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都说人生如梦,其实年就是最梦幻最神秘的东西。这些年,似乎心态老了,在送走一年又一年的光阴,亲眼看着一次又一次跨过年的门槛时,不知道是伤感还是不舍,心里总会出现莫名的惆怅。</p> <p class="ql-block"> 当今时代的年,是一张张握在手里的车票,无论天南地北,雪雨风霜,回家过年成了每个人迫不及待的心愿;年也就成了手里的大包小包,汽车后备箱里的小超市;年也就成了电话里亲朋好友一条条的新春祝福;年也就成了母亲的期盼,孩子的渴望,亲人的守候。</p> <p class="ql-block"> 我记忆中的年是……</p><p class="ql-block"> 进入腊月,年的气氛越发浓郁。开始打“阳尘”了,大人们去竹林里砍一根细长的竹竿,用竹丫叶捆绑成简易的扫帚,细心地拂去挂在墙上的蜘蛛网和灰尘,还要爬上屋顶,把积聚在烟囱里的灰尘清理干净,梳理畅通,让来年灶膛的火更加旺盛。一家大小忙得不亦乐乎,把门窗、家具、器皿都擦得锃亮,除了打扫屋里,积聚在阳沟里的淤泥也要用锄头梳理透彻,其实在我们擦拭环境装饰外表的时候,也是在洗涤我们的内心,让内心更加纯净。扫去了一年的灰尘,亦如扫去了过去一年所有的烦恼忧愁。此时,零零散散的炮竹声时远时近地传来,空气中混合着淡淡的火药味儿,依稀有了年的气息。“娃子娃子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从小就这样盼望着新年的到来。腊月里杀过年猪是最兴奋的事,早早就定好了日子,然后请一个会杀猪的屠夫,通知了需要猪肉亲朋好友。在门前用土砖砌筑土灶,把最好的柴火添加在灶膛里。滚烫的沸水在大锅里翻腾着,垸子里浓烟滚滚,热气腾腾。大肥猪震耳的嘶叫声夹随着灶膛里干柴的爆破声在村子上空蔓延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挑最好的肉招待割过年肉的亲友,猪血汤在桌子上散发着滚烫的热气,亲朋好友满座一堂,喝着粮酒,谈笑畅饮,酒喝干了再斟满,一杯接一杯,喝得脸上红霞飞舞,我们小孩最喜欢把猪泡吹得鼓鼓的当球踢。亲友们把肉割回家腌起来,等待着新年的来临。</p><p class="ql-block"> 过了腊八,载着儿时记忆的年味儿缓缓盛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带着飘香的回忆溢满心间。可一切又似乎很久远了,再没有曾经的期盼与渴望,没有了曾经的欣喜与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早已失去了对年的热情,只留下一份对逝去岁月的感怀和深深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 到了腊月下旬,炮竹声愈加稠密紧凑,硝烟味儿更加浓烈刺鼻。小孩们拿着掉下来的小鞭炮到处燃放……人们谈论的话题、互祝问候都与年息息相关。即使行人手中的一张年画、一副对联、一对灯笼都能星星点点地折射出年的光彩,散发出喜气儿,年味渐浓了。</p><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四是我们南方的小年,已经拉开了新年的序幕,也是接祖人回家过年的日子。到了傍晚,把家里洗刷得干干净净,脸手洗漱净毕,把贡品放在香桌上,点上一对蜡烛,11根香,烧点黄标纸和火纸,虔诚地祈祷,愿菩萨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愿祖人保佑一家大小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每到这一天,我的奶奶总是提醒我们孙子们,不要乱说,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大人们在墙上贴着“童言无忌”。</p><p class="ql-block"> 过了小年,年的气氛越发浓郁。大家以洁净一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虽然那时的生活贫困拮据,不可能人人都焕然一新,即便如此,依然从每个人的身上,从屋内到垸里,都能感受到浓浓年味的气息。一张张大红福字,各种各样的年画,无不透着年的吉祥与喜庆。门头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红彤彤地照亮了孩子们嬉笑的脸庞,温暖着一颗颗天真无邪的童心。</p> <p class="ql-block"> 除夕那天,大人们三点多钟就起床煮年饭,家家户户把早以准备好的美味佳肴都弄来做年饭,锅里的蒸笼冒着热气,从瓦缝中挤了出去,把空气都搅香了。菜肴在铁锅里打着滚,案板上的腊肉骨头被刀斩得啪啪作响,垸子里到处洋溢着清香,这是盼望已久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更是那份吉祥的年味。</p><p class="ql-block"> 团年饭做好了,把贡品摆在香桌上,酒斟在杯里,庄严地点燃香烛钱纸,当家人肃穆地站在神龛下,给列祖列宗虔诚地磕几个头,香纸火苗“滋滋”在屋子里向上窜动着。