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学历史——大足石刻

叶忆风(Elsa)

<p class="ql-block">重庆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各色美食,还有她多彩的历史和她璀璨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来到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宝顶石刻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于公元1174—1252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历时70余年,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座造像近万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p> <p class="ql-block">参观的过程中讲解员“小唐”带我们走进神奇的“大足石刻”。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那些依山而建的大型抑或小巧的石窟雕像,每一幅都蕴含着天堂、人间、地狱跨越三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这幅石刻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养鸡女。这位养鸡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是她却在石刻的“地狱经变相”中。这么美丽善良勤劳的女子怎么会在地狱中呢?原来这养鸡女名叫奚成凤,就住在宝顶山下。一次,奚成凤的鸡跑到山上佛堂里,被一个和尚给打死了,她感到不平,就去找当时的住持赵智凤理论,在群众的帮助下,赵智凤不得不把鸡钱赔给了奚成凤。可就是,佛尚且有过,何况当时的赵智凤还没有修成正果,他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他认为正是奚成凤养鸡、杀生引诱工匠们常去吃鸡,这是个罪过,一定要在修造地狱时把奚成凤放进去。而当时的工匠刘思久平时多受奚成凤照顾,在雕刻时于心不忍,虽然把这女子放在地狱世界当中,却神态端庄大方,十分动人。养鸡女挽高发髻,饰圆形耳花,穿尖领小袖衫,着孺裙,高腰至腹,展现了一位勤劳健美的农妇形象。这位大足石刻的养鸡女,还被收录在1988年发行的《中国石窟艺术》普通邮票之中。</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幅石刻是大足石刻的“吹笛女”,你看这位姑娘苗条可爱,尤其是一根长长的麻花辫披肩而下,手拿横笛,仿佛能听到婉转动听的美妙笛声。</p> <p class="ql-block">更让我们震撼的是这幅“千手千眼观音”,被誉为“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雕凿于南宋中后期,该造像在88平方米崖面上刻有830(2009年以前一直盛传的数字是1007)只手、眼,集雕塑、彩绘、贴金于一体,状如孔雀开屏,金碧辉煌。这尊雕像距今800多年,也是“人间一绝”。</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建造在险峻的山崖上,就地取材,依山而建。她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支主脉——儒、释、道哲学思想包容一炉,把老百姓的现实生活融和在宗教艺术中,把儒家的孝道文化融入到佛教教化中,对心性和修身的主张,对清廉戒欲的倡导,在今天同样可以折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p> <p class="ql-block">这次大足石刻之行,让格格对“石窟文化”产生了兴趣。龙门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有机会我们会陪女儿一一走访。</p> <p class="ql-block">古人常说: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历史绝不仅仅是停留在枯燥的历史教科书上,它也在我们的旅途中,在我们参观的每一座博物馆里,在我们问访的每一件绝世珍品中,听!国宝在说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