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童趣过童年

英姿华逸

<p class="ql-block">我的童年和千千万万个同龄人一样,家里过得都不富裕,都有兄弟姐妹好几个,穿的衣服没有一个可体的,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打个补丁给老三。那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p><p class="ql-block">那时每人每月口粮27斤,靠我父亲38元的工资养活全家六口人,母亲干点不挣钱的小活,最作难的数我奶奶了,怎么算计这些口粮也吃不到月底,我和两个弟弟三人一放学就往家里跑,无论奶奶把馍馍藏到哪里都能找到,后来奶奶把馍馍放在篮子里,挂在房梁上了。不是奶奶不舍得让吃,是吃完了下一顿就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为此,孩子们都盼着过年,盼着能穿件新衣裳,盼着吃些平时吃不上的好东西,把邻居家的孩子邀到一块玩,玩的非常高兴,嬉戏、打闹、撒欢、撂撅子,口中还齐诵着过年时才用的歌谣:“小闺女儿爱花、小小子爱炮,老妈妈爱个防风帽,老头子跟着瞎慌慌”……他们排着队拥着班从这家“疯”到那家! 小孩们开心的玩,大人们开心的忙!</p> <p class="ql-block">到处都能听到噼噼啪啪剁包子馅儿的声音,常用的食材,有萝卜、白菜、胡萝卜,肉馅的很少。头一天晚上母亲就开始和面,蒸包子的、蒸团子的、蒸馒头的、蒸枣花卷子的一一备齐,经过一夜的发酵,面发的满缸满瓮。蒸馍馍可是奶奶的拿手好戏,他一边揉着馍一边还念念有词:“老天爷爷本性张,蒸的馍馍又大又光,老天爷爷本姓李,蒸的馍馍又大又起,老天爷爷本姓田,蒸的馍馍又大又圆”。敬过了老天该敬祖宗了:“老奶奶、老爷爷、他奶奶、他爷爷,有事您先知,有饭您先吃,都上家来过年了”……</p> <p class="ql-block">忙忙活活一天,蒸的馍馍就像老天爷保佑的一样,又大、又光,又白、又起、又圆。这时候孩子们回来了,看见了馍馍惊讶地问!?奶奶那个馍馍咋裂了? 奶奶赶快接过话茬,不要瞎说,那是馍馍笑了,哈哈,多么美丽的谎言呀!</p> <p class="ql-block">盼到了大年三十,大人开始给孩子们换新衣服,下午贴春联,发压岁钱,我们那里叫“带岁钱”,两个弟弟,一人五毛,我的两块(我不乱花)。开始包饺子了,当然是素馅的了,大年初一吃素馅子的意思是素静一年,还说吃肉馅的,家里好摊上个“肉闺女”,哈哈,又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我终于明白了,那些聪明的女孩儿家里,都是年初一不吃肉馅饺子的缘故。</p> <p class="ql-block">包完饺子,把擀面杖、切菜刀都用饺子皮裹上,它们出了一年的力了有功劳,给它们穿上衣服。把剪刀用红绳捆上,是因它做了一年的“坏事”,总是把人家的好布“剪坏”。到这时一年的活就算干完了。</p><p class="ql-block">初一起的很早,放鞭炮吃饺子,开始拜年了,女孩子不能先到别人家去,人家会烦的,第一个去的是男孩,非常受欢迎。(哈哈😄重男轻女呗)……孩子们也学着大人的模样,每到一家都问候着:“奶奶、爷爷、大娘、大爷起得早呗、过年好呗、喝了几碗汤(饺子)我来给您老拜年啦”!说着说着就跪下磕头,主人赶快把孩子拉起来,免了免了,瓜子糖果都往兜里塞……</p> <p class="ql-block">奶奶用鲁西南方言,又开始诵着过年的时候用的歌谣了:“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过初三,正月十五半个月,春打寒节六十天,五月里芒种吃麦子,六月里头伏好热天,七月里砰啪扑出砍秫秫(高粱),八月里豆子近开镰,九月里下霜刨红芋,十月里霜打树叶落地干,十一月冷了穿棉袄,腊月三十又一年”。就这样“年”随着奶奶的歌谣,一年又一年,走远了……</p>