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这些民间习俗你知道吗?

韩宇

正月十一的由来<br> 今天是正月十一,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许多的食物,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用这些食物来招待女婿也不会浪费,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再去买菜,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和女儿,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姻亲关系的和谐发展,所以在过年这种重大节日里,还保留了这种习俗。在古时称为十一请女婿。 在古代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已婚女子无故是不可以擅自回娘家的,所以在大年初二那天,会跟着自已的丈夫带上礼物回娘家探亲。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讲究“来而不忘非礼也”,因此到了正月十一的这天,岳父岳母会再次邀请自已的女婿女儿来家中吃饭,以此作为回礼。在正月十一这一天,女婿女儿回娘家之前,娘家的哥哥弟弟都要提前在门口迎接,这样表示对女婿的重视和敬意,这就是“子婿日”的由来。那么正十一这天,除了宴请女婿之外,民间都还有什么习俗呢? 一、行彩桥<br> 这是一个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竹彩桥”习俗,是潮汕地区一个非常隆重的民俗节日,正月十一日晚开始的“行彩桥”也称“行桥头”。当夜幕来临时,人们三五成群,男女老少,兴致勃勃向彩桥涌来。“行头桥”时,人们都要采下桥头的榕枝竹叶,并边走边说:“摘榕叶”日日有钱揸(拿),“摸狮头”(阿奴事事贤),未婚的小伙子说:“摸狮肚”娶雅嬷(即漂亮的妻子),姑娘们说:嫁雅翁(即英俊的丈夫)怀孕妇女说:摸桥(或狮)耳“生阿弟”等等。然后将榕枝叶拿回家插在门楣上,以祈祷带来好运。 二、炮龙节<br> 在广西,正月十一这天,会举行一个炮龙节,这也是个极为独特的民俗活动。“炮龙”是一种舞龙,但要比一般的舞龙大,身长约40米,短的有7节,长的有11节。每年的正月十一这天晚上,都要举办“炮龙节”这一活动,“炮龙”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都会燃放鞭炮,夹道相迎,有“炮声不停,龙舞不止”之说,故称炮龙。在炮龙行进过程中,有些人会找机会,从炮龙身上拨下几条龙须,或者摘下几片龙鳞,祈求能带来好运。 三、上彩日<br> 农历正月十一,在福建地区,这是元宵节前的一个节日,名为“上釆日”。上釆日有悠久的历史,寓意迎春纳福,是福建地区的传统风俗,福州人在元宵节前,都有送灯的习惯,一般是外公外婆送给外孙,外孙女,送灯时间是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一,表示新春祝福,来年好运连连。 四、贺添丁<br> 每月正月十一,广东地区都有庆贺“添丁”(即生男孩)的习俗,各地区时间有所不同,有的初十或正月十一,到了这天,村里人家如果生了男婴,都要在村里祠堂挂上花灯,庆祝延续香火,后继有人了。在这天会“升灯办酒席”宴请亲戚朋友。表示庆贺“添丁”。为新丁祈福。<br><br>五、奉紫姑<br> 紫姑,传说中的女神名。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尤其是湘西地区的一风俗,民间传说紫姑是厕神,最早记载“紫如”的文献是南宋人刘敬叔的《异苑》。大致说她原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嫉妒,将其害死在厕所里,上天怜悯她,就封她为厕神,因此人们在正月十一这天祭祀紫姑,人们敬奉“紫姑”并非因为她是厕神,而是“紫姑”代表了过去被旧社会中被压迫的女性,才得女性的崇拜,是希望她来保护柔弱的女子,从此不再被欺凌压迫。<div><br>六、吃烙合子<br> 这是老北京的一个传统习俗,在正月十一这天,大家都会吃烙合子。古人认为,“十”是齐备完美,周而复始的完美数字,在十字之上加上“一”就有了新的开始的意味,而烙合子的“合”与和是谐音,所以吃烙合子寓意日子和和美美,团团圆圆。</div> 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的习俗也被遗忘了。当然,不好的要摒弃。但好的我们应该继承,并且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