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读书是一种习惯,分享是一种乐趣。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最美好的修行。伴随着幽幽书香,三实小三四年级的数学老师们线上徜徉书海,畅所欲言,在温馨轻松的氛围中分享《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p> <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都很崇拜吴正宪老师,看过一些吴老师的课堂教学视频,总是被吴老师亲切朴实而又有趣的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所折服,读了这本书,更是被书中的一个个课堂教学策略所深深吸引,很有感触。一是: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必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书中一个个案例背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吴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和理解,“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发挥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儿童有尊严地生活。”这正是吴老师教育思想的根本所在,吴老师将这种教育思想一点点地渗透进了课堂教学的细节中。二是:这些课堂教学策略,都需要我们去不断实践运用,才能有效指导自己的教学。比如书中讲到的“设计课堂练习的策略”、“设计有效提问的策略”,“运用有效评价的策略”等等。我们每天都要与学生经历着互动学习的过程,而真正的互动一定是思维上互动,就需要我们不断的研读课堂、研读学生,在不断地去灵活运用这些教学策略,随时洞察学生的学习进程,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三是:对一些数学思想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更加清晰了。如:比较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数学建模思想、函数思想,书中介绍了很多实用的操作策略,感觉这些数学思想不再空洞不可下手实施,对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这些数学思想很有帮助,当然,要想帮助学生内化这些数学思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长期积累方法、反复渗透。反思我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很是欠缺,通过学习将激励并指导我在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改进,精心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课堂!杨雅静</p> <p class="ql-block"> 寒假买了《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利用零碎时间再次拜读,内容依旧深深地吸引着我,这本书就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它就像一本工具书,在我的教学中给我指明方向。</p><p class="ql-block">腊月二十八,晚八点我们相约,进行了将近2个小时的交流,让我更加明晰了自己的教学方向。先要明晰目标,明晰是在自己的已有认知目标上再次明晰……;抓住课堂生成行资源,巧妙的利用生成性资源让教学更升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孩子平等交流,让孩子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p><p class="ql-block">总之,书中21个方面的课堂教学策略,能不断的鞭策我,督促我进步和成长。</p><p class="ql-block">李婷婷</p> <p class="ql-block"> 假期读了《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一书,读过之后收获颇多。</p><p class="ql-block"> 吴老师在书中一共分享了21方面的课堂教学策略,每种策略不但有理论指导,还有具体案例,生动有趣,理论结合实际,有很强的指导性。我总是被书中每个策略中那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及解析深深的吸引,生动有趣的案例能给我具体的指导,教我到底应该如何去做,深入浅出的解析可以帮助我明了为何这样做。而每个策略后面的“吴老师支招”板块也让我感到惊喜,不仅有具体策略,还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策略,更好地举一反三加以运用。</p><p class="ql-block"> 每每翻开这本书,都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欠缺,也提醒并指导我要不断进取,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让自己在教学中慢慢成长。 白凡</p> <p class="ql-block">“回到起点,对接经验”,这一部分主要让我们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并要求我们关注为今后知识的铺垫,毕竟数学的知识联系紧密,今天的教学也不应该是一锤子买卖。特别是在使用尝试教学法上新授课的时候,我们在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但这也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毕竟数学学习就是在调动已有的经验、发现和研究新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积累,进而不断深化的良性的探索过程。如果在班里的时候是比较喜欢让学生从复习入手的,很多时候带着孩子们从旧知识出发,还是很有收获的。王钰哲</p> <p class="ql-block"> 由于是前两天才收到这本书,所以看的比较少。刚拿到这本书,我就大概浏览了这本书的目录和序言。它是一本有效的数学教学指导书,书中共有21方面的课堂教学策略。从指导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到调研学生现状,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读懂学生的认知过程,再到设计有效提问等。每一种策略,不但有理论指导还附有具体的案例,生动有趣,有很强的导向性。这些都给像我这样的教学小白,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法。其中,书本第九页的小贴士中,引用美国教育家波利亚的话:“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个重要一千倍。”让我记忆深刻。如果我们老师讲什么,怎么讲能够根据学生想什么和怎么想来设计和调整的话,我们的学生不仅会学的相对轻松,而且也会逐渐积累出对数学更多的兴趣。陈利平</p> <p class="ql-block"> 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内容非常贴近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语言浅显易懂,全书给我们提供了21个方面的课堂教学策略,从指导制定教学目标到研究学生现状、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读懂学生的认知过程,再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有效提问、巧妙利用错误资源、巧妙设计课堂练习......既有对教师如何把握教材的指导,也有对教师如何了解学生的指导,还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指导,每一种策略不但有理论指导,还有具体的案例,生动有趣,理论结合实际,有很强的指导性。</p><p class="ql-block">王朵辉</p> <p class="ql-block">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书中有一点我记忆特点深刻。上一节有实效课堂,必须要研究学生。教是为学服务的,课堂是为学生设计的,因此要努力读懂学生,自觉树立研究学生的意识,提倡“以学生为根本”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书中给了三个方法来研究学生:1、在班里面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学生课前测试与分析,进行群体研究;2、有意识地在班里面选择个别学生进行观察和访谈,进行个案研究;3、通过作业、课堂观察、课后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过程进行全面研究。吴老师提到过这个思想,并做了些实践。上课之前了解好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或者是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他们的学习起点,以这些为前提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想办法在课前引入时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上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自信感。