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悠悠古村上坪山 </p><p class="ql-block"> 文/李祖佳</p><p class="ql-block"> 上坪山,原名屏山,位于贵溪南乡五十公里处,是一个二十来户居民的小山村,海拔七百多米,风景如画,天然氧吧,隶属贵溪市西窑林场,它南毗福建,东扼铅山,西襟弋阳,村民皆为江西南城李氏后裔。明朝景泰年间,朝庭册封南城李氏焜公为福建绍武光泽县令,焜公沿水路至江浒山(今文坊),改陆路赴光泽,未到任,不幸病逝于江浒山。其亲孙福成公服孝其间,寻遍江浒山周边山水,观屏山(今上坪山)竹修林茂、泉甘土肥、山明水秀,便择风水宝地,安葬祖父,从此安居屏山,繁衍生息六百余年,其孙子后代近万之众,现文坊镇东际村、土地堂村、弋阳县车岭村李氏都是上坪山李氏分支。 </p> <p class="ql-block"> 屏山,顾名思义以山为屏,村庄静静猫在中间小盆地里,一条小溪从后山淙淙而来,四季不歇,水流清澈见底,卵石游鱼粒粒可数。村子前面一座高耸的山峰,象一支倒放的毛笔,故被称作笔架峰,山上古木参天,奇石遍布,站在山顶,近可观十里处西窑、东际两村全貌,远可览百里外,贵溪市区盛景。村后左侧两块巨石形似羊角,称作“羊角源”,村后右侧一块高耸的石块,形似古时插蜡烛的台子,故称作“蜡塔石”,此两处景观八十年代修建林区公路被破坏,无可复制,着实惋惜。 </p> <p class="ql-block"> 村子西行三公里便是天然奇观“鹰嘴岩”。陡峭的山体,一块大花岗石从半山腰横凸出,上圆下平的半圆形岩石,由后而前均匀递缩,后半部宽,前半部窄,最前端尖并微微向下弯曲,看上去就象是鹰嘴的上半部。传说,在远古的时候,贵溪、弋阳两县交界处的乌山深处藏着一只老鹰,那老鹰吸日月之精华,集天地之灵气,经过几千年的修炼而成精,而鹰的天生僻性是爱吃家禽,以至乌山脚下数十村村民鸡鸭家禽深受其害,难以养殖,百姓视之为心腹大患,却又无计可施。有一天,玉帝从观世音菩萨的汇报中得知此事,震怒之下,便派雷公下凡收服鹰精,雷公施展法术,与鹰精大战三百回合,终于战胜鹰精并一举击落鹰精嘴的下半部,把鹰精压在乌山下,令其永远不得翻身危害百姓。因此,我们看到的鹰嘴岩的“鹰嘴”只是鹰嘴的上半部,而它的嘴的下半都却被雷公击落在百米之外的山涧中,至今仍静卧在那里供人观赏,并以此警示后人要多行善、勿作恶。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村子东行四公里,是盛名远播的“仙人石”。在贵溪与铅山交界的山顶上,有几十块高大的花岗岩巨石直插云天,其中两块特大巨石相对而立,远看就像是两位对座的老人,周边几十里外抬头就能看见,所以当地人称之为“仙人石”。仙人石石群中有两块巨石自上而下开裂,传说那是张果老带来的金山和银山,另有两座巨石像是毛驴张开的大嘴,叫驴嘴石。毛驴身在贵溪境内,头在铅山境内,嘴巴张得大大的,这毛驴吃的是铅山的稻谷,却将屎拉在贵溪肥田,所以自古以来,贵溪都比铅山富裕。巨石群中有一个风洞,像是人的咽喉,里面能蹲下五六个成年人。盛夏中午,洞外烈日炎炎,洞内凉风习习,是乘凉的好去处。当年张果老闲来无事,来到贵溪上清天师府与张天师喝茶论道。交谈中说到这些年贵溪和铅山不是旱灾就是水涝,老百姓苦不堪言。张果老走的时候,天师两手分别托着一块金砖和一个银元宝送给张果老。张果老说:“凡间尚且知道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神仙之交还要送这么贵重的礼物吗?”天师笑着说:“这可不是送给您的,是托付您将这些金银救济贵溪和铅山的穷苦百姓的!”张果老会意,与天师挥尘告别。天师说:“今天我也闲着,不如送你一程。”一会儿工夫,他们便来到贵溪与铅山交界的大山顶峰。张果老说:“道兄,这里风景这么美丽,空气又如此清新,不如就在此歇歇脚对弈一局,如何?”天师欣然附和,于是两人便摆开棋盘凝神对弈起来,此处恰好两块高耸的巨石之间有一块平坦如砥的大石块,远远看去就像是两个老人在下棋,由此便留下了“仙人对弈”的传说。周边散落的石块便是张天师托付张果老带给铅山、贵溪两县百姓的金银了。伫立山顶,贵溪、铅山两县美景尽收眼底,山如黛、水如银、人如蚁,真正的一览众山小。 </p><p class="ql-block"> 传统自给自足的经济年代,上坪山得益于丰富的杉木和毛竹资源,曾经一度非常热闹,做棺木和造黄表纸的手工作坊遍布崇山翠竹之间,现今仍在木竹丛中留有许多当年的厂房屋基,小时候听父亲介绍,祖父当年是开屠坊卖猪肉的,那时上坪山两天可销售一条生猪的猪肉,从消费水平可测算到当年的人流量,虽然表面看似繁盛,其实那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山村处于原始野蛮封闭状态,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极端落后。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经济逐步恢复,五十年代中期,工业现代化的步伐加快,同时国家禁止乱砍乱伐,保护森林,散落在深山老林的原始手工作坊逐步被关闭淘汰,只剩下世居这里的二十多户村民不离不弃地守护着先祖的基业,那时交通条件极为落后,杉木和毛竹及山货药材要肩扛背挑到三十华外的文坊集镇去出售,以换回必需的生活用品,一个来回就是一整天,那时村民过得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村里没有基本的教育和医疗,记得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都是步行去邻村的东际小学读书,单程十华里,要走一个多小时。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开始,随着林区公路的开通,上坪山再度热闹起来,西窑林场在上坪山设立了分场,开始有计划地采伐木竹,每天拉运树木和毛竹的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废弃的干毛竹和竹枝芽都被山外烧瓦的窑场抢购,上坪山满山是宝,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家家都建起了新房,年轻的小伙子都娶上了漂亮的媳妇,出行可以搭乘汽车,山村有了学校、卫生院、商店,村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中期,上坪山年轻人与时代同脉搏,加入北漂、东进、南下的打工队伍,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新的生活,他们己不满足山村落后的物质文化生活了,把家安到了鹰潭、贵溪、文坊城镇,上坪山开始沉寂了,昔日的繁华被历史的洪流淹没,若大的山村只留下十几个空巢老人孤独地坚守。 </p> <p class="ql-block"> 近几年,国家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建设秀美乡村。上坪山面貌又一次发生巨变,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山村全方位美化、绿化、亮化;用电与国家电网同步;通信信号全覆盖。菖蒲馆、菖蒲园、植物园、林间休闲栈道,应有尽有。如黛的青山,清新的空气,天然氧吧,山村宛如人间仙境,有识之士将山村旧房屋改造成乡村民宿,招引了八方来客,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年轻人都买了小汽车,纷纷将老房装修,回乡度假。山村又升起了袅袅炊烟,静谧的山村热闹非凡,村民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脸。</p><p class="ql-block"> 上坪山宛如一颗镶嵌在蓝天翠竹之间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