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与妻子的新婚照</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上世纪中叶,军人是个很崇高的职业,很多年轻漂亮的姑娘都愿意嫁给军人。但那时军队对谈恋爱,婚姻也有严格的要求。我记得当时福州军区有一条规定是已婚军官每年探亲一次,每次一个月,允许家属每年来队探亲一次。而当了军人的妻子后,也是分居两地,这些妻子们在家乡既要上班,还要全身肩负着照顾公婆,抚养教育孩子的重担。</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部队还有一条规定是未婚军官每两年探亲一次,每次十五天。这些规定对于那些还没有恋人的未婚军官来说是很苛刻的。大部分的军人都是在远离家乡的异地服役,他们只能每两年回老家用十五天的探亲期间尽快的解决问题。所以那时候很多军人的恋爱过程很短暂,也没多少花前月下的浪漫故事。</b></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b></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我的一位浙江战友的恋爱故事就是很典型的那年代的军人恋爱过程。那年他已27岁,部队安排他回家乡探亲。27岁对于男人来说也该是要成家的年龄了。15天的探亲时间,他被安排见过好几个姑娘却都没看上眼的,眼看归队时间一天一天逼近,他的父母也十分着急,这次要是没相中,那就要再等两年才能回来探亲啊!</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就在他临归队的前一天晚上,父母又介绍了一个棉纺厂的姑娘让他看。(后来他对我说,那晚灯光太暗,也没认真看)想着明天就要启程回部队了,他就随口说:好吧。</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就这样一句好吧,成就了他们一段美满的婚姻。他回部队后,就开始给那姑娘通信,姑娘也寄来了照片。原来这女孩子长得相当的漂亮,他常捧着照片美美地看,也常在我们面前炫耀她的美丽。经过将近一年的鸿雁书信,他们决定在部队举行婚礼。</b></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b></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那一晚,我们帮他把部队的会议室布置一番,在墙上贴上大红喜字,圆桌上撒满喜糖和水果。在部队首长的主持下,这个茶话会式的婚礼虽然简单但开得也很热闹。新郎新娘胸前佩戴红花,毕恭毕敬的站在会议室中央面对着首长和战友的我们,毕竟他们才是第二次见面,互相都感到很陌生。漂亮的新娘子更显缅典,新郎官说话也磕磕巴巴,老把眼睛的余光瞄向即将成为他妻子的她。</b></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b></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婚礼的高潮发生在最后。当时我们起哄要新郎新娘合唱一首歌。那年代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歌曲唱,无非就是些老生常调的革命歌曲。新郎扭捏了一会,张口就唱起那首在军队内脍炙人口的《说打就打》:说打就打,嘿!说干就干。。。。。刚唱了这两句,就把我们笑得仰翻了脸,新娘脸色更加羞红,而新郎还在傻傻的唱下去。</b></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b></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年参加他婚礼的我们都各奔东西了,但在婚礼上的这段佳话却在部队一年一年地流传了下去。</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妻子带着出生不久的女儿到部队探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