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教学目标更为清晰,让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吴老师的教学理念,努力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发展为出发点,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课,慢慢在教学中成长进步。王海新</p> <p class="ql-block"> 细细品味这本书,从书里我读出了吴老师对于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视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全书结合教学案例,一共给出了21个实用的课堂教学策略,包括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设计探究性活动的策略、渗透函数思想的策略等等。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书里的很多情况我在实际教学中也遇到过,书里相近的案例是最方便直接学习的。印象最深的是第十个策略“运用有效评价的策略”,对我来说,评价可能就是对学生回答的一个反应。但吴老师却用了4个例子深刻讲解了评价的作用和对评价的运用,其中策略二“延迟评价,给予空间”是我最欠缺的。好的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问题提出以后不要着急于得出的结论,更应该关注学生获取结论的过程。因此,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应以简单的对错匆忙下结论,而要延迟评价。案例中,吴老师在重点教学”1/2“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现出生活中的一半。同学们在黑板上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了,其中一个男孩用画桃子表示而不愿意擦去。吴老师耐心地等待着他们,直到出示了”1/100“,男孩画了一会,自己放下了笔。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是我,我一定沉不住气,让孩子赶快擦掉。而吴老师却采用了延迟评价的策略,通过耐心的等待,学生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真正地接受这一抽象而又简明的数学符号。我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没有时间就没有空间,教师必须留给学生也留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思考,不要着急做出结论,可以把问题返还给学生,给他们再次发现的时空,让他们对自己先前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才能等到花开的时节。李召辉</p> <p class="ql-block"> “运用有效评价策略”,其中一个故事特别值得我反思:《为什么不画了》,面对这样的问题,吴老师则采用了延迟评价的策略,通过耐心的等待,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并完成了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这一看似抽象而又十分简明的数学符号,感受到了数学的奇妙和力量。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全面了解学生,悉心观察学生的举动,透过学生的行为洞察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给学生自省自悟的空间,学生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经验来到课堂中的。我们要正视这种不同,并且要巧妙地加以运用。陈艳静</p> <p class="ql-block"> 这个寒假,我认真的读了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书的内容非常贴近我们平时的教学课堂,书中用浅显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去挖掘教学课堂技术,来提高教学执教的能力。读过之后收获颇多,书中的每一种策略都能对我的课堂教学起到指导作用,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印象深刻的是,在教学习题课时,我们班的课堂气氛总是死气沉沉,孩子们的注意力也都不集中。翻开手中的这本书,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和方法,我的习题课就是按部就班的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从学生做到老师讲,可见我的课堂没有生趣的原因就在于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吴老师告诉我们:“对小学生来说,让数学练习伴随着有趣的情境出现是非常必要的"。策略三中的第一条策略,举例特别好。如何让孩子喜欢数学,是数学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有趣的情境会吸引学生,使学生主动走近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创设出富有数学情趣的情境。我还深刻的感受到吴老师在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上最根本的一点是以生为本,“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读完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策略2》,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吴老师说学习过程是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道不多到知之较多,最后形成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学生自身认知行为和认知能力的转变,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帮他们完成这个转变过程。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教学オ是有生命的、有实效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力争实现以生为本的课堂,面对课堂上学生们充满个性的想法,做到理性面对,顺其自然,不急于提出肯定或否定,在捉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时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为有效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思考而努力。我们现在的“生本课堂",变的学生说得多,老师说的少了,学生们毕竟没有经验,在生生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强调出重难点,这样就难免对一些听讲习惯不好的学生造成困扰,不能较好的掌握知识。吴老师“课堂教学理答的策略"之三重复中突出重点策略解决了我的困境。吴老师说“重复学生的语言,再一次确认学生的意思,是教师控制课堂对话的两种最明显的策略。这可以促使学生的发言从个体认知的表达转化为全班的共识。书中讲的“角的度量”一课,其中一个环节是教师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角,并说明测量方法。在学生交流时吴老师通过插言“大家听见了吗?请你再重复一遍好吗?”通过追问"又一个对齐,什么对齐啊?"我想问问你是怎么看刻度线的,从哪确定内圈和外圈?"零刻度线在?"你们和他的方法一样吗?"我们能不能陈述一下刚才的量角方法?”等一系列的有层次的问题,根据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重复和确认,从而使重点得到了强化。针对这个教学片断,下面谈谈我的教学方法,上学期开始我就教给了学生每天预习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也做到有备而来。最后自己尝试完成相应的做一做。那对于“角的度量”一课,学生们首先是自己预习,按照书上的步骤提示,自己试着学习了量角,学会了第二天上课好当小老师讲给大家听。因为这是动手操作的内容,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第二天学生们进行交流时,因为大家都有所准备,所以演示的同学自信的讲着,台下的同学听得都很认真,判断和自己量角的方法是否一样。最后又组织学生对台上的小老师发问和交流,在量角时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来不断重复本课的重难点。本课后,我惊喜的发现学生角的度量准确率很高,比以前老师用教具在黑板上做示范好很多,我想这和学生们自己的预习是分不开的,和上课时学生们自己的讲是分不开的。最后,我想说的是: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发挥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儿童有尊严地生活是吴老师儿童教育思想的一大亮点,也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需要深入学习的。 苗辉</p> <p class="ql-block">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是最自然的状态,也是一种致美的意境。读书的人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读了许多书,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逐步将阅读当做一种生活方式,在不断地吸纳精神营养中加速我们的专业发展,成就我们的幸福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