纸燃尽了,然后手拿着一个一个的大鞭放,胆小的怕伤了手用火钳夹着放,再把挂在树枝上的小鞭炮点燃,鞭炮一连惯“噼里啪啦”地爆破开来,有一气呵成的气势,绯红的纸屑如风下的腊梅满天飞舞,声声不断蔓延在村子上空。炮竹声把晦气驱散,迎接吉祥的新年。</p><p class="ql-block"> 终于到该吃团年饭的时候了,一家大小团团圆圆地坐满一桌。一年到头最丰盛的菜肴摆满了桌子,碗里倒满了最好的酒,团年饭当然少不了鱼,寄托着父辈们的希望,希望年年有余,有头有尾。吃团年饭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吃饱了不能说不吃了。</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兄弟六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只有大伯、我父亲和三叔成家了,三家独立生活,共同住在一栋八间土砖瓦屋里;四叔、五叔和六叔他们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除夕吃年饭,我们三家共有十七人,把三张八仙桌连接在一起,各家把最好团年菜都搬上桌子,还请来爷爷或奶奶和我们一起吃团年饭。此时最兴奋的是我们小孩们,无忧无虑,爱吃什么菜随便吃,也不在乎是谁家的菜,没有任何顾虑。一家人吃着喝着,谈笑风生,真开心呵。吃完了团年饭还要去看看叔叔们吃的什么菜,吃完没有,看到叔叔家如果有自己喜欢吃的,也不存心,拿起筷子就狼吞虎咽……</p><p class="ql-block"> 夜晚,我们在垸子里放鞭炮,有时到爷爷奶奶家去烘火,爷爷奶奶家里烧枞树取暖。我们渴望长大,向往美好的明天。然而,那种欣喜与期待,渐渐地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终究成了今天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除夕之夜,万家灯火,除夕是要守岁的,守岁是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香桌和厨房灶膛里的油灯不要熄灭,彻夜通明,让火生生不息,延绵不断。回首儿时过年守岁,嘴里含着糖果,手里握着饼子的情景,令人心里头略过淡淡的苦涩。</p><p class="ql-block"> 0时左右,新年到来,那时没有电视,没有钟表,只能听着收音机敲亮新年的钟声,烟花、鞭炮齐鸣,天空绚丽璀璨,分不清哪里是烟花哪里是星辰。虔诚的老人在大门前点燃香烛钱纸,东叩叩,西拜拜,四面八方都要叩拜齐全,叩拜祈求上苍的庇佑,保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谓之出天皇。此时,乡村新年的夜空更加欢腾了,炮竹声声,连绵不断地响到天明。</p> <p class="ql-block"> 初一早上,是有很多禁忌的。为了防止小孩乱语,大人事先准备好了糖果,放在童言无忌的小孩子嘴里。糖含在嘴里,只有了甜。新衣服穿在身上,碗里热气腾腾的鸡蛋煮肉糕放进嘴里,那份清香,那份甘甜从舌尖一路奔放到胃里,久久不能忘怀。给长辈磕头拜了年,那时没有什么压岁钱。孩童三三两两约出去花一、二分钱买了鞭炮放在口袋里。用香烛远远地点燃,双手捂着耳朵躲得远远的。初春暖暖的阳光洒满垸子,妇女们磕着瓜子儿拉起家常,男人们聚在一起聊聊天,老人们啪嗒啪嗒地吸着旱烟……初二这天,就得到亲戚去拜年,那时拜年不论多远,都是靠步行。清早去拜年,点灯时还没有回家,脚都磨起泡了。拜了一天年,精疲力尽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没了小时候的年味儿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满大街的电子灯笼,却怀念小时候的纸灯笼来,无缘无故地觉得年渐行渐远,年味越来越淡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里,才会有点过年的味道。经历了人生的春和夏,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岁月赋予了我们一份淡定与从容,生命不可以重来,时光不可能倒流,无论是憧憬也好,无奈也罢,年都会把每个人推向未来。如同大自然的季节轮回,我们无法改变,只能顺应规律。</p> <p class="ql-block"> 是不是年龄大了,才会觉得时光留不住。岁月的沉淀,也逐渐让我们对年有了更深的体会更深的感触,儿时的年味,在岁月的流逝中,深深地烙在我们的脑海里,飘在记忆中。终究让人懂得,最难忘的其实是儿时纯真的岁月,那些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天真时光。时光依旧,日子依旧。</p><p class="ql-block"> 如今,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感觉精神生活空虚了,春晚也品尝不到原来的味道。我不禁感叹:原来有浓浓的年味而无丰富的年货,现在有丰富的年货无浓浓的年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