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平定的祭祖分为家祭、墓祭、祠祭三种。家祭又分为节祭、丧祭。丧祭即丧礼中的“家祭”,就是在出殡的前一天晚上在丧家举行的盛大家祭仪式。丧礼中的“家祭”是所有祭祖活动中最为隆重的一种,其仪程繁杂,供品丰盛,奠祭隆穆,笙乐助祭,缟素稽拜。平定的“家祭”中现今仍保留着古老的“血祭”传统。我在《丧礼·家祭》中有专论,此文不再赘述。</p> <p class="ql-block"> 平定家祭中的“节祭”主要在春节。除夕上午,家家设仪迎祖,把载有列位祖宗名讳的“图祖谱”悬挂在墙上,无“图祖谱”的人家,则用黄纸上书“奉供×氏三代宗亲之神位”悬于墙上,并将亡父母的遗像立于案后,随后摆供、燃烛、焚香、烧纸、鸣炮,迎祖礼成。然后一日三餐案前焚香,举餐祀飨;直至正月初五早饭时分祭祀完毕,“送祖”后撤供,祭祀暂止,但“图祖谱”不撤;正月十四日再设仪迎祖,如数祭祀,正月十七日早饭时分祭祀完毕,“送祖”后撤供,祭祀暂止,但“图祖谱”仍不撤;正月三十日再设仪迎祖,如数祭祀,二月初三日早饭时分祭祀完毕,“送祖”后撤供,撤下“图祖谱”收藏,春节祭祖才算彻底结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平定北乡的岔口北部,随盂县、忻州风俗,除夕上午带上供品要到坟头迎祖;具体程序为,先将预请祖宗的名讳一个个写在三公分见方的红纸上,到坟头后先将写有祖宗名讳的红纸(大概算是请柬)置于坟头,摆供、焚香、烧纸,祭祀完毕,将写有祖宗名讳的红纸收起带回家中,将写有祖宗名讳的红纸一个个贴在一张较大的黄纸上,然后将这张黄纸悬挂在墙上(与东乡、南乡的“图祖谱”悬挂方式一样), 随之摆供、燃烛、焚香、烧纸、鸣炮,迎祖礼成。祭祀烧纸时均要献上一杯酒,将酒酹在烧纸上面,酹时将酒滴成一“心”字,以示祭者献上钱帛之虔诚。然后一日三餐案前焚香,举餐祀飨;直至正月初五早饭时分祭祀完毕,开始撤供“送祖”。“送祖”则要带上供品和贴着祖宗名讳的那张黄纸,继续到坟头行祭祀礼,并将贴着祖宗名讳的那张黄纸在坟头焚烧,“送祖”仪式方才结束。所以正月初五不走亲戚、不串门,因为家家都在这一天送祖宗,出门怕碰上晦气,或给亲朋好友带去晦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出生在东回镇东西沟村,该村于清朝初期才有人定居,民国后才成为独立的行政村,因此村里均无宗祠,故而童年时根本没见过什么祠堂,所以村里人的祭祖只有“墓祭”与“家祭”,记忆中,跟着爷爷上坟时,只有偶尔才带一个白面馒头在曾祖父的坟头前摆一摆,大部分时候的上坟,仅仅是带几封四色纸,宗亲们在先人的逐个坟头烧纸,算是完成了“墓祭”的礼数。现在富裕了,上坟时人人祭品一大堆,祭祀完毕大家还能吃饱肚子。影响深刻的是童年时每年春节的“家祭”,祭祀地点均在我和爷爷居住的窑洞,正面供家堂财神,侧面供祖宗;除夕上午爷爷领着我把“图祖谱”挂好,依次天帝、土地、财神、祖宗、门神摆供,家门贫寒,祭品也贫寒,天帝、土地、门神只放一个馒头,家堂财神供品为五个馒头;供祖宗的祭品最奢侈,一碗小米捞饭,一块十六七公分见方的枣糕,枣糕上再放一个白面花糕,另加三碟馒头,每碟四个。摆供完毕,依次天帝、土地、财神、祖宗、门神焚香、烧纸,天帝、土地、财神焚香三炷,祖宗、门神则为一炷,祭祖宗烧四色纸,其他神祇均为黄表纸。依次焚香、烧纸完毕算是请神迎祖过年。随后一日三餐案前焚香,举餐祀飨;直至正月初五早饭时分祭祀完毕,才算过年结束,正月十五、二月二的家祭程序如前类同。</span> </p> <p class="ql-block"> 春节期间在供奉祖宗的案前磕头拜节是乡下很普遍的礼俗,大年初一早上吃饭前,按以上程序祭祀跪拜天帝、土地、财神、祖宗、门神后,父亲、母亲领着我们要先给爷爷磕头拜年,磕头拜年时儿孙们一齐跪在供奉祖宗的案前,行三叩三拜之礼,前二拜是拜祖宗,第三次跪拜、磕头、作揖,随着身起,父亲、母亲应声“大啊!”,我们应声“爷阿!”,给爷爷磕头拜年后,一家人才开始吃饺子过年,这是我家过年恒之不变的礼数,初一早上祭祀完毕后,爷爷就在炕上盘着腿等着儿孙们给他拜年,磕头拜年后爷爷给我们每人发五角钱的压岁钱,爷爷端坐炕头乐享着天伦,享受着家室内唯我独尊的崇高礼仪,餍享着穷人独有的精神自慰。这一拜使儿孙们知来处、识感恩、悟孝道、明礼仪。祖父去世后,我领着儿子拜父母,如今父亲已过世四年,我的孙男已八岁,但我家这个给长辈磕头拜年的传统一直未变,每年大年初一上午,我和弟弟领着儿孙总要给妈妈磕头拜年;现如今我也成了“长辈”,给妈妈磕头拜年后,儿子、侄儿、孙子均依次给我磕头拜年,我在给孩子们发压岁钱的同时,也乐享着天伦,餍享着些小庶民独有的精神自慰。我深深体悟到,对父母的一年一跪拜,难吗?不难,应该吗?父母养育我们长大,成人成家,确实应该给父母磕头拜年。但就这简单的对父母的一年一跪拜,世人能曲膝跪拜者几人,特别是当今的年轻人,几乎不能做到。如果你是真正感到你应该要报祖先的恩德、父母的恩典,就应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行此大礼,让我们的父母能乐享天伦,聊以自慰,故而,愿此家风能永远传承。</p> <p class="ql-block">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习俗。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墓祭就被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平定的墓祭有葬祭、复三祭、七祭(死后七七四十九天内,逢七墓祭)、清明祭、中元祭(七月十五)、寒衣节祭(十月初一)。祠祭即祠堂祭祖,是由族人共同参与的祭祀活动;祠祭有丧祭、节祭两种;丧祭是行丧期间在祠堂举行的祭祀活动,节祭是清明节、中元节(七月十五)、寒衣节(十月初一)族人在祠堂举行的祭祀活动。</p> <p class="ql-block"> 光绪版《平定州志》载:“家礼有四时祭,又冬至祭祖,立春祭先祖,秋皆祭于祠堂。又有忌日、有墓祭。平定俗最喜修屋,而有祠堂者不过三数家,虽士大夫,亦皆祭于寝室,故礼皆废失,维元旦(现在的春节)供菜果四蝶,拜酹地以祭;其他时节供鲜物、炷香、燃烛而已,朔望亦如是,忌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各日鬼节,供饼果焚纸钱,妇女同往,名曰上坟,约其俗于丧礼则奢靡而不中仪节,于祭礼则简亵,而鲜有敬哀,积习相沿,故不可变也,惟望士大夫家讲明礼仪,尊制守分,为人则效,庶几一变,至于道欤。”祭祖,是为了让人们要懂得饮水思源、知恩报恩,才能积累深厚的福德。祖宗是我们的根源,有祖先的筚路蓝缕、勤俭持家,才有后代的繁荣昌盛与安定幸福,因此我们要常常怀念祖宗的恩泽,谨记祖宗的教诲。所以,祭祖的用意在于教导人们不忘根本、饮水思源、缅怀祖德、知恩报恩。我们对于千百年前的祖先尚且念念不忘,感恩戴德,对于眼前的父母就更应该殷勤孝顺,恭敬侍奉。辛丑春节即将来临之际,谨以此短文怀念祭奠我慈祥的祖父、父亲,并告慰所有的列位先祖,同时也与诸位同仁共勉“祭祖”之情怀。 </p><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11日(除夕)泪目谨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