云谷寺索道,号称亚洲最长的的。<br>索道为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适,快捷的登山条件,15华里的登山道只需8分钟即可到达。</h1> <h5></h5><h1>云谷寺索道始建成于2006年12月,全长2666米,是世界最先进的单线循环脱挂抱索器吊厢式索道设备。高差775米,共有69个客运车厢,每车厢载客8人,最大速度为6米/秒,单向最大运输能力为2000人/小时,沿途共有14座支架。<br>置身穿云破雾的缆车中可从不同方位和角度欣赏黄山秀丽的美景,缆车穿梭其间,宛如漂浮在仙境之中,来细细品味。</h1> <h1>黄昏时分,我们来到了黄山脚下的屯溪老街。</h1> <h5></h5><h1>屯溪老街座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长1272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h1><h1>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h1> <h1>老街的建筑群白粉墙、小青瓦、马头墙,砖木结构的铺面,精巧玲珑的楼阁、镂刻精美的花纹图案,错落别致,热闹繁华,显示了徽派建筑格局的古朴典雅,别有情趣。老街保留了江南城镇古老的风姿,1981年7月,美国加州大学一建筑学教授参观过老街后,惊叹老街是"东方的古罗马"。</h1> <h1>在这繁华的老街上,一座高二十四米,上下共四层,占地面积五百多平方米的万粹楼,拔地而起,雕梁画柱,飞檐翘角,集木雕、砖雕、石雕为一体,古料新建,匠心独运。一个飞檐,一副漏窗,一块砖雕,都是用从民间收集起来的明清建筑构件重新组合筑成。<br>亭园楼阁,天井门罩,古色盎然,万粹楼,实为一座微妙古建筑博物馆。该楼主人万仁辉,历时三年耗资二千多万元兴建了我国第一家古建筑博物馆,於一九九九年四月对外开放,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万粹楼】楼名。<br></h1> <h1>老街古朴的徽派建筑艺术、优雅的文化氛围、浓郁的商业气息,使人感受到徽州文化的综合效应。</h1> <h1></h1><h1>这条600多年历史的屯溪老街,无论时间怎么变化,科技再怎么发展,老街依旧是老街,青石板路依旧是青石板路。虽然街道很窄,并不宽敞,但是客流量却十分惊人。<br>我们在老街里悠闲地游逛,品尝了老字号金字招牌店的“汪一挑馄饨”、“毛豆腐”,购买了茗香笋干、救驾烧饼和谢裕大茗茶…… 。</h1> <h1></h1><h1>夜幕拉开,月儿悬挂在高高的马头墙上,构成了一幅幅朴雅的“徽风夜韵”图画……,满眼的红灯笼映照着每一张幸福快乐的脸庞。<br></h1> <h1></h1><h1>宏村<br>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距 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古取宏广发达之意,称为“弘村”。<br>在 皖南 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 ”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素有“ 中国 画里的乡村”之美誉。</h1><div>在陈总的提议下,我们临时决定走一趟宏村。</div> <h1>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br>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样的灵性,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h1> <h1>南湖和月沼是宏村自然景观的代表之作。<br>南湖:位于宏村南首,建于明万历丁未。 宏村村落经永乐年间到万历年间,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又在万历年丁未年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型,堤分上下层。那穿湖而过的画桥是电影《卧虎藏龙》里李慕白牵马走过的地方。</h1> <h1>宏村的标志性景观——月沼<br>据说开挖月沼时,很多人主张挖成一个圆月型,而当时的76世祖妻子重娘却坚决不同意,她认为“花开则落,月盈则亏”,只能挖成半月形,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月沼。</h1> <h1></h1><h1>画中的宏村<br>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h1> <h1>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兴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br></h1> <h1>远峰近宅,倒映湖中,闲庭信步间,处处是景,步步入画。</h1> <h1>宏村的古建筑为徽式建筑,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檐角起垫飞翘,整个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理想境界,使宏村村落的整体轮廓与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 [3] 宏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h1> <h1>走过古老而幽深的小巷,脚下是 历经岁月沧桑的青石板路面,<br>而两旁的瘦高白墙,被风雨洇染得斑斑驳驳,一丝浓郁而沧桑的气息油然而生。</h1> <h5></h5><h1>宏村人的祖先很会利用自然溪水来做文章,在村的上首浥溪河上拦河建石坝,用石块砌成的数米宽的人工水渠,利用地势落差,把一泓碧水引入村中。<br>水圳九曲十弯,家家穿堂过屋,经月沼,最后注入南湖,出南湖后,可灌农田,浇果木,重新流入 濉溪 ,滋润得满村清凉,给一座普通的山村赋予了灵性。<br>山上在修水坝,白 天水 都是浑浊的,到了夜晚水也就清澈了。</h1> <h1>整个村子人不多,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h1> <h1>月塘北畔正中,有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汪氏祠堂,名乐叙堂,又名众家厅。这也是 宏村 唯一的祠堂。因为这里的人几乎都是汪家的子孙。<br>宗祠,是宗族祭礼聚会的地方,是听取祖训宗规的地方,“子子孙孙歌于斯,哭于斯,聚族于斯”。</h1> <h1>汪氏宗祠里的《朱熹家训》</h1> <h1>随意进入一家民宿——宏达庭院<br>小院不大,有10来间客房,三楼是露台可以拍摄到 宏村全景,<br>客栈位置蛮好,离村口和月沼都很近而且闹中取静。</h1> <h1>树人堂客栈</h1> <h1>老屋</h1> <h1>屋檐、蓝天、松柏......,油画般的意境。</h1> <h1>每天,都有很多学生聚集在南湖湖畔写生。</h1> <h1>家家户户都把腊肉火腿的通通挂在门外面晒,边晒边售 ,好像是30多元一斤。</h1> <h1>宏村美食</h1> <h1>竹木制的手工艺品,看起来栩栩如生。</h1> <h1>我选了一个餐巾纸盒子,竹子制作,两侧有镂空花,爱不释手。<br>盒子的正面上方刻字有:世界文化遗产---宏村留念。</h1> <h1></h1><h1><font color="#167efb"><b>后记:<br></b></font>黄山有多美?<br>“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游黄山留下的赞美感叹已经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黄山的景色浑然天成,道也道不尽,说也说不完。<br>游过黄山的人,没有人不被黄山天公造物的神奇的美景所征服,我也如此……<br>我还要再来的,在黄山欣赏奇松怪石,观云海变换,听空谷松涛